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喜雨韵三首】作者:吴潜 朝代:宋代
[三用喜雨韵三首]三用喜雨韵三首原文
虬龙未必要呵禁,久暍无缘便陆沈。
未遂明农归老计,且宽忧国愿丰心。
披襟雅称琉璃簟,散发何销玳瑁簪。
只怕门前多褦,文书衔袖苦相寻。
[三用喜雨韵三首]诗词问答
问:三用喜雨韵三首的作者是谁?答:吴潜
问:三用喜雨韵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潜的名句有哪些?答:吴潜
[三用喜雨韵三首]参考注释
[三用喜雨韵三首]虬龙
(1).传说中的一种龙。《楚辞·天问》:“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王逸 注:“有角曰龙,无角曰虬。言寧有无角之龙,负熊兽以游戏者乎?” 唐 贾岛 《望山》诗:“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扬帆忽夭矫,赤水驂虬龙。”
(2).比喻盘曲的篆字。 傅尃 《周鼎》诗:“腹中奇字隐约见,刻画屈曲蟠虬龙。”
(3).比喻盘屈的树枝。 宋 苏轼 《后赤壁赋》:“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鶻之危巢,俯 冯夷 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清 姚鼐 《紫藤花下醉歌》:“虬龙两干拏空立,瓔珞万条垂地倒。”
[三用喜雨韵三首]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三用喜雨韵三首]呵禁
大声喝斥制止
[三用喜雨韵三首]无缘
(1) 人与事物或人与人之间没有碰到一起的可能性,为迷信说法
相见无缘
(2) 无由
[三用喜雨韵三首]陆沈
见“ 陆沉 ”。
[三用喜雨韵三首]未遂
没有达到;没有实现
政变未遂
[三用喜雨韵三首]明农
尽力务农;劝勉农业。明,通“ 勉 ”。《书·洛诰》:“兹予其明农哉。”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辛亥安晚生朝》词:“纵擎天力倦,明农心切,先还取、中书考。”
[三用喜雨韵三首]归老
(1).辞官养老。《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因谢病,归老於 薛 。” 宋 苏轼 《醉白堂记》:“夫 忠献公 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於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 清 郑燮 《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书》:“二公并以大宗伯归老于家,享江山儿女之乐。”
(2).终老。 唐 何扶 《送阆州妓人归老》诗:“竹翠嬋娟草逕幽,佳人归老傍汀洲。”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二:“僧 慧暕 涉猎儒书,而有戒行, 永乐 中,尝预修《大典》,归老 太仓 兴福寺 。”
[三用喜雨韵三首]忧国
为国事而忧劳。《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清 钱谦益 《董应举授中大夫制》:“为国以得人为急,人臣以忧国为先。”
[三用喜雨韵三首]披襟
(1).敝开衣襟。多喻舒畅心怀。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有风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宋 张景星 《秋日白鹭亭》诗:“开樽屏丝竹,披襟向萧籟。” 清 杜岕 《张大育头陀抱琴来同孟新听弹》诗:“一曲《涂山操》,披襟此日过。”
(2).指衣衫破烂,把衣襟拖挂下来。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那些壮丁们在每一个人身上穿着一件卫生衣……大框小洞,带片披襟,甚至有的一边袖筒短了一截。”
(3).亦作“ 披衿 ”。犹披心。谓推诚相与。《晋书·周顗传》:“ 伯仁 总角於东宫相遇,一面披襟,便许之三事,何图不幸自貽王法。”《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临海伏府君集>序》:“与君道合神遇,投分披衿。” 唐 杜甫 《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诗:“入幕知 孙楚 ,披襟得 郑侨 。” 清 陈盟 《与亲友话旧》诗:“所愿故乡归有路,披襟重话再生欢。”
[三用喜雨韵三首]雅称
(1).素称。《后汉书·韦彪传》:“好学洽闻,雅称儒宗。” 宋 柳永 《永遇乐》词之二:“甘雨车行,仁风扇动,雅称安黎庶。”
(2).美称。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辨经》:“而今之致餼於人者,反借以为雅称,是以鬼事人也。”
[三用喜雨韵三首]琉璃
巴利语 veluriya或梵文俗语verulia的译音。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亦指琉璃灯座
一盏琉璃
[三用喜雨韵三首]散发
(1) 分散发出
散发调查表
(2) 释放出某种东西
散发一股臭气
(3) 披散着头发,指解冠隐居
散发绝世
[三用喜雨韵三首]玳瑁簪
亦作“瑇瑁簪”。1.玳瑁制作的发簪。《史记·春申君列传》:“ 赵 使欲夸 楚 ,为瑇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 春申君 客。 春申君 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见 赵 使, 赵 使大慙。”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九:“还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唐 罗隐 《咏史》:“ 徐陵 笔砚珊瑚架, 赵胜 宾朋玳瑁簪。”
(2).喻竹笋。
[三用喜雨韵三首]只怕
犹恐怕。表示疑虑或估计。《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只怕后生家看得容易了,他日负起心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还干旧营生。”《红楼梦》第五七回:“趁早儿去解説,他只怕就醒过来了。”
[三用喜雨韵三首]文书
(1) 指公文、书信、契约等
手把文书口称敕。——唐· 白居易《卖炭翁》
文书下行直省。——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
(3) 文字书籍
[三用喜雨韵三首]相寻
(1).相继;接连不断。 南朝 梁 江淹 《效古》诗之一:“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北史·源贺传》:“ 陈 将 吴明彻 寇 淮 南, 歷阳 、 瓜步 相寻失守。”《花月痕》第四六回:“覆辙相寻,曾不知戒,内阁耳目犹人有先机议处,以肃戎行者乎?”
(2).寻访;找寻。 唐 韦瓘 《周秦行纪》:“今夜风月甚佳,偶有二女伴相寻,况又遇嘉宾,不可不成一会。” 宋 朱熹 《丽泽堂》诗:“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水浒传》第十九回:“到得那里,相寻着 吴用 、 刘唐 船隻,合做一处。”
吴潜,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