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冰洞】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若冰洞]若冰洞原文
石甃方圆引侧注,攀跻更上小云峦。
讨源直到真源处,冰洞翻花万古寒。
[若冰洞]诗词问答
问:若冰洞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若冰洞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若冰洞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若冰洞]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三
[若冰洞]参考注释
[若冰洞]石甃
石砌的井壁。 唐 李白 《桓公井》诗:“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唐 沉亚之 《秦梦记》:“白杨风哭兮石甃髯莎,杂英满地兮春色烟和。” 元 马祖常 《次韵王参议寄上京胡安常诸公》之一:“石甃冰澌古不消, 广寒 张乐喜闻《韶》。”
[若冰洞]方圆
(1) 指定半径范围内的面积
20公里方圆之内的40个内湖
(2) 围绕;在…周围地
这个湖方圆一里,宽半里
[若冰洞]侧注
(1).古冠名。《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使者对曰:‘状貌类大儒,衣儒衣,冠侧注。’” 裴骃 集解:“ 徐广 曰:侧注冠一名高山冠, 齐王 所服,以赐謁者。” 唐 陆龟蒙 《润州江口送人谒池阳卫郎中》诗:“山翁曾约旧交欢,须拂侯门侧注冠。”
(2).液体从侧面 *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山下石穴,广四尺,高七尺,水溢石空,悬波侧注,漰渀震荡,发源成川。”
(3).在旁边写上注文。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如其间有文句亏缺者,细书侧注於其右。”
[若冰洞]攀跻
亦作“ 攀隮 ”。犹攀登。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休动磊落,业在攀躋,失在疏越。” 唐 孟郊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唯当清宵梦,髣髴愿攀躋。” 宋 陆游 《宿上清宫》诗:“盘蔬采掇多灵药,阁道攀隮出半空。”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余读相国之诗,雄健峭削,如长松千寻,孤峯万仞,而不可攀躋也。”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自平原以至山巔,必经山麓之攀躋乃能登焉。”
[若冰洞]讨源
亦作“ 讨原 ”。探本溯源。 晋 陆机 《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宋 吕陶 《说学送句辅元赴普慈》诗:“沿波而讨源,自可见极致;学者不务此,纷纷竞非是。” 清 沉德潜 《汪大绅<五子说>序》:“既已讨原 老 庄 以下诸子,而诸子中於 荀况 、 扬雄 、 王通 、 陈亮 、 王守仁 五子尤见之亲切,尝作论以推阐之。”
[若冰洞]直到
(1) 径直抵达
直到北京来学艺
(2) 一直到(多指时间)
直到半夜
他一直往梯子上爬,直到喘不过气来
这一事故直到早晨才被发现
[若冰洞]真源
谓本源,本性。 南朝 梁 刘潜 《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廻舆下重阁,降道访真源。”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序》:“缅寻太古之初,真源一味,自然朴略,不同浮华,虽垂不载。”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四:“真源未纯熟,习气餘陋劣。譬如已放鹰,中夜时掣紲。” 明 李贽 《答邓石阳书》:“於伦物上加明察,则可以达本而识真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救世歌》:“故往古之时,人性尤明,真源未失,皆知敬拜天父上主皇上帝。”
[若冰洞]翻花
(1).形容马蹄腾疾的样子。《中国民间故事选·井冈山姑娘》:“大黑马被惊骇的喊声惊动了,在人群中冲出一条路,四路翻花,奔跑而去。”
(2).方言。指一个人唠唠叨叨,说长道短。 沙汀 《淘金记》九:“就在外面翻花就是了吗!”
(3).中医用语。指皮肉破裂溃烂,形如花翻的症状。如:翻花痔,内痔的一种;翻花下疳,属 * 癌;翻花杨梅,即梅毒。
[若冰洞]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