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_范成大 | 宋代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原文

名卿绪前辈,风格如玉山。
累累培塿中,见此高孱颜。
揽辔忽思归,无人解縻贤。
飘颻驾紫车,浮云视朱丹。
向来小病恼,体力今已安。
胡为犯风雪,江湖行路难。
呼酒暖征衫,宁计斗十千。
倡酬悔不数,长怀悲短缘。
离合固常事,匆忙增惘然。
浩荡海山春,登临想臞仙。
笑我守荒径,老茧深裹缠。
拟题忆鄞句,思咽冰下泉。
迟公寄新作,使我头风痊。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诗词问答

问:《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的作者是谁?答:范成大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范成大的名句有哪些?答:范成大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参考注释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前辈

(1) 年岁大的人

前辈之风俗。——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我的前辈

(2) 较老的一代

革命前辈

(3) 生活在先前时代的人

(4) 一个团体或组织的著名的资格较老的成员

(5) 具有共同遗产的早期的人,不一定能追溯到血缘关系

(6) 在职务或进程上走在别人前面的人

开普勒是 牛顿的前辈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风格

(1)

(2) 气度;作风

(3) 某一时期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

具有19世纪后期建筑风格的房子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玉山

中国台湾岛山脉。北起三貂角,南接屏东平原,长约300公里。主峰玉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2.3公里,海拔3950米,不仅为台湾最高山峰,也为中国东部最高峰。山地多森林,目前仍有原始林分布,材用、药用和化工用植物资源丰富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累累

(1) 多次

(2) 数目多得无法计算的

罪行累累

(3) 重叠,重积;另联贯成串,众多的样子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培塿

本作“部娄”。小土丘。《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部娄无松柏。” 杜预 注:“部娄,小阜。”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培》引《左传》作“培塿”。《晋书·刘元海载记》:“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眺望三峯,壁立与天接,众山皆成培娄。”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高孱

年高而孱弱。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二·外编》:“ 文皇 少於诸将,其将终也,一时征伐功臣尽矣, 勣 ( 李勣 )仅存而高孱。”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揽辔

亦作“擥轡”。1.挽住马韁。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欲还絶无蹊,揽轡止踟蹰。” 唐 张文琮 《蜀道难》诗:“揽轡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宋 王安石 《自州追送朱氏女弟至皖口》诗:“揽轡上层冈,下临百仞濠。”

(2).《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文帝 从 霸陵 上,欲西驰下峻阪, 袁盎 骑,并车擥轡,上曰:‘将军怯邪?’ 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上乃止。”按,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作“揽轡”。后用为谏止君王履险的典故。

(3).见“ 揽轡澄清 ”。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思归

(1).想望回故乡。 汉 张衡 《思玄赋》:“悲离居之劳心兮,情悁悁而思归。” 晋 石崇 《思归引》序:“困於人閒烦黷,常思归而永叹。”

(2).鸟名。即子规,一名杜鹃。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姊规》:“子规,人但知其为催春归去之鸟,盖因其声曰归去了,故又名思归鸟。”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朱丹

(1) 一种红色宝石

口含如朱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红色

势家朱丹其门。——《明史》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向来

(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体力

(1) 身体的力量

增强体力

(2) 由身体或手用力而做的

干体力活儿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胡为

何为,为什么。《诗·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汉书·黥布传》:“胡为废上计而出下计?” 颜师古 注:“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宋 苏轼 《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诗:“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你这些话又胡为而来?我一点儿也不能追踪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为;任意乱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駡,饮恨而终。”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由他閒戏,任你胡为。”《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寳釵 听着这话,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该给他行礼,但只老太太去世,咱们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为。’”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盖 中国 艺术家,一向喜欢介绍 欧洲 十九世纪末之怪画,一怪,即便于胡为,于是畸形怪相,遂弥漫于画苑。”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犯风

(1).冒着大风。 清 吴敏树 《许孝子传》:“﹝ 许伯泰 ﹞闻母在家病急,时官有施药者,其药良,急求得之,犯风下 湘 ,溺死 洞庭 中。”

(2).指顶风。 张志民 《老朱和房东》:“这冷天,哪能不烧炕的……犯风啊!不好烧。”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行路难

(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 唐 杜甫 《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挽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陈去病 《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 长安 。”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征衫

(1).旅人之衣。 宋 楼钥 《水涨乘小舟》诗:“一番冻雨洗郊丘,冷逼征衫四月秋。”《水浒传》第十二回:“ 林冲 打一看时,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 范阳 毡笠……穿一领白缎子征衫。” 郁达夫 《重过杭州登楼望月怅然有怀》诗:“走马重来 浙水 滨,征衫未涤去年尘。”

(2).借指远行之人。 宋 张元干 《忆秦娥》词:“征衫辜负深闺约,禁烟时候春罗薄。”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十千

一万。极言其多。《诗·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 朱熹 集传:“十千,谓一成之田。地方十里,为九万亩,而以其万亩为公田。”此指万亩。《诗·周颂·噫嘻》:“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朱熹 集传:“万人为耦而并耕也。”此指万人。 三国 魏 曹植 《名都篇》诗:“我归宴 平乐 ,美酒斗十千。” 唐 王维 《少年行》之一:“ 新丰 美酒斗十千, 咸阳 游侠多少年。” 元 张翥 《腊月饮赵氏亭》诗:“賸买十千 燕市 酒,闲听二八 越孃 歌。”此皆指万钱。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倡酬

亦作“ 倡酧 ”。亦作“ 倡詶 ”。谓以诗词相酬答。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李虚己 侍郎字 公受 ,少从 江 南先达学作诗,后与 曾致尧 倡酬。” 元 刘壎 《隐居通义·邓月巢遗稿》:“予后公三十年而生,公不以辈行前予,雅相爱重,时与倡酬。”《玉娇梨》第十三回:“若有日与 * 花前灯下次第倡酧,方是人生一快。” 清 王鹏运 《沁园春》词序:“今年 辛峯 来京度岁,倡詶之乐,雅擅一时。”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不数

数不清;无数。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近古以来,亡代有三,秽国不数。” 汪继培 笺:“秽,当作灭。” 彭铎 校正:“不数,即无数。” 宋 曾巩 《<王平甫文集>序》:“各於其盛时,士之能以特见於世者,率常不过三数人,其世之不数,其人之难得如此。”《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 扬州 番役把 吕祥 的衣服剥脱乾浄,餛飩捆起,一根绳拴在树的半中腰里,铁棍皮鞭,诸刑咸备……打了个不数。”

不亚于。 明 汪道昆 《高唐梦》:“想这神女果如大夫所言呵,絶代无双,不数 庄生 陈説。”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画船纪艳》:“噫嘻! 钱塘江 上画船风景,诚不数 珠海 灯痕、 秦淮 月色也。”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长怀

(1).遐想,悠思。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情慨慨而长怀兮,信上皇而质正。” 三国 魏 嵇康 《秀才答》诗之四:“感寤长怀,能不永思。”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齎志没地,长怀无已。”

(2).犹永归。谓一去不返。《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驰波跳沫,汩濦漂疾,悠远长怀,寂漻无声,肆乎永归。”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怀’亦‘归’,变文耳。”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离合

分开和结合;分离和聚会

离合器

悲欢离合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常事

(1) 平常的事

平生常事

(2) 常见的事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匆忙

匆促;忙碌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惘然

失意的样子;心情迷茫的样子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浩荡

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青冥浩荡。——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浩荡的长江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臞仙

旧时借称身体清瘦而精神矍铄的老人。文人学者亦往往以此自称。 宋 刘克庄 《最高楼》词:“这先生,非散圣,即臞仙。” 金 刘长言 《通叔以诗送古镜为长言生日之寿次韵谢之》:“綵衣禄隐非臞仙,犹有向来文字缘。” 清 赵翼 《寒夜澄怀园步月》诗:“惜无人送半臂来,不觉臞仙两肩耸。” 高燮 《题蔡哲夫所绘沉孝则冰雪庐图即步哲夫韵》:“洁清不数臞仙臞,谁知闻声有彼姝。”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老茧

手上又厚又硬的皮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裹缠

(1).盘缠。指日常开销。 元 赵孟頫 《送高仁卿还湖州》诗:“太仓粟陈米易糴,中都俸薄难裹缠。”

(2).即裹腿。 清 抟沙拙老 《闲处光阴》卷下:“曰行滕,犹是 汉 时语,今俗谓为裹骽,或裹缠。”参见“ 裹腿 ”。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拟题

(1).应试举子揣度命题。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拟题》:“今日科场之病莫甚乎拟题……因陋就寡,赴速邀时。”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拟题之讹》:“今举子於场前揣主司所命题而预作之号曰‘拟题’。按 宋 何承天 私造《鐃歌》十五篇,不沿旧曲,而以己意咏之,号曰‘拟题’。此二字之始。今以为士子揣摩之称,误矣!”

(2).拟定题目。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杂觚·求贤审官》:“内出一书摺角,此係斯文精粹,惜试后未叩之拟题大臣也。”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下泉

地下,犹言黄泉。《南史·任昉传》:“ 范 、 张 欵欵于下泉, 尹 、 班 陶陶于永夕。” 唐 白居易 《思旧》诗:“再思今何在,零落归下泉。” 宋 梅尧臣 《和原甫陪永叔题枯菊》诗:“愿公时饮酒, 周 孔 今下泉。”

谓下流的泉水。《诗·曹风·下泉》:“洌彼下泉,浸彼苞稂。” 毛 传:“下泉,泉下流也。”《诗序》谓《下泉》为“ 曹 人疾 共公 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后用为思念明君的典实。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一:“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新作

(1).新造。《左传·僖公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唐 韩愈 《处州孔子庙碑》:“独 处州 刺史 鄴侯 李繁 至官,能以为先,既新作 孔子庙 ,又令工改为 颜子 至 子夏 十人像。”

(2).新作品;新著作。 唐 张乔 《再题敬亭清越上人山房》诗:“久别多新作,长吟洗俗愁。” 宋 欧阳修 《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先生示我何矜夸,手携文编谓新作。”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吾知举世之人不约而同皆以‘续貂’、‘蛇足’四字为新作之定评矣。”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 中国 作家的新作,实在稀薄得很。”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头风

(1).头痛。中医学病症名。《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军国书檄,多 琳 瑀 所作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太祖 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 琳 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 唐 元稹 《酬李六醉后见寄口号》:“顿愈头风疾,因吟《口号》诗。”《云笈七籤》卷三二:“勿以湿髻卧,使人患头风、眩闷、髮秃、面肿、齿痛、耳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只见他头上紥了一条黑帕,説是头风痛得厉害。” 王杏元 《铁笔御史》:“他耍赖躺到床上,叫老婆找队长,说是久积头风,要钱医病。”

(2).指头疮、发脱之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头风即是有,头巾儿蔚帖。” 凌景埏 校注:“这里指头疮、秃头之类。”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诗文赏析

【原题】: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归四明,并以饯行

,

  • 【恋绣衾】_翁元龙 | 宋代
  • 【恋绣衾】_翁元龙 | 宋代 >> 【恋绣衾】_翁元龙 | 宋代...

  • 【颂证道歌证道歌】_释印肃 | 宋代
  • 【颂证道歌证道歌】_释印肃 | 宋代 >> 【颂证道歌证道歌】_释印肃 | 宋代...

  • 【再和二首】_刘克庄 | 宋代
  • 【再和二首】_刘克庄 | 宋代 >> 【再和二首】_刘克庄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