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郦佥事见寄韵】作者:何梦桂 朝代:宋代
[和郦佥事见寄韵]和郦佥事见寄韵原文
半世虚名我误儒,樊中短翅倦南图。
英尘世千少年改,白发心期四海无。
绩纺妇慵麻褐短,耕锄儿懦豆田芜。
老来万事心灰尽,只原君王赐镜湖。
[和郦佥事见寄韵]诗词问答
问:和郦佥事见寄韵的作者是谁?答:何梦桂
问:和郦佥事见寄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何梦桂的名句有哪些?答:何梦桂
[和郦佥事见寄韵]参考注释
[和郦佥事见寄韵]半世
人生的一半
[和郦佥事见寄韵]虚名
空虚的名称,不符实际的声誉
不求虚名
[和郦佥事见寄韵]南图
谓南飞,南征。比喻抱负远大。语出《庄子·逍遥游》:“﹝鹏﹞背负青天……而后乃今将图南。” 唐 高适 《东平路作》诗之一:“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 唐 杜甫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南图廻羽翮,北极捧星辰。” 明 何景明 《樊少南字说》:“ 何子 曰:‘鹏, 庄生 所称南图者也。’”
[和郦佥事见寄韵]英尘
犹言贤踪。尘,飞扬的埃土,引申为踪迹或流风馀韵。 晋 皇甫谧 《释劝》:“翻然景曜,杂沓英尘。” 唐 司空图 《商山》诗之二:“国史数行犹有志,只将谈笑继英尘。”
[和郦佥事见寄韵]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和郦佥事见寄韵]发心
(1).动念。《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乃幸左顾存恤,发心惻隐显至诚,纳以嘉谋,语以至事,虽亦不敏,敢不諭意!”《二刻拍案惊奇》卷八:“纔一发心,暗中神明便知。”
(2).特指萌动善心。《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时 阿难 既闻仏语,遂即发心离諦,受已归依。”《法苑珠林》卷七一:“人有见者,发心止恶,竟投钱物布施。”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我这里跪在大街,望着那发心的爷娘每拜。”
(3).发自内心。《三国志·魏志·孙礼传》:“ 礼 为死事者设祀哭临,哀号发心。”
(4).开心。 元 高安道 《哨遍·皮匠说谎》套曲:“走来的不发心,燋的方见次第。”
(5).犹决意。 宋 刘克庄 《解连环·甲子生日》词:“已发心懺悔,免去猴冠,卸下麟楦。”《水浒传》第三二回:“只是 武松 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发心,只是投 二龙山 落草避难。”《醒世姻缘传》第六八回:“他既发心待去,偺等收完了秋,头口闲了,收拾盘缠,你俩口儿可去不迟。”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二回:“我国教育所以不能普及者,由于文字太难,本党发心研此问题,务必製出一种新文字,以便学界。” 艾芜 《荣归》:“两年前发心要做的事情,如今已像秋天的禾稻一般,成熟在眼前、足的下边了。” 许杰 《<明日的文学>自序》:“我之想发心写这一本东西,或者是我的忏悔。”
(6).佛教语。谓发愿求无上菩提之心。亦泛指许下向善的心愿。《法华经·从地涌出品》:“从谁初发心,称扬何佛法?”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明寺》:“﹝夹紵佛像﹞每夜行绕其座,四面脚跡,隐地成文。於是士庶异之,咸来观瞩。由是发心者,亦復无量。” 唐 刘长卿 《秋夜有怀高三十五适兼呈空上人》诗:“吾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遂发心。”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我做番将有名声,六韜三略不曾闻,本待发心吃斋去,则是无处买麵巾。”《红楼梦》第八八回:“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
[和郦佥事见寄韵]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和郦佥事见寄韵]绩纺
纺绩。《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餘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宋书·袁餐传》:“躬事绩纺,以供朝夕。”《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翠莲 道:‘不是奴家牙齿痒,挑描刺绣能绩纺。’”
[和郦佥事见寄韵]耕锄
(1).耕田除草。亦泛指农作。 唐 储光羲 《田家杂兴》诗:“日旰懒耕锄,登高望川陆。”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四》:“﹝ 黄帝 ﹞因民之欲便于耕锄饁饟守望,而以庐井合之。”
(2).犹铲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其数 京 之罪曰:‘列圣詒谋之宪度,扫荡无餘;一时异议之忠贤,耕锄略尽。’”
[和郦佥事见寄韵]老来
年老之后。 唐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诗:“童孺交游尽,喧卑俗事牵。老来多涕泪,情在强诗篇。” 宋 陆游 《孤坐无聊每思江湖之适》诗:“老来閲尽荣枯事,万变惟应一笑酬。” 明 刘昺 《忆秦娥》词:“少年离别,老来依旧。”《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若不早为筹画,到了那展转不开的时候,还是请公公重作出山之计,再去奔走来养活你我呢?还是请婆婆摒挡薪水,受老来的艰窘呢?”
[和郦佥事见寄韵]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和郦佥事见寄韵]心灰
(1).佛教语。心上的尘埃。指心中的世俗杂念。 南朝 梁 萧统 《讲解将毕赋三十韵诗》:“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
(2).谓心如死灰。极言消沉。 唐 白居易 《冬至夜》诗:“心灰不及炉中火,鬢雪多於砌下霜。” 宋 苏轼 《次韵答黄安中兼简林子中》:“老去心灰不復然,一麾江海意方坚。” 吴玉章 《辛亥革命》三:“同盟会的著名活动家 赵声 在 广州 起义失败后生起病来,不久就在 香港 死了; 黄兴 因事败而心灰,束手无策。”
[和郦佥事见寄韵]君王
古称天子或诸侯
君王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君王与沛公饭。
[和郦佥事见寄韵]镜湖
古代 长江 以南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之一。在今 浙江 绍兴 会稽山 北麓。 东汉 永和 五年(公元140年)在 会稽 太守 马臻 主持下修建。以水平如镜,故名。 唐 李白 《越女词》之五:“ 镜湖 水如月, 耶溪 女如雪。” 宋 苏轼 《永和清都观道士求此诗》:“ 镜湖 勅赐老 江 东,未似西归 玉局 翁。” 清 陈维崧 《鹧鸪天·秋日拨闷作》词:“一派凉秋,似 镜湖 ,西风萧瑟雁啣芦。”
何梦桂,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