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德起诸人约游西湖小疾不赴】作者:林季仲 朝代:宋代
[萧德起诸人约游西湖小疾不赴]原文
倚杖臞然一病夫,羡君联骑出西湖。
若逢佳处能相忆,寄与新诗作画图。
[萧德起诸人约游西湖小疾不赴]诗词问答
问:《萧德起诸人约游西湖小疾不赴》的作者是谁?答:林季仲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林季仲的名句有哪些?答:林季仲
[萧德起诸人约游西湖小疾不赴] 书法图
萧德起诸人约游西湖小疾不赴书法作品
[萧德起诸人约游西湖小疾不赴]参考注释
[萧德起诸人约游西湖小疾不赴]倚杖
(1).依赖。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倚杖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晋书·赵胤传》:“ 南顿王 宗 反, 胤 杀 宗 ,於是 王导 、 庾亮 并倚杖之。” 清 薛福成 《书益阳胡文忠公与辽阳官文恭公交欢事》:“今用事者,胸无成见,依人而行,况以使相而握兵符,又隶旗籍,为朝廷所倚杖,每有大事,可借其言以得所请。”
(2).拄着手杖。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鷄豚。” 唐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唐 杜甫 《春归》诗:“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萧德起诸人约游西湖小疾不赴]臞然
清瘦貌。 宋 叶适 《<罗袁州文集>序》:“其据案生面凛然,政足以苏息其民;退食寒质臞然,文足以黼藻其身。” 元 萨都剌 《赠别鹫峰上人》诗引:“顷之,相会阁上,臞然如鹤,悠然如云。” 明 唐顺之 《蔡南村寿诗》:“我识 南村 叟,臞然一逸民。” 清 戴名世 《倪生诗序》:“生之父臞然老儒,伤其子之早世,为刻其诗若干首。”参见“ 臞儒 ”。
[萧德起诸人约游西湖小疾不赴]病夫
体弱多病的人
[萧德起诸人约游西湖小疾不赴]联骑
连骑;并乘。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出平原而联骑,居里閈而鸣鐘。”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余时在坐,见都知、押班、殿前马步军联骑立门外。” 宋 张孝祥 《题真山观》:“ 张安国 设道供于 真山观 ,饭已,同 郭道深 、 滕子昭 、 吴仲权 、 陈叔蹇 联骑访 无无道人 。”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四月顶礼希,游人尚联骑。”
[萧德起诸人约游西湖小疾不赴]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萧德起诸人约游西湖小疾不赴]佳处
(1).优美之处。《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作《天台赋》”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赤城 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而界道。’此赋之佳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引 宋 周密 《题<保母帖>》诗:“佳处将无同,閟妙未易语。” 鲁迅 《呐喊·故乡》:“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象,没有言辞了。”
(2).谓胜境。 唐 杜甫 《次空灵岸》诗:“迴帆覬赏延,佳处领其要。” 唐 韩愈 《将至韶州借图经》诗:“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宋 文同 《奉寄兴州分判诚之蒲兄》诗:“ 武兴 山水郡,左右有佳处。” 明 唐顺之 《茅处士妻李孺人合葬墓志铭》:“尝欲邀诸诗客相与入 天台 雁宕 ,访 赤城 佳处以为快。”
[萧德起诸人约游西湖小疾不赴]相忆
相思;想念。《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一:“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前蜀 韦庄 《谒金门》词之二:“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深闺只是空相忆,不见关山愁 * 。”
[萧德起诸人约游西湖小疾不赴]寄与
(1).传送给。 南朝 宋 陆凯 《赠范晔》诗:“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唐 贾岛 《送韩湘》诗:“欲凭将一札,寄与 沃洲 人。”
(2).犹致送,赠送。 郭沫若 《把精神武装起来》:“ 中国 人能够养成到这种的程度,我相信, 日本 的 * 军阀一定不够我们消灭,而全世界的文化,一定要着我们的第二次的寄与的。” 田汉 《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序》:“在他赴 青岛 之前将发表他那倾注着半生蕴蓄的大著《表演术》,这对于我们这些爱好戏剧艺术的学徒们是非常宝贵的寄与。”
[萧德起诸人约游西湖小疾不赴]新诗
(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 *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萧德起诸人约游西湖小疾不赴]作画
绘画。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漫画而又漫画》:“我才知道画家作画时候的调色、配色之类,都是多事。”
宋代,林季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