【和因上人四首】作者:王之道 朝代:宋代
[和因上人四首]和因上人四首原文
茭葑弥天眼界幽,浇愁应办酒如油。
坐怜渔父机心胜,万顷春苗不下鸥。
[和因上人四首]诗词问答
问:和因上人四首的作者是谁?答:王之道
问:和因上人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之道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之道
[和因上人四首]参考注释
[和因上人四首]茭葑
菰根。泛指水草。 唐 元稹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柳条黄大带,茭葑緑文茵。” 宋 杨万里 《湖天暮景》诗:“湖面黏天不见堤,湖心茭葑水周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此间小院,僻在荒滨,人跡不到,茭葑为邻,鸥鷺为友,最是个幽静之处。”
[和因上人四首]弥天
满天;漫天
弥天大祸
[和因上人四首]眼界
目力所及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窗中缟练舒眼界。——苏轼《和子瞻雪浪斋》
[和因上人四首]浇愁
饮酒解除愁闷。 宋 苏轼 《赠何道士》诗:“问疾来三客,浇愁有半瓶。” 金 元好问 《秋夕》诗:“浇愁欲问东家酒,恨杀寒鷄不肯鸣。” 巴金 《秋》八:“自己装满了一肚皮的愁闷,无法吐一口气,他就用酒来浇愁。”
[和因上人四首]渔父
渔翁,捕鱼的老人
渔父见而问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和因上人四首]机心
机巧的心思
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庄子·天地》
[和因上人四首]万顷
(1).百万亩。百亩为一顷。《管子·揆度》:“百乘为耕,田万顷为户。”
(2).常用以形容面积广阔。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渊然万顷,直上千仞。” 宋 杨万里 《过金沙洋望小海》诗:“须臾满眼贾胡舩,万顷一碧波黏天。”《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但愿父作公卿,子作状元,给我挣下万顷庄田。” 艾青 《在浪尖上》诗:“你在万里晴空下,宁静地注视着万顷波涛。”
[和因上人四首]不下
(1).不少于。 汉 晁错 《论贵粟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 杨朔 《乱人坑》:“八年来,单单这个乱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亚于;不次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萨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宫者,俱在京师兑隅,雄丽轩敞,不下宫掖。” 刘光弟 《美酒行》:“云今东省旱,不下西省荒。”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大姐那股高兴的神气,也并不下于我。”
(3).没有攻克。《后汉书·公孙瓒传》:“ 绍 遣将 崔巨业 将兵数万攻围 故安 不下,退军南还。”
宋代,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