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行】作者:陈陶 朝代:唐代
[悲哉行]悲哉行原文
中岳仇先生,遗余饵松方。
服之一千日,肢体生异香。
步履如风旋,天涯不赍粮。
仍云为地仙,不得朝虚皇。
狡兔有三穴,人生又何常。
悲哉二廉士,饿死于首阳。
[悲哉行]诗词问答
问:悲哉行的作者是谁?答:陈陶
问:悲哉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悲哉行是什么体裁?答:乐府
问:陈陶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陶
全唐诗:卷745-3
[悲哉行]参考注释
[悲哉行]中岳
亦作“ 中岳 ”。1.指位于今 河南 登封县 北的 嵩山 ,古名 嵩高 。《史记·封禪书》:“昔三代之居,皆在 河洛 之閒,故 嵩高 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陈毅 《中岳庙》诗:“巍巍中岳庙,少小即知名。”
(2). 中国 的名山。借指中土, 中州 。 汉 牟融 《理惑论》:“原夫佛之所以夷跡于中岳,曜奇于西域者,盖有至趣,不可得而缕陈矣。”
(3).道家语。指鼻与脐。《黄庭内景经·肺部》:“外应中岳鼻齐位。” 梁丘子 注:“中岳者,鼻也;又为脐也。脐为 崑崙 之山,鼻为七气之门位犹主也。”
见“ 中岳 ”。
[悲哉行]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悲哉行]遗余
剩馀;遗留。《后汉书·郭伋传》:“赐宅一区,及帷帐钱穀,以充其家, 伋 輒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餘。” 唐 元稹 《唐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十月十二日 錡 就擒,从乱者无遗餘。” 元 姚燧 《颍州万户邸公神道碑》:“从战万里,清楚以 吴 ,归抚其躯,矢石遗餘。” 清 焦袁熹 《杂诗》:“旧业无遗餘,生意久夭枉。”
[悲哉行]饵松
服食松柏叶实。传说久服可以延年成仙。 汉 刘向 《列仙传·偓佺》:“ 偓佺 饵松,体逸眸方。” 南唐 陈陶 《悲哉行》:“ 中岳 仇先生 ,遗余饵松方。服之一千日,肢体生异香。”
[悲哉行]之一
一定范围内的数量或事物中的一个。
常用于说明文中,“之一”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句】
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世博主题馆是世博会有史以来室内展览面积最大、展示内容最丰富的永久场馆,也是对本届世博会进行主题演绎的关键场馆之一。
她是我众多朋友之一。
[悲哉行]千日
千日酒之省称。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三:“酒有‘若下春’,谓 乌程 也;‘九醖’,谓 宜城 也;‘千日’, 中山 也;‘蒲桃’, 西凉 也。” 清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下:“《博物志》载 刘玄石 千日酒事甚怪……是酒名千日,极言其酿日之久耳,后人遂附会为‘一醉千里’之説。”参见“ 千日酒 ”。
[悲哉行]肢体
(1) 四肢
(2) 四肢和躯体
[悲哉行]异香
浓烈奇特的香味
异香扑鼻
[悲哉行]步履
行走
步履艰难
[悲哉行]风旋
(1).谓风旋起。 唐 刘得仁 《冬夜与蔡校书宿无可上人院》诗:“月倒高松影,风旋一磬声。”亦指旋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敬礼城隍》:“乃飞蝗入境而禾稼无伤,冰雹为灾,而风旋立止。”
(2).比喻迅疾或高扬。《宋史·乐志十三》:“七德之舞,四朝用康……风旋山立,济济皇皇。”
[悲哉行]天涯
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悲哉行]云为
(1).言论行为。《易·繫辞下》:“变化云为,吉事有祥。” 孔颖达 疏:“或口之所云,或身之所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口习丑言,身行弊事,凡所云为,使人不忍论也。” 宋 司马光 《上皇帝疏》:“举措云为,不可不慎。” 清 李颙 《四书反身录·中庸》:“能慎其所习,而先立乎其大,不移不夺,动静云为,惟依良知良能,自无不善,即此便是率性。”
(2).所为。 汉 班固 《东都赋》:“子实 秦 人,矜夸馆室,保界 河 山 ,信识 昭 襄 而知 始皇 矣,乌睹大 汉 之云为乎!”《汉书·李寻传》:“君不修道,则日失其度,晻昧无光,各有云为。” 王先谦 补注:“云犹所也。” 明 宋濂 《傅幼学字说》:“三代,圣人之所学者,大参乎天地,而小不遗乎事物;妙可以赞化机,而近不离乎云为。”
(3).变化。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顾於冥冥内,为问秉者谁?我恐更万世,此事愈云为。”
[悲哉行]地仙
(1).方士称住在人间的仙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按《仙经》云:‘上士举形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云笈七籤》卷一一四:“此飞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闻。”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卷三:“ 罗浮山 中有 黄道人 ,相传 东晋 时, 葛洪 炼丹仙去, 道人 捞其鼎中餘丹吞之,遂为地仙。时时披髮氅衣,出行山中。”
(2).比喻闲散享乐的人。 唐 李涉 《秋日过员太祝林园》诗:“望水寻山二里餘,竹林斜到地仙居。”《新五代史·杂传·张筠》:“ 筠 居 洛阳 ,拥其貲,以酒色声妓自娱足者十餘年,人谓之‘地仙’。” 宋 苏轼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诗:“已向闲中作地仙,更於酒里得天全。”
(3).比喻美丽的女子。 元 张可久 《醉太平·席上有赠》曲:“风流地仙,体态天然,画图谁敢鬭嬋娟。” 清 鹅湖逸士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吾所见丽人,约须分三等……有跨越一代之丽,此其人皆已至地仙神仙之地位。”
[悲哉行]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悲哉行]虚皇
道教神名。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并证心清,俱漏身浊。离有离无,且华且朴。结号虚皇,筌法正觉。”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九:“爰从太微上,肆覲虚皇尊。” 宋 陆游 《江上观月》诗:“诗成莫驾长鲸去,自是虚皇白玉京。”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知君旧籍隶虚皇,列近侍班行,謫来尘土离仙仗。”
[悲哉行]三穴
三窟。《晋书·王衍传赞》:“ 夷甫 两顾,退求三穴。” 唐 杜甫 《见王监兵马使说有白黑鹰》诗之一:“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涉颍》:“三穴未为得,一舟不作痴。”参见“ 三窟 ”。
[悲哉行]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悲哉行]何常
见“ 何尝 ”。
[悲哉行]廉士
旧称有节操、不苟取的人。《孟子·滕文公下》:“ 陈仲子 岂不诚廉士哉?” 赵岐 注:“ 陈仲子 , 齐 一介之士,穷不苟求者。”《庄子·刻意》:“众人重利,廉士重名。”《旧唐书·许圉师传》:“尝有官吏犯贜事露, 圉师 不令推究,但赐清白诗以激之,犯者愧惧,遂改节为廉士。”《宋史·陈宓传》:“大臣所用非亲即故……贪吏靡不得志,廉士动招怨尤,此朝廷权柄有所分也。”
[悲哉行]首阳
山名。一称 雷首山 ,相传为 伯夷 、 叔齐 采薇隐居处。《诗·唐风·采苓》:“采苓采苓, 首阳 之巔。” 毛 传:“ 首阳 ,山名也。”《论语·季氏》:“ 伯夷 、 叔齐 ,饿于 首阳 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按, 首阳山 在今何地,旧说不一。《论语》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 首阳山 在 河东 蒲坂 , 华山 之北, 河曲 之中。” 蒲坂 故城,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
唐代,陈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