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寄诠上人】作者:释德洪 朝代:宋代
[出山寄诠上人]出山寄诠上人原文
孤筇冒雨出山去,应与道人增笑声。
永愧萧萧碧岩下,衲衣清散自经行。
[出山寄诠上人]诗词问答
问:出山寄诠上人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出山寄诠上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出山寄诠上人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
[出山寄诠上人]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山寄诠上人]参考注释
[出山寄诠上人]孤筇
一柄手杖。谓独自步行。 清 汤潜 《衲子道明云渎川陶古石家菊甚好》诗:“闻道 陶 家菊已开,乘闲踏过野桥来。秋山一路惟红叶,古逕孤筇半緑苔。” 清 龚自珍 《附录某生与友人书》诗:“拟策孤筇避冶游, 上方 一塔俯清秋。”
[出山寄诠上人]冒雨
顶着雨
这个城市的居民冒雨欢迎我们
[出山寄诠上人]出山
(1) 到山外去
(2) 旧指隐士出任官职。借指出来主持某种事务或担任某种职务
[出山寄诠上人]道人
(1)
(2) 旧时对道士的尊称
(3) 称道教徒为道人
(4) 和尚的旧称
[出山寄诠上人]笑声
笑时发出声或犹如笑的声音
笑声朗朗
[出山寄诠上人]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出山寄诠上人]衲衣
(1).僧衣。《南齐书·张欣泰传》:“ 欣泰 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輒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 唐 贾岛 《崇圣寺斌公房》诗:“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 仁达 欲自立,恐众心未服,以 雪峯寺 僧 卓巖明 素为众所重,乃言:‘此僧目重瞳子,手垂过膝,真天子也。’相与迎之。己亥,立为帝,解去衲衣,被以袞冕,帅将吏北面拜之。” 清 黄景仁 《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赐袈裟歌》:“铜驼荆棘寻常见,何论区区一衲衣。”
(2).代称僧人。 宋 梅尧臣 《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诗:“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清 顾炎武 《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之四:“梦到江头橘柚林,衲衣桑下愜同心。”
(3).道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傅山父子》:“乱后,梦天帝赐以黄冠衲衣,遂为道士装。”
(4).补缀过的衣服。泛指破旧衣服。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建康贫者》:“时盛寒,官方施贫者衲衣。见其剧单,以一衲衣与之。辞不受。”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 熙载 尝着衲衣负筐,令门生 舒雅 执手版,乞食诸姬院,以为笑乐。”
[出山寄诠上人]清散
(1).清雅散淡。《莲社高贤传·慧永法师》:“镇南将军 何无忌 镇 寻阳 ,至 虎溪 ,请 远公 及师。 远公 持名望,从徒百餘,高言华论,举止可观。师衲衣半脛,荷锡捉鉢,松下飘然而至。 无忌 谓众曰:‘ 永公 清散之风,乃多於 远师 也。’”
(2).犹清曲。 宋 陆游 《北窗闲咏》:“古琴百衲弹清散,名帖双钩榻硬黄。”
[出山寄诠上人]自经
上吊 * 。《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於沟瀆而莫之知也。”《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新唐书·忠义传上·高叡》:“ 叡 觉之,力不能制,即自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惩淫》:“顷刻心下清醒,愧耻无以自容。展转既久,更漏已残,愈恐天晓难以见人,乃解带自经。”
宋代,释德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