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经】_李峤 | 唐代

【经】作者:李峤 朝代:唐代

[经]经原文

汉室鸿儒盛,邹堂大义明。
五千道德阐,三百礼仪成。
青紫方拾芥,黄金徒满籝。
谁知怀逸辩,重席冠群英。

[经]诗词问答

问:经的作者是谁?答:李峤
问:经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经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李峤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峤

全唐诗:卷59_29

[经]参考注释

[经]汉室

即汉朝

汉室之隆。—— 诸葛亮《出师表》

夏兴汉室。

汉室倾颓。——《三国志·诸葛亮传》

汉室可兴。

[经]鸿儒

博学的人。鸿,大。儒,读书有学问的人

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唐· 刘禹锡《陋室铭》

[经]大义

(1) 代表正义的道理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深明大义

(2) 夫妇之义,谓婚姻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文章、论著或理论的精要之处

[经]道德

(1)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为校长,他要求在学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标准和礼貌规矩

(2) 合乎道德的

[经]三百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经]礼仪

礼节和仪式

[经]青紫

(1) 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比喻高官显爵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杜甫《夏夜叹》

(2) 见[发绀]

[经]拾芥

芥:小草。拾取地上的小草,喻指事情不费多大气力就能办到

[经]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经]逸辩

犹雄辩。《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弼 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晋书·慕容德载记》:“恣非马之雄辞,奋谈天之逸辩。” 唐 李峤 《经》诗:“谁知怀逸辩,重席冠羣英。” 明 李东阳 《嘉禾姜封君哀辞》:“雄词逸辩,澜翻障决。”

[经]重席

(1).层迭的坐席。古人席地而坐,以坐席层迭的多少表示身分的高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季氏 饮大夫酒, 臧紇 为客,既献, 臧孙 命北面重席,新樽絜之。” 杨伯峻 注:“重席,二层席。古代席地坐,席之层次,依其位之高低。《仪礼·乡饮酒礼》云:‘公三重,大夫再重。’则重席,大夫之坐。”《仪礼·乡射礼》“大夫辞加席,主人对,不去加席” 汉 郑玄 注:“辞之者,谦不以己尊加贤者也;不去者,大夫再重席,正也。宾一重席。”

(2).《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载: 戴凭 解经不穷,“遂重坐五十餘席”。后用以借指学问渊博的儒者。《周书·儒林传序》:“握素怀鈆重席解颐之士,间出於朝廷。”《南史·谢举传》:“ 广 深叹服,仍以所执麈尾、斑竹杖、滑石书格荐之,以况重席焉。” 唐 骆宾王 《上郭赞府启》:“味道弹冠,望横经於重席。”参见“ 重坐 ”。

[经]冠群

超出众人。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冠羣之德,不以沉抑而履径,而剸节於流俗。” 明 刘基 《郁离子·玄豹》:“今子之美冠羣絶伦。”

,

  • 【闻乐感邻】_白居易 | 唐代
  • 【闻乐感邻】_白居易 | 唐代 >> 【闻乐感邻】_白居易 | 唐代...

  • 【帆游山】_张又新 | 唐代
  • 【帆游山】_张又新 | 唐代 >> 【帆游山】_张又新 | 唐代...

  • 【送韦判官赴闽中】_皇甫曾 | 唐代
  • 【送韦判官赴闽中】_皇甫曾 | 唐代 >> 【送韦判官赴闽中】_皇甫曾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