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汪君秀山高处】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寄题汪君秀山高处原文
秀山高处我未到,想见斯人独啸歌。
静赏奇云临翠巘,醉吞朗月上银河。
异香染笔花间写,清影摇衣竹里过。
愧无健句凌空阔,奈此天边绝景何。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诗词问答
问:寄题汪君秀山高处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寄题汪君秀山高处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参考注释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高处
(1) 隆起的地方或位置;山丘
(2) 相对较高的位置
带来一张在三万五千英尺高处拍摄的能反映真相、轮廓鲜明的照片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想见
经过推测得出结论
从中可以想见生活的艰难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斯人
(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啸歌
长啸吟咏
但闻令岳翁之宝眷尽居其内,岂可假作啸歌之地?——《铁花仙史》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翠巘
青翠的山峰。 唐 杜牧 《朱坡》诗:“日痕絙翠巘,陂影堕晴霓。” 宋 苏轼 《祭常山回小猎》诗:“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明 袁宏道 《光福》:“碧栏红亭,与白波翠巘相映发,山水园池之胜,可谓兼之矣。”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朗月
明月。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白日既匿,继以朗月。”《晋书·陆机陆云传论》:“高词迥映,如朗月之悬光;叠意迴舒,若重巖之积秀。” 唐 李白 《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银河
完整地环绕天球伸展的一条宽而发亮的不规则光带,看起来像一条河,银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见,它是由无数暗星(恒星)的光引起的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异香
浓烈奇特的香味
异香扑鼻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染笔
蘸墨挥笔。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尔今可画作七星,当隐约示其首向, 子良 因染笔作七星形。”参见“ 染毫 ”。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清影
清朗的光影;月光。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 唐 羊滔 《游烂柯山》诗之二:“亙壑躡丹虹,排云弄清影。” 宋 张先 《相思儿令》词:“愿教清影长相见,更乞取长圆。”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其( 杨咏泰 )诗云:‘……书完含笑顾清影,一刻千秋此俄顷。携儿挈女完所天,长别金闺藏金井。’”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凌空
(1) 高架在空中
铁路桥凌空架在两山之间
(2) 从天空通过
飞机凌空而过
(3) 高升到天空,耸立空中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天边
无限的空间
你从哪里来的,亲爱的小东西?从天边来到这里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绝景
美好无比的风景
黄山绝景
宋代,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