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作者:王冕 朝代:元代
[偶书]偶书原文
今晨花好风雨,花湿云四边花驰。
落花烂作土,潦水积成池。
疲民在涂炭,朝暮苦啼饥。
况兼时气乖,好花生疮痍。
方忧旧田秽,无奈新城欹。
世情甚促迫,天意将焉为?我生合忘言,感慨徒伤悲。
[偶书]诗词问答
问:偶书的作者是谁?答:王冕
问:偶书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偶书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王冕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冕
[偶书]参考注释
[偶书]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偶书]湿云
湿度大的云。 唐 李颀 《宋少府东溪泛舟》诗:“晚叶低众色,湿云带繁暑。”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满天湿云飞舞,瘦叶时时经风细吟。”
[偶书]四边
周围、四 处
四边儿都是敌人
[偶书]作土
谓积土堆垒以御敌。《墨子·杂守》:“作土不休,不能禁御,遂属之城,以御云梯之法应之。”《商子·兵守》:“客至而作土,以为险阻。”
[偶书]潦水
雨后的积水。《墨子·非乐上》:“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非直掊潦水拆壤垣而为之也。” 唐 王勃 《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清 金人瑞 《秋雨甚田且坏》诗:“幸入圣人新世界,如何潦水坏田畴。”
[偶书]疲民
(1).疲困之民。《管子·幼官》:“数战则士疲,数胜则君骄;骄君使疲民则国危。” 唐 姚合 《送李起居赴池州》诗:“天子念疲民,分忧輟侍臣。” 宋 曾巩 《泰山祈雨文》:“念此疲民,弊於征敛,方岁之富,食常不足。”
(2).使民穷困。《左传·成公十六年》:“今 楚 内弃其民,而外絶其好……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
[偶书]涂炭
烂泥和炭火,比喻极困苦的境遇。也比喻污浊的地方
有夏昏德,民坠涂炭。——《书·仲虺之诰》
民生涂炭。——《广东军务记》
生灵免遭涂炭
[偶书]朝暮
(1) 清晨和夜晚
(2) 从早到晚;无时无刻
朝暮思念
[偶书]啼饥
因饥饿而号哭。 苏曼殊 《海哥美尔氏名画赞》:“此劳动者同盟罢工时,室人顦顇,幼子啼饥之状也。”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啼饥的猫头鹰也没有,吠月的犬声也没有。”参见“ 啼饥号寒 ”。
[偶书]况兼
况且
这阎婆惜水也似后生,况兼十八九岁,正在妙龄之际,因此 宋江不中那婆娘意。——《水浒传》
[偶书]时气
(1) 〈方〉∶时疫
感受时气,连日不适
(2) 〈方〉∶一时的好运气
听天由命碰时气
(3) 四季的气候
时气向热
[偶书]花生
落花生
[偶书]疮痍
创伤,也比喻遭受灾祸后凋敝的景象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杜甫《北征》
[偶书]无奈
(1) 没有别的办法
无奈反对意见太多,只得取消会议
(2) 表示[惋惜]的转折
[偶书]世情
世上的种种情形;世态人情
不懂世情
[偶书]促迫
(1).狭隘。《隶释·汉西狭颂》:“阨苲促迫,财容车骑。”
(2).严急,不宽容;逼迫。《汉书·五行志中之下》:“盛冬日短,寒以杀物,政促迫,故其罚常寒也。”《后汉书·郑兴传》:“日君象而月臣象,君亢急则臣下促迫,故行疾也。”
(3).急迫;匆促。 汉 焦赣 《易林·贲之涣》:“利少囊缩,秖益促迫。” 宋 沉俶 《谐史》:“国家用法,敛及下户,期会促迫,刑法惨酷。” 宋 司马光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诗:“缓带对藜羹,下筋免促迫。”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五:“天色已经昏黑,晕黄的电灯光照着从缺口间憧憧往来的人影,历乱,促迫,颇呈鬼趣。”
(4).催逼,推动。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 王宰 始肯留真跡。”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盖一经兵乱,不肖之人,妄相促迫,草芥其民。”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二章第四节:“我受着这种进步意见的促迫,实在不应该再有二句话好说。”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五节:“ 义和团 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运动,在各种原因的促迫下,爆发了庚子年战祸。”
[偶书]天意
(1) 上天的意旨
(2) 帝王的心意
[偶书]我生
(1).我之行为。《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孔颖达 疏:“我生,我身所动。” 朱熹 本义:“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亲。《后汉书·崔駰传》:“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李贤 注:“我生,谓母也。”
[偶书]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偶书]感慨
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
她不免感慨地想道:“……真是事变知人心啦!”——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偶书]伤悲
悲伤;悲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元代,王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