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作者:毛滂 朝代:宋代
[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原文
参军肯自笑苍颜,花趁篮舆簇玉盘。
賸取必知丛蝶恨,款行聊许路人看。
娟娟静静春情好,淡淡浓浓粧色残。
已遣小蛮歌送酒,故教乱插竹皮冠。
[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诗词问答
问:《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的作者是谁?答:毛滂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毛滂的名句有哪些?答:毛滂
[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参考注释
[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参军
中国古代诸王及将帅的幕僚,官名
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三国演义》
[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苍颜
(1).苍老的容颜。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苍颜白髮,頽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清 孙枝蔚 《病》诗:“已识苍颜瘦,何劳明镜窥。”
(2).苍翠之色。 宋 曾巩 《冬望》诗:“长松夹树盖十里,苍颜毅气不可迴。” 清 孙枝蔚 《水叹》诗之二:“古人心如雨中山,久雨益復识苍颜。”
[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篮舆
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晋书·孝友传·孙晷》:“ 富春 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於风波,每行乘篮舆, 晷 躬自扶持。”《宋书·隐逸传·陶潜》:“ 潜 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轝篮舆。” 清 方文 《赠孙子穀》诗:“蹇予脚疾愁归路,直遣篮舆送到家。”
[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玉盘
(1) 用玉做成的盘子
(2) 又指月亮
[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取必
谓要求接受并坚决做到。 明 李贽 《答邓明府》:“愚虽以此好察日望於令师,亦岂敢遂以此好察邇言取必於令师也哉!”
[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路人
(1) 行人,过路人
(2) 路遇的陌生人,比喻不相干的人
视若路人
[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娟娟
(1).姿态柔美貌。 唐 杜甫 《寄韩谏议注》诗:“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 洞 庭 望八荒。”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有女娟娟,闺闥闲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遇一二八女郎,姿致娟娟,顾之微笑,似将有言。” 冰心 《往事二》三:“仿佛万一,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
(2).长曲貌。《文选·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末映东北墀,娟娟似娥眉。” 李善 注:“《上林赋》曰,‘长眉连娟’。” 唐 沉佺期 《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诗:“娟娟潭里虹,渺渺滩边鹤。”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织四月》诗:“四月夏气清,蚕大已属眠。高首何昂昂,娥眉復娟娟。”
(3).明媚貌。 宋 司马光 《和杨卿中秋月》:“嘉宾勿轻去,桂影正娟娟。” 清 孙枝蔚 《邗上酬赠施尚白督学二十韵》:“冻月娟娟白,高云兀兀垂。” 鲁迅 《集外集拾遗·怀旧》:“月光娟娟,照见众齿,歷落如排朽琼。”
(4).飘动貌。 唐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诗:“娟娟戏蝶过閒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5).同“ 涓涓 ”。缓流;细流。 前蜀 韦庄 《夜景》诗:“欲把伤心问明月,素娥无语泪娟娟。” 清 吴伟业 《过席允来山居》诗:“石笋一林云活活,药栏千品雨娟娟。”
[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静静
(1).很安静;很清净。 宋 龚鼎臣 《东原录》:“如 李巽 《土鼓赋》:‘土之静静,乃阴之实;土之动动,乃阳之精。’”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儒者到三更时分,扫荡胸中思虑,空空静静,与释氏之静只一般。” 刘大白 《丁宁》诗之一:“我静静地敞着我的心,翕受你那一声声的郑重丁宁。”
(2).犹言安静一下,不受外界干扰。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他暂时静静也好,但也未必就这样过下去。”
[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情好
交谊,友情
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淡淡
(1) 形容颜色浅淡
云溪花淡淡。——唐· 杜甫《行次盐亭》
淡淡的浮云
淡淡的远山
(2) 隐隐约约的样子
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列子·汤问》
(3) 水波动的样子
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潘岳《金谷集作》
[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浓浓
(1).露多貌。《诗·小雅·蓼萧》:“蓼彼萧斯,零露浓浓。” 毛 传:“浓浓,厚貌。”
(2).很深;很厚。 唐 杜甫 《朝献太清宫赋》:“素髮漠漠,至精浓浓。”《水浒传》第二一回:“那老子浓浓的奉一盏二陈汤,递与 宋江 吃。”
(3).形容程度深。 明 谢谠 《四喜记·风月青楼》:“蒹葭倚玉喜浓浓,从此青楼价不同。”
[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蛮歌
南方少数民族之歌。 唐 杜甫 《夜》诗之一:“蛮歌犯星起,重觉在天边。” 唐 皇甫松 《浪淘沙》诗之二:“蛮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风野艇秋。” 明 徐熥 《送李太守擢宪滇南》诗:“开府定能宽 汉 法,采诗自可入蛮歌。”
[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送酒
(1).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陶潜 九月九日无酒,於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人望见白衣人,乃 王弘 送酒,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典。 唐 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诗:“共知不是 潯阳郡 ,那得 王弘 送酒来。” 元 卢挚 《沉醉东风·重九》曲:“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明 何景明 《登坚山寺绝顶真武庙》诗之二:“不尽登高兴,无人送酒来。”
(2).奉酒;敬酒。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曰:‘遣 緑竹 取琵琶弹,儿与少府公送酒。’”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一折:“小生平生爱的是花酒,不知怎么説,若是有弹唱的送酒,小生也吃不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这里送酒安席,一应规矩, 赵老头儿 全然不懂。”
(3).下酒;佐酒。 唐 裴铏 《传奇·宁茵》:“及局罢而饮,数巡, 寅 请备脩脯以送酒。” 叶灵凤 《能不忆江南·碧玉一般的莴苣》:“这是我们家乡独有的特产,是送粥的妙品,同时也是一种可以送酒的小吃。”
[方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竹皮冠
(1). 秦 末 刘邦 以竹皮所作之冠。《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 薛 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 刘氏 冠’乃是也。”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以竹始生皮作冠,今鹊尾冠是也。” 司马贞 索隐引 应劭 曰:“一名‘长冠’。侧竹皮裹以纵前,高七寸,广三寸,如板。” 明 唐顺之 《歌风台》诗:“进钱今日几万计,坐中只带竹皮冠。” 清 阎尔梅 《歌风台》诗之三:“驻蹕不劳绵蕞礼,围罇仍著竹皮冠。”
(2).借指戴竹皮冠的乡野之人。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 汉高祖 一竹皮冠起田野,初不食 秦 禄,卒能除其暴。”
宋代,毛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