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_徐一夔 | 元代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作者:徐一夔 朝代:元代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原文

泽国豁平野,何地堪登高。

荡舟且出郭,逾彼东城壕。

夷犹六里塘,悠然见林皋。

云是故贤里,閒世居方袍。

乃遵游龙街,鞠为茂蓬蒿。

抠衣历层塔,凭阑瞰秋涛。

讲师雅知已,采菊酤新醪。

欢馀发清啸,屏息尘务劳。

同游漱珠玉,白首徒自搔。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诗词问答

问: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的作者是谁?答:徐一夔
问: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徐一夔的名句有哪些?答:徐一夔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注释

1. 押豪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六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参考注释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泽国

(1) 多水的地区;水乡

泽国用龙节。——《周礼·地官·掌节》

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唐·杜牧《题白云楼》

(2) 遭水淹了的地区

那年发大水,这里成了一片泽国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平野

(1) 城市以外平坦空旷的地区

(2) 广大开阔的土地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登高

上到高处。也特指重阳节登山的风俗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唐· 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荡舟

(1).以手推舟,行于陆地。《论语·宪问》:“ 南宫适 问於 孔子 曰:‘ 羿 善射, 奡 盪舟,俱不得其死然。’”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 奡 多力,能陆地行舟。” 邢昺 疏:“盪,训推也,能陆地推舟而行。”一说,以舟船冲锋陷阵。见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奡盪舟》。

(2).划船。 唐 刘禹锡 《采菱行》:“盪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

(1).簸荡船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蔡 女为 桓公 妻, 桓公 与之乘舟,夫人荡舟, 桓公 大惧。”《淮南子·人间训》:“ 蔡 女荡舟, 齐 师大侵 楚 。”

(2).用水师冲锋陷阵。《论语·宪问》:“ 羿 善射, 奡 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 顾炎武 《日知录·奡荡舟》:“古人以左右衝杀为盪,陈其鋭卒,谓之跳盪,别帅谓之盪主。”

(3).划船。 南朝 梁元帝 《采莲赋》:“妖童媛女,荡舟心许。” 唐 李咸用 《横塘行》:“红綃撇水荡舟人,画橈掺掺柔荑白。” 元 倪瓒 《九日过彦行用韵》:“荡舟烟景晚,举盃当素秋。”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城壕

护城河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夷犹

(1) 犹豫迟疑不前。也作[夷由]

(2) 从容不迫

双桨小船夷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悠然

(1) 安闲、闲适的样子

悠然自得

(2) 深远的样子

(3) 形容韵味未尽

余韵悠然

(4) 久远的样子;辽阔的样子

年代悠然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林皋

(1).语出《庄子·知北游》:“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后因以“林皋”指山林皋壤或树林水岸。 宋 黄庭坚 《送刘士彦赴福建转运判官》诗:“官间得胜日,杖屨之林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每於河冰冻后,近京贫民,於皇城内外,凡有冰处拉拖牀以餬口。遇雪满林皋,坐拖牀者艳素杂遝,交拉如织。”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在西湖寄都中同年》云:‘星河云海望迢迢,八度花朝与雪朝……岂是升沉关气类,轻舟相继返林皋。’”

(2).指树林高阜,犹山林。 明 陆采 《明珠记·买药》:“留连不忍出林皋,叹仙俗难遭。”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是故

因此;所以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忙,斯用兵之效也。—— 宋· 苏洵《六国论》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方袍

(1).僧人所穿的袈裟。因平摊为方形,故称。 唐 许浑 《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诗:“云斋曾宿借方袍,因説浮生大梦劳。”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僧 从诲 ﹞累年供奉,望方袍之赐,以耀法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道人灵一》:“一食自甘,方袍便足;灵台澄皎,无事相干。”

(2).借指僧人。 唐 司空曙 《题凌云寺》诗:“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赞皇 李公 之镇 浙 右,以 南朝 众寺,方袍且多,其中必有妙通《易》道者。因帖下诸寺,令择一人,送至府中。”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游龙

(1).游动的蛟龙。《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 濯龙 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明 何景明 《望郭西诸峰有怀昔隐兼发鄙志》诗:“游龙戢渊鳞,翔鷺振云翮。”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实录》:“其继也,若游龙之行空,长虹之逶迤。”

(2).荭草的别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桥松,隰有游龙。”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荭草》﹝释名﹞引 陈藏器 曰:“天蓼即水葒,一名游龙,一名大蓼。”一说:游,谓枝叶放纵;龙,草名。见《诗·郑风·山有扶苏》 郑玄 笺、 孔颖达 疏。

(1).游动的龙。比喻姿态婀娜。《古文苑·宋玉<舞赋>》:“軆如游龙,袖如素蜺。” 章樵 注:“《神女赋》:‘蜿若游龙。’言其轻举也。”《文选·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李善 注:“翩翩然若鸿雁之惊,婉婉然如游龙之升。”《隶释·魏修孔子庙碑》:“虽 大晧 游龙以君世, 虞氏 仪凤以临民……尚何足称於 大魏 哉!”

(2).喻良马。《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游龙曜路,歌吹盈耳。” 李善 注:“《周礼》曰:凡马八尺为龙。” 元 耶律楚材 《扈从羽猎》诗:“ 湛然 扈从 狼山 东,御闲天马如游龙。”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蓬蒿

(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并兴。”《庄子·逍遥游》:“﹝斥鴳﹞翱翔蓬蒿之间。”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是以俟扶摇而登苍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 明 李梦阳 《汉京篇》:“ 霍氏 门前狐夜号, 魏其 池馆长蓬蒿。” 峻青 《秋色赋·夜宿灵山》:“看到的是满地荒草,遍野蓬蒿。”

(2).借指荒野偏僻之处。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山居泽处,蓬蒿墝埆,财物流通,有以均之。” 唐 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并世奇男淑女,慧业天生,湮没蓬蒿,姓名翳寂,岂少也哉!”

(3).茼蒿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茼蒿》。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抠衣

提起衣服前襟。古人迎趋时的动作,表示恭敬。《管子·弟子职》:“已食者作,抠衣而降,旋而乡席,各彻其餽,如於宾客。”《礼记·曲礼上》:“毋践屨,毋踖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唐 李邕 《大照禅师塔铭》:“负笈 梁 许 ,抠衣 班 马 。” 宋 王安石 《奉酬永叔见赠》诗:“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五:“其抠衣入室之徒皆足以掌赞善而秉方册, 及 ( 独孤及 )之为文可徵矣。”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凭阑

见“ 凭栏 ”。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讲师

(1)

(2) 高等学校中职别次于副教授的教师

(3) 英国学院或大学中职别低于教授的教学人员

(4) 讲解儒家经籍的人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新醪

新酿的酒。 晋 陶潜 《停云诗》序:“罇湛新醪,园列初荣。”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清啸

清越悠长的啸鸣或鸣叫。《晋书·刘琨传》:“ 琨 乃乘月登楼清啸。” 唐 李山甫 《兵后寻边》诗之二:“日暮却登寒垒望,饱鴟清啸伏尸堆。” 宋 陆游 《午睡起消摇园中因登山麓薄暮乃归》诗:“踟躇遂忘归,清啸送日落。” 清 钱谦益 《许夫人啸雪庵》诗序:“ 苏门山 头,岭闻清啸。”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屏息

(1).犹屏气。形容注意力集中或恐惧。《列子·黄帝》:“ 尹生 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復言。”《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上变者徧天下,人人屏息,无敢议。” 茅盾 《锻炼》十五:“全场屏息望着她,每个人的脸色都异常严肃,眼光都很沉着。”

(2).指寂静无声。《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兵过城下,城中屏息偃旗。”

(3).犹敛迹;消失。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官閒事简,民人怀感,盗贼屏息。” 宋 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收復 漳 泉 , 洪进 屏息。”

(4).抑止,停息。 明 胡应麟 《诗薮·元》:“百年 河 患,一旦屏息,海内名士咸有颂章。” 乌兰汗 《心》:“周围的人都屏息了呼吸,似乎唯恐扰乱了这片意味深长的友情的氛围。”

(5).古代用以掩蔽口鼻之物。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屏息》:“太常供奉祭品如羹醢之类,其捧献人口鼻用物作长袋繫於颈后,俗名抿鬚,非也。志名曰屏息。太庙以黄罗,它祀以红紵绢为之。”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尘务

世俗的事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江州 夫人语 谢遏 曰:‘汝何以都不復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魏书·任城王云传》:“陛下必欲割捐尘务,颐神清旷者,冡副之寄,宜绍宝历,若欲捨储,轻移宸极,恐非先圣之意,骇动人情。” 唐 段成式 《闲中好》词:“閒中好,尘务不縈心。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 明 袁宏道 《西京稿序》:“已居 燕 ,结社葡桃棚下,诸韵士日课方外言,以诗为尘务,不暇搆也。”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同游

见“ 同游 ”。

亦作“ 同游 ”。1.互相交往。《国语·齐语》:“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荀子·法行》:“ 曾子 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这两位先生同里,少同学,长同游,壮同事。”

(2).一同游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王东亭 作 宣武 主簿,尝春月与 石头 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鑣俱进。”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 。”

(3).指同游者;同伴。 唐 许浑 《秋思》诗:“琪树西风枕簟秋, 楚 云 湘 水忆同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海公子》:“﹝ 张生 ﹞开尊自酌,恨无同游。”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珠玉

(1) 珠和玉;泛指珠宝

(2) 比喻妙语或美好的诗文

(3) 比喻丰姿俊秀的人;亦喻俊杰,英才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白首

(1).犹白发。表示年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元 钱应庚 《春草碧·次韵酬复孺》词:“西园长记前游,乘兴重来看兰药。白首友於情,同忧乐。”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迈,白首无成。独坐无聊,老怀难遣。” 清 吴敬梓 《移家赋》:“羡白首之词臣,久赤墀之记注。”

(2).谓男女相爱誓愿白头偕老。 宋 陈师道 《送内》诗:“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深言匪曲衷,白首为所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纯洁的初恋,信托的心,白首的约,不辞的别。”

,

  • 【寄迈里古思院判】_吉雅谟丁 | 元代
  • 【寄迈里古思院判】_吉雅谟丁 | 元代 >> 【寄迈里古思院判】_吉雅谟丁 | 元代...

  • 【清心镜 赠京兆周七官】_马钰 | 元代
  • 【清心镜 赠京兆周七官】_马钰 | 元代 >> 【清心镜 赠京兆周七官】_马钰 | 元代...

  • 【听琴歌·其四】_杨寿 | 元代
  • 【听琴歌·其四】_杨寿 | 元代 >> 【听琴歌·其四】_杨寿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