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同前)】作者:黄公绍 朝代:宋代
[踏莎行(同前)]踏莎行(同前)原文
蟾苑萧疏,云岩芳馥。
仙娥寄种来溪曲。
晓烟薰上古龙涎,西风展破黄金粟。
庾岭未梅,陶园休菊。
天教占取清香独。
胆瓶枕畔两三枝,梦回疑在瑶台宿。
[踏莎行(同前)]诗词问答
问:踏莎行(同前)的作者是谁?答:黄公绍
问:踏莎行(同前)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踏莎行(同前)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黄公绍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公绍
[踏莎行(同前)]黄公绍踏莎行(同前) 书法图
踏莎行(同前)书法作品
[踏莎行(同前)]参考注释
[踏莎行(同前)]萧疏
(1) 凄凉的,孤寂的
白云飞雨过南山,碧落萧疏春色闲。——《封神演义》
(2) 清冷疏散;稀稀落落的
瓠叶转萧疏。——杜甫《除架》
[踏莎行(同前)]云岩
(1).高峻的山。 唐 王丘 《咏史》:“云巖响金奏,空水灧朱颜。” 唐 高适 《同群公题中山寺》诗:“平原十里外,稍稍云巖深。” 宋 王质 《泛兰舟·谯天授画像》词:“萧萧乌帽黄衫。烟水拍云巖。”
(2).指 云岩寺 。 宋 范成大 《再到虎丘》诗:“有缘再踏 云巖 路,无处重寻石井泉。” 宋 卢祖皋 《虞美人·九月游虎丘》词:“清尊 * 红萸佩,两度 云巖 醉。”参见“ 云巖寺 ”。
[踏莎行(同前)]芳馥
(1).芳香。 唐 武元衡 《安邑里中秋怀寄高员外》诗:“庭梧变葱蒨,篱菊扬芳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士大夫华整》:“惟协院中丞 许少微 ,朱紫什袭,芳馥遥闻。”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以珍果詒客,芳馥异常。”
(2).比喻美好的文辞、品德等。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序》:“此集以纪事为名,无可纪者亦广为甄録,冀以揽前哲之芳馥为后人之貽餉。”
[踏莎行(同前)]仙娥
(1).仙女。 唐 刘沧 《经 * 山》诗:“一自仙娥归碧落,几年春雨洗红兰。”《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见珠宫岌然,贝闕高耸。有一仙娥,自内而出。”
(2).指美女。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臺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簫声随 凤史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箕仙多鬼不可频召》:“又写二诗云:‘古来花貌説仙娥,自是仙娥薄命多。’”
(3).水名。见“ 仙娥河 ”。
[踏莎行(同前)]上古
较早的古代,中国多指商周秦汉这个时期
[踏莎行(同前)]龙涎
见“ 龙涎香 ”。
[踏莎行(同前)]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踏莎行(同前)]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踏莎行(同前)]庾岭
山名。即 大庾岭 。为五岭之一。在 江西省 大庾县 南。 岭 上多植梅树,故又名 梅岭 。 唐 郑谷 《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诗:“ 庾岭 梅花觉, 隋堤 柳暗惊。” 宋 王巩 《闻见近录》:“ 庾岭 险絶闻天下……红白梅夹道,行者忘劳。”《红楼梦》第五十回:“《赋得红梅花》诗:‘魂飞 庾岭 春难辨,霞隔 罗浮 梦未通。’” 郁达夫 《送友人之广东》诗:“海天若有行人便, 庾岭 梅花寄一枝。”
[踏莎行(同前)]天教
上天示意,以为教诲。《晏子春秋·谏上十八》:“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 伯常騫 ,使禳去之。 晏子 曰:‘不可,此天教也。’”
[踏莎行(同前)]占取
犹占有。 宋 晏殊 《迎春乐》词:“莫惜明珠百琲,占取长年少。” 宋 晏几道 《临江仙》词之八:“争如南陌上,占取一年春。”
[踏莎行(同前)]清香
清淡的香味
则有荷叶之清香。——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踏莎行(同前)]胆瓶
颈长腹大,形如悬胆的花瓶
[踏莎行(同前)]枕畔
枕边。《全唐诗》卷七九五载《韩熙载客》诗:“最是五更留不住,向人枕畔著衣裳。” 宋 苏舜钦 《师黯以彭甘五子为寄因怀四明园中此果甚多偶成长句以为谢》:“枕畔冷香通醉梦,齿边餘味涤吟魂。”
[踏莎行(同前)]两三
几个。表示少量。《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 皎然 《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两三片。” 元 萨都剌 《秋词》:“清夜空车出 建章 ,紫衣小队两三行。” 老舍 《骆驼祥子》一:“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踏莎行(同前)]回疑
迟疑不定。 南朝 宋 鲍照 《答客》诗:“澄神自惆悵,嘿虑久迴疑。”
[踏莎行(同前)]台宿
三台星。《后汉书·刘玄传》:“夫三公上应台宿,九卿下括河海,故天工人其代之。” 李贤 注引《春秋汉含孳》:“三公在天为三台,九卿为北斗。”
宋代,黄公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