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雨夜感怀】_韦应物 | 唐代

【雨夜感怀】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雨夜感怀]雨夜感怀原文

微雨洒高林,尘埃自萧散。
耿耿心未平,沉沉夜方半。
独惊长簟冷,遽觉愁鬓换。
谁能当此夕,不有盈襟叹。

[雨夜感怀]诗词问答

问:雨夜感怀的作者是谁?答:韦应物
问:雨夜感怀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雨夜感怀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韦应物的名句有哪些?答:韦应物

[雨夜感怀]韦应物雨夜感怀 书法图

【雨夜感怀】_韦应物 | 唐代
雨夜感怀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191_14

[雨夜感怀]参考注释

[雨夜感怀]尘埃

(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雨夜感怀]萧散

犹萧洒。形容举止、神情、风格等自然,不拘束;闲散舒适。《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 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復与外事相关。” 唐 张九龄 《林亭咏》:“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宋 曾巩 《招隐寺》诗:“我亦本萧散,至此更怡然。” 清 方苞 《重建润州鹤林寺记》:“佛之理吾不信,而窃喜其教,絶婚宦,公货财,布衣疏食,随地可安,士之萧散孤介,而不欲违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

(1).消散;消释。《晋书·恭帝纪论》:“虽有手握戎麾,心存旧国,迴首无良,忽焉萧散。” 唐 皎然 《送大宝上人归楚山》诗:“独鹤翩翻飞不定,归云萧散会无因。” 明 刘基 《自天章入城作》诗:“烦襟得萧散,似欲忘覉旅。”

(2).萧条;凄凉。 南朝 梁 何逊 《和司马博士咏雪》:“萧散忽如尽,徘徊已復新。” 唐 韦应物 《独游西斋寄崔主簿》诗:“秋斋正萧散,烟水易昏夕。” 宋 苏轼 《和李太白》:“野情转萧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园亭》诗:“萧散人问意,孤云第几峰。”

[雨夜感怀]耿耿

(1) 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楚辞·屈原·远游》

耿耿于怀

(2) 明亮;显著;鲜明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谢眺《夜发新林至京邑》

(3) 诚信守节的样子

忠心耿耿为祖国

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汉· 刘向《九叹·惜贤》

[雨夜感怀]未平

(1).未必妥当。《三国志·吴志·顾雍传》“ 顾君 不言,言必有中”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权 曰:‘ 顾公 欢悦,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当重思之。’”

(2).没有平息。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雨夜感怀]沉沉

(1) 沉重;必需费力才能举起或移动的

穗子沉沉地垂下来

(2) 低而沉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宋· 柳永《雨霖铃》

沉沉入睡

[雨夜感怀]愁鬓

发白的鬓发。因愁而白,故称。 宋 陆游 《南乡子》词:“愁鬢点新霜,曾是朝衣惹御香。”

[雨夜感怀]不有

没有

无所不有。——《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

【雨夜感怀】_韦应物 | 唐代
  • 【和韩侍郎苦雨】_白居易 | 唐代
  • 【和韩侍郎苦雨】_白居易 | 唐代 >> 【和韩侍郎苦雨】_白居易 | 唐代...

    【雨夜感怀】_韦应物 | 唐代
  • 【和钟郎中送朱先辈还京垂寄】_徐铉 | 唐代
  • 【和钟郎中送朱先辈还京垂寄】_徐铉 | 唐代 >> 【和钟郎中送朱先辈还京垂寄】_徐铉 | 唐代...

    【雨夜感怀】_韦应物 | 唐代
  • 【送窦九归成都】_杜甫 | 唐代
  • 【送窦九归成都】_杜甫 | 唐代 >> 【送窦九归成都】_杜甫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