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隐宜春郡诗十首】作者:祖无择 朝代:宋代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吏隐宜春郡诗十首原文
吏隐宜春郡,闲思应举时,端居苦贫贱,徒步入京师。
误宠乘轩鹤,均忧入庙牺。
功名在何许,双鬓已垂丝。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诗词问答
问:吏隐宜春郡诗十首的作者是谁?答:祖无择
问:吏隐宜春郡诗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祖无择的名句有哪些?答:祖无择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祖无择吏隐宜春郡诗十首 书法图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书法作品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参考注释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吏隐
(1).谓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 唐 宋之问 《蓝田山庄》诗:“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唐 白居易 《江州司马厅记》:“ 江州 左 匡庐 ,右 江 湖 ,土高气清,富有佳境……苟有志於吏隐者,捨此官何求焉?” 宋 王禹偁 《游虎丘》诗:“我今方吏隐,心在云水间。”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芗畇公挽联》:“鱣舍怡情,看三径香多,省识人如菊淡;鲤庭侍养,悵六年吏隐,遽闻诗咏莪哀。”
(2).山名。一名 洼尊山 。在 浙江省 缙云县 。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地上》:“ 吏隐山 ,在 縉云 ,县令 李阳冰 退居于此山,创亭室以宴居,因名。其南有 阳冰 凿石为洼尊。”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六·处州府》:“ 吏隐山 ,县治东北,一名 洼尊山 ,以 唐 县令 李阳冰 名。”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宜春
(1).适宜于春天;适应春天。 唐 施肩吾 《春日餐霞阁》诗:“洒水初晴物候新, 餐霞阁 上最宜春。” 后蜀 阎选 《八拍蛮》词:“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郁达夫 《将之日本别海裳》诗之三:“知儂棹向 吴江 过,托买宜春半幅裳。”
(2).指 宜 *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蹷 石闕 ,歷 封峦 ,过 鳷鹊 ,望 露寒 ,下 棠棃 ,息 宜春 。” 郭璞 注:“ 宜春 ,宫名,在 渭 南 杜县 东。”《汉书·东方朔传》:“北至 池阳 ,西至 黄山 ;南猎长 杨 ,东游 宜春 。” 颜师古 注:“ 宜春 ,宫也,在 长安 城东南。” 唐 王维 《登楼歌》:“却瞻兮 龙首 ,前眺兮 宜春 。”参见“ 宜 * ”。
(3).旧时立春及春节所剪或书写的字样。民间与宫中将其贴于窗户、器物、彩胜等之上,以示迎春。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綵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唐 崔道融 《春闺》诗之二:“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辽史·礼志六》:“立春,妇人进春书,刻青繒为帜,像龙御之,或蟾蜍,书帜曰‘宜春’。” 清 陈维崧 《齐天乐·早春寿魏塘柯素培先生》词:“小楼人倚,梅花天气,正院贴‘宜春’,釵摇燕子。”《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过了祀灶之期,不久又是除夕,家家贴起‘宜春’。” 郁达夫 《立春日》诗:“闲来剪个‘宜春’字,贴上兰花小瓦盆。”
(4).指 宜春院 。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序》:“自高头 宜春 梨园 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晓是舞者, 圣文神武皇帝 初, 公孙 一人而已。”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序》:“余生也晚,不及见南部之烟花, 宜春 之子弟。”参见“ 宜春院 ”。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应举
封建社会中对参加科举考试的称呼,中者为举人,明清时指乡试
应举下第。——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端居
谓平常居处。 唐 孟浩然 《临洞庭赠张丞相》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明 雷士俊 《寄王筑夫》诗:“寂寞荒村静,端居念远朋。”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淄川小圣人》:“先生端居缄默;遇有问难,輒指画谈议,衮衮滔滔,竟晷不倦。”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贫贱
穷困又没有社会地位
贫贱有此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徒步
(1) 用脚行走
徒步则汗出。——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徒步入华山。—— 明· 顾炎武《复庵记》
徒步行军
(2) 平民的代称。古时平民外出无车,故称
集中营内,多为徒步
(3) 步兵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京师
帝王的都城
自京师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元济诣京师。——《资治通鉴·唐纪》
赴举京师。——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自京师乘风雪。——清· 姚鼐《登泰山记》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误宠
误加宠信。《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 朝恩 好引轻浮后生处门下,讲‘五经’大义,作文章,谓才兼文武,徼伺误宠。”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乘轩鹤
春秋 时只有大夫才能乘轩, 卫懿公 由于好鹤,鹤亦乘轩。事见《左传·闵公二年》。 唐 沉佺期 《移禁可刑》诗:“宠迈乘轩鹤,荣过食稻鳧。”后以喻无功受禄的人。 宋 王禹偁 《阁下咏怀》诗:“官清自比乘轩鹤,心小还同畏网鱼。”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何许
什么;哪里
陈留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后汉书·陈留老父传》
不知何许人。——明· 魏禧《大铁椎传》
贾二是何许人,竟敢搞到我的头上来了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垂丝
(1).下垂的丝状枝条。多指柳条。 唐 李白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垂丝百尺掛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
(2).指如丝的枝条下垂。 前蜀 李珣 《渔歌子》词:“柳垂丝,花满树。”
(3).白发下垂。 唐 李绅 《发寿阳分司勅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诗:“休为建隼临 淝 守,转作垂丝入 洛 人。” 唐 白居易 《白鹭》诗:“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髮垂。何故水边双白鷺,无愁头上亦垂丝?”
(4).指垂丝海棠。 宋 张元干 《念奴娇·丁卯上巳燕集叶尚书蕊香堂赏海棠即席赋之》词:“烧烛呈妆,传杯绕槛,莫放春归去。垂丝无语,见人浑似羞妒。”
宋代,祖无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