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_何逊 | 南北朝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作者:何逊 朝代:南北朝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原文

去夏予回首。
言乃重行行。
今春游派澨。
访子犹武城。
到别年逾半。
同归月未盈。
复道中寒食。
弥留旷不平。
道术既为务。
欢悰苦未幷。
及尔沉痾愈。
值兹秋序明。
石碛{氵公}江静。
沙流绕岸清。
川平看鸟远。
水浅见鱼惊。
逝将穷履历。
方欲恣逢迎。
何言聚易散。
乡棹尔孤征。
我本倦游客。
心念似悬旌。
闻离常屑涕。
是别尽凄清。
况此忘怀地。
相爱犹弟兄。
脉脉留南浦。
悠悠返上京。
欲镊星星鬓。
因君示友生。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诗词问答

问: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的作者是谁?答:何逊
问: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何逊的名句有哪些?答:何逊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参考注释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重行

(1).谓不妄动,动必以礼。 汉 扬雄 《法言·修身》:“何谓四重?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

(2).重予,重加。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四出:“如犯约束,重行治罪。”

谓行列非一。 晋 左思 《吴都赋》:“山鸡归飞而来栖,翡翠列巢以重行。”

(1).谓再嫁。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寡陶婴》:“飞鸟尚然兮况於贞良,虽有贤雄兮终不重行。”

(2).重新开始。 鲁迅 《野草·死火》:“倘使你不给我温热,使我重行烧起,我不久就须灭亡。” 叶圣陶 《夜》:“她重行经验那天晚上那个人幽幽悄悄来报告恶消息时的况味。”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春游

(1)

(2) 春天到郊外游玩

(3) 指帝王春天出巡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派澨

河滨。 南朝 梁 何逊 《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诗:“今春游派澨,访子犹 武城 。”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逾半

犹过半。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兴尼寺》:“ 逸 云:‘吾不闲养生,自然长寿。 郭璞 尝为吾筮,云寿年五百岁。今始逾半。’”一本作“ 餘半 ”。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稗乘有补正史》:“ 逸 自言:‘吾不闲养生, 郭璞 为筮五百岁,今始逾半。’”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归月

谓落月。 南朝 宋 鲍照 《岐阳守风》诗:“广岸屯宿阴,县厓栖归月。” 唐 李白 《过汪氏别业》诗之一:“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道中

(1).中途;半途。《战国策·齐策四》:“ 孟尝君 就国於 薛 ,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2).路上。《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即夜出 杨 ,遣归。时天大阴晦,道中若有火光照之,时人异焉。”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寒食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弥留

原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重将死

弥留之际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不平

(1)

(2)

不公平

(3)

不公平的事

(4)

因不平的事而激动,愤怒或不满

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道术

(1) 治理国家的方法

(2) 道家的法术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欢悰

欢乐。 南朝 梁 何逊 《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诗:“道术既为务,欢悰苦未并。” 明 沉鲸 《双珠记·术士玄谋》:“愿取今朝忧况变欢悰。” 清 曾国藩 《复陈虎臣书》:“署内医药相寻,殊少佳趣,幸二小儿於元旦举一子,少助欢悰。”

懽悰:快乐的心情。 宋 苏轼 《贺新运使张大夫启》:“矧惟雅故,尤激懽悰。” 明 何景明 《饮酒》诗:“寒宵寡懽悰,浊沽聊自谋。” 明 文徵明 《新年至湖上饮茶磨山绝顶》诗:“等閒陈迹还成古,老大懽悰不似前。”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秋序

秋季;秋时。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协<苦雨>》:“有弇兴春节,愁霖贯秋序。” 唐 李嘉祐 《至七里滩作》诗:“万木迎秋序,千峯驻晚暉。”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石碛

多石的沙滩。引申为沙漠。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河南 王城 西北 穀水 之右有石磧,磧南出为 死穀 ,北出为 湖沟 。” 隋 薛道衡 《入郴江》诗:“跳波鸣石磧,溅沫拥沙洲。”《周书·高昌传》:“地多石磧,气候温暖,穀麦再熟,宜蚕,多五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凌山及大清池》:“国西北行三百餘里,度石磧,至 凌山 。此则 葱岭 北原,水多东流矣。”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三:“晚饭后抱 佛儿 至渡头,坐石听水。未几, 晓芙 偕 和 博 二儿来,二儿在石上追逐,指石之大者为 非洲 ,为 美国 ,为 中华 ,石磧在小儿心中变成一幅世界。”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平看

平视。 唐 宋之问 《巫山高》诗:“俯听 琵琶峡 ,平看云雨臺。”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浅见

(1) 短浅的见识

依我浅见

(2) 见识短浅

浅见寡闻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履历

(1) 包括个人经历的资料的简要说明

(2) 历程;职业,尤其指公职、一般职业或商业的生涯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逢迎

(1) 违心趋奉迎合

逢迎拍马

(2) 迎接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孤征

单身远行。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唐 陈子昂 《晚次乐乡县》诗:“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奉母而孤征,奔父丧於僻壤。逢人问信,覩物伤怀。”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倦游

游兴已尽

倦游归来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心念

(1) 思想

(2) 意念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悬旌

(1).挂在空中随风飘荡的旌旗。《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唐 柳宗元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诗:“窜逐宦 湘 浦,摇心剧悬旌。” 景耀月 《己酉正月三去祖国舍弟太素踰河送别愀然赋此》:“舆梁谢戚旧,方寸若悬旌。”参见“ 心旌 ”、“ 悬旆 ”。

(2).挂起旌旗。指进军。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 秦始皇 筑城遏 胡 ,而祸发幃幄; 汉武 悬旌万里,而变起萧墙。”《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进公爵为 魏王 ”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盪定西陲,悬旌万里,声教振远,寧我区夏。”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屑涕

谓涕泪纷纷下落。语本《楚辞·刘向〈九叹·远逝〉》:“肠纷紜以繚转兮,涕渐渐其若屑。” 王逸 注:“涕泣交流,若磑屑之下,无絶时也。” 南朝 宋 王僧达 《祭颜光禄文》:“擥悲兰宇,屑涕松嶠。” 南朝 梁 何逊 《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诗:“闻离常屑涕,是别尽凄清。”《隋书·音乐志上》:“帝潸然屑涕。”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凄清

(1) 形容微寒

凄清的月光

(2) 凄凉

歌声凄清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忘怀

忘记;不放在心上

忘怀得失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相爱

互相亲爱、友好。《庄子·天地》:“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史记·佞幸列传》:“今上为 胶东王 时, 嫣 与上学书相爱。”《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同伴中有一个姓 夏 的名 良策 ,与 蒋生 最是相爱。” 巴金 《灭亡》第九章:“她相信人应该彼此相爱,互助地、和平地生活着。”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弟兄

(1) 弟弟和哥哥

亲弟兄

(2) 也用作朋友之间的称呼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脉脉

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也用以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

温情脉脉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朱自清《荷塘月色》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南浦

(1).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王逸 注:“愿 河伯 送己南至江之涯。”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唐 李贺 《黄头郎》诗:“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王琦 注引 曾益 曰:“南浦,送别之地。” 清 曹寅 《登署楼适培山至用东坡真州诗韵同赋》:“西风晴十日,南浦别经年。”

(2).词牌名。 唐 《教坊记》有《南浦子》曲, 宋 词则借旧曲名另制新调。双调,分一百零二字平韵及一百零五字仄韵两体。 宋 人多填仄韵词。参阅《词谱·南浦》。

(3).地名。在 江西省 南昌县 西南, 章江 至此分流。 唐 王勃 《滕王阁》诗:“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西山雨。” 聂文郁 注:“本诗 南浦 ……应是 江西 南昌 西南的 南浦 。” 宋 王安石 《南浦》诗:“ 南浦 随花去,迴舟路已迷。” 清 宋琬 《罗篁庵先生生日歌》序:“ 西山 南浦 ,长吟帝子之高楼; 白下 长干 ,重启 谢公 之别墅。”

(4).古水名,一名 新开港 ,在今 武汉市 南。 唐 李白 《江夏行》:“适来往 南浦 ,欲问 西江 船。”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记》:“ 南浦 ,在 鄂州 江夏县 南三里……以其在郭之南,故曰 南浦 。”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上京

(1).古代对国都的通称。《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李善 注:“有羽翼於京师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德璉 发跡於此 魏 ,足下高视於上京。” 宋 刘攽 《送韩玉汝司封奉使两浙》诗之三:“组练白玉粒,一月来上京。” 梁启超 《复刘古愚山长书》:“ 秦 中自古帝都,万一上京有变,则六飞行在,犹将赖之。”

(2).古都名。 渤海 以王都 忽汗城 为 上京 龙泉府 。故址在今 黑龙江 宁安县 西南 东京城 。

(3).古都名。 契丹 会同 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为 上京 临潢府 。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林左旗 南。

(4).古都名。 金 天眷 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师 会宁府 为 上京 ,故址在今 黑龙江 阿城 南 白城 。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星鬓

花白的鬓发。 南朝 齐 谢朓 《咏风》:“时拂孤鸞镜,星鬢视参差。” 唐 卢照邻 《和王奭秋夜有所思》:“劳歌欲有和,星鬢已将垂。” 清 黄景仁 《客中闻雁》诗:“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鬢为伊加。”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友生

(1).朋友。《诗·小雅·常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唐 李华 《云母泉诗》:“共恨川路永,无由会友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优容大臣》:“﹝ 仁皇 ﹞厚待儒臣,如 张文端 英 , 高江村 士奇 等,朝夕谈论,无异友生。”

(2).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词。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名帖》:“余乙卯年三月,过故 鄣 姚氏 ,乃大京兆 画溪公 之孙,出公座主 王槐野 先生单名帖,称友生字,仅蝇头细书。”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师称友生》:“今师与弟子帖称友生,不知所始……《孔丛子》 孔子 云:‘自吾得 由 也,而恶言不入于耳;自吾得师也,而前有光后有辉,吾得四友焉。’云云。是师称友生之滥觴乎!”

,

  • 【乌夜啼】_庾信 | 南北朝
  • 【乌夜啼】_庾信 | 南北朝 >> 【乌夜啼】_庾信 | 南北朝...

  • 【奉和随王殿下诗 五】_谢朓 | 南北朝
  • 【奉和随王殿下诗 五】_谢朓 | 南北朝 >> 【奉和随王殿下诗 五】_谢朓 | 南北朝...

  • 【望月诗】_庾信 | 南北朝
  • 【望月诗】_庾信 | 南北朝 >> 【望月诗】_庾信 | 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