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作者:杨杰 朝代:宋代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原文
洪范八政一曰食,民非稼穑胡为生。
江南风俗重圩垾,岁遇丰稔仓箱盈。
嘉祐六年宛陵郡,积月霖雨妨秋成。
昔之郁郁若云秀,今也泛泛犹青萍。
岂惟百姓失所望,将恐祭祀无粢盛。
集仙到郡为悯恻,斋心命驾祈昭亭。
昭亭山下欲回辙,太阳赫赫辉双旌。
老农乘时得刈穫,清风和气讴歌声。
我知夫子祷已久,由有盛德通神明。
愿公移此福天下,阴阳调燮归和羹。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诗词问答
问: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的作者是谁?答:杨杰
问: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杰的名句有哪些?答:杨杰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参考注释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洪范
* ;楷模。《汉书·王莽传上》:“陛下奉天洪范,心合宝龟,膺受元命,豫知成败。”《晋书·皇甫谧传》:“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英人倍根》:“其人固碌碌无足取也,然其所著之书,则后二百五年之洪范也。”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八政
古代国家施政的八个方面。具体内容不一:(1)《书·洪范》:“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后世所称“八政”多指此而言。《汉书·王莽传中》:“民以食为命,以货为资,是以八政以食为首。” 晋 陶潜 《劝农》诗:“远若 周 典,八政始食。”(2)《礼记·王制》:“齐八政以防淫。”又:“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郑玄 注:“饮食为上,衣服次之;事为,谓百工技艺也;异别,五方用器不同也;度,丈尺也;量,斗斛也;数,百十也;制,布帛幅广狭也。”(3)《逸周书·常训》:“八政:夫妻、父子、兄弟、君臣。八政不逆,九德纯恪。”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一曰
(1).标举项目用语。《书·洪范》:“五行:一曰水。”《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 汉 班彪 《王命论》:“盖在 高祖 ,其兴也有五:一曰 帝尧 之苗裔。”
(2).犹一说,即另外一种说法。《管子·法法》:“一曰:凡人君之德行威严,非独能尽贤於人也。” 尹知章 注:“ 管氏 称古言,故曰一曰。”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义传疑而并存例》:“凡著书者,博採异文,附之简策。如《管子·法法篇》之‘一曰’,《大匡篇》之‘或曰’,皆为 管氏 学者传闻不同而竝记之也。”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稼穑
农事的总称。春耕为稼,秋收为穑,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士爰稼穑。——《书·洪范》
天下晏然,民务稼穑。——《汉书·高后纪赞》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胡为
何为,为什么。《诗·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汉书·黥布传》:“胡为废上计而出下计?” 颜师古 注:“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宋 苏轼 《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诗:“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你这些话又胡为而来?我一点儿也不能追踪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为;任意乱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駡,饮恨而终。”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由他閒戏,任你胡为。”《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寳釵 听着这话,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该给他行礼,但只老太太去世,咱们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为。’”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盖 中国 艺术家,一向喜欢介绍 欧洲 十九世纪末之怪画,一怪,即便于胡为,于是畸形怪相,遂弥漫于画苑。”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南风
从南边吹来的风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丰稔
(1).犹丰熟。《后汉书·法雄传》:“在郡数岁,岁常丰稔。” 李贤 注:“稔,熟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君道》:“年穀丰稔,百姓安乐。” 清 曾国藩 《复吴南屏书》:“雨泽霑足,岁事可望丰稔。” 汪立波 《“豹子”连长》:“丰稔的秋收也开始了。”
(2).富足。《晋书·李特载记》:“ 蜀 有仓储,人復丰稔,宜令就食。”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仓箱
《诗·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郑玄 笺:“ 成王 见禾穀之税,委积之多,於是求千仓以处之,万车以载之。是言年丰收入踰前也。” 朱熹 集传:“箱,车箱也。”后因以“仓箱”喻丰收。 唐 权德舆 《中书门下贺两表》:“籉笠就绪,仓箱可期。” 明 徐渭 《贺兵侍江公擢户书启》:“边储告匱,久无望於仓箱。”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霖雨
(1) 连绵大雨
(2) 比喻恩泽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秋成
(1).秋季成熟。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寧为天覆地长,復与雨露相滋,秋成春发,必如暄寒无爽。”
(2).收获;收成。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臺歌板声。”《元史·李元礼传》:“时当盛夏,禾稼方茂,百姓岁计,全仰秋成,扈从经过,千乘万骑,不无蹂躪。”《醒世姻缘传》第三一回:“这秋成的时候尚且如此,若到了冬春,这些飢民若不设法救济,必定半个不存。”
(3).指秋季成熟的庄稼。 隋 李播 《周天大象赋》:“荐秋成於八穀,务春採於扶筐。”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復之 ( 胡復之 )有庄,与 马士英 之庄邻,田甚腴。 士英 令其子以三千金强买之……未几国变,田仍归 胡 ,官价半原值耳,田中秋成已熟, 马氏 之工本也。”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郁郁
(1) 生长茂盛
郁郁葱葱
(2) 形容忧伤苦闷
郁郁不乐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泛泛
(1) 荡漾的样子,浮动的样子泛泛其景。——《诗·邶风·二子乘舟》
(2) 又
泛泛杨舟。
(3) 不深入;平平常常
泛泛之交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青萍
(1).亦作“ 青蓱 ”。古宝剑名。《文选·陈琳<答东阿王笺>》:“君侯体高世之才,秉青蓱、干将之器。” 吕延济 注:“青蓱、干将,皆剑名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青萍、豪曹,剡锋之精絶也。”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庶青萍、结緑,长价於 薛 卞 之门。”
(2).又泛指剑。 明 沉鲸 《双珠记·刑逼成招》:“偶见他独行身酩酊,青萍触伤其颈。” 陈世宜 《赠孟硕》诗:“眼底青萍三尺短,酒酣賸有气崚嶒。”
(3).喻指兵柄,军权。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仰思调玉烛,谁定握青萍。” 仇兆鳌 注:“愤激涕零,为宦官监兵,王师丧败也。上将元勋,见功臣可仗。欲调玉烛,青萍谁属,言当专任 李 郭 ,以致太平。”
(4).水生植物。浮萍的别称。 宋 陆游 《初夏闲步村落间》诗:“緑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 清 厉鹗 《台城路·蚕》词:“青萍叶大桐花落,村村又鸣鳩妇。”参见“ 青苹 ”。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岂惟
见“ 岂唯 ”。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百姓
(1) 普通人——相对于官员、干部而言
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百姓多闻其贤。——《史记·陈涉世家》
(2) (古代百姓是百官贵族的统称)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所望
期望。《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权 遣 周瑜 、 程普 等水军数万,与 先主 并力与 曹公 战於 赤壁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儻能屈威,诚副其所望。”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王沐 ﹞僦舍经三十日,始得一见 涯 於门屏,所望不过一簿尉耳。”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祭祀
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粢盛
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御廩者何?粢盛委之所藏也。” 何休 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汉书·文帝纪》:“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明堂差五使执事官》:“而其总务官,职任甚繁……如擦祭器,涤濯无垢,以奉粢盛。” 明 徐霖 《绣襦记·谋脱金蝉》:“神仙斋供,间腥荤粢盛洁丰。”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悯恻
哀怜。 唐 李德裕 《遣王会等安抚回鹘制》:“已知新立可汗,寓居塞下,告穷请命,未有所归,每念艰危,载深悯惻。” 宋 王谠 《唐语林·贤嫒》:“上亦悯惻,遂罢戏而免 阿布思 之妻。” 严复 《道学外传》:“以钱财为上帝,以子孙为灵魂,生为能语之马牛,死作后人之僵石,悯惻不暇,安用讥评!”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斋心
祛除杂念,使心神凝寂。《列子·黄帝》:“退而閒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并序》:“有时沐肌濯髮,斋心整衣,屏妻孥,清枕簟,馨鑪以祝。”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你们两廊道众,斋心肃立;待我焚香打坐,闭目静观。”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命驾
命人驾车马,也指乘车出发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太阳
(1) 地球等行星围绕它公转的恒星,是由本身引力吸引在一起的直径为 1.4×10 6 公里的气体球,其内部深处热核反应把氢聚变为氦而释放出能量
太阳升
太阳落
(2)
(3) 经外穴名
(4) 即颞颥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赫赫
显赫的样子
赫赫乎可象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双旌
(1). 唐 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掌总军旅,顓诛杀。初授,具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
(2).泛指高官之仪仗。 唐 李商隐 《为怀州李中丞谢上表》:“赐以竹符之重,遂使 霍氏 固辞之第,早建双旌。” 徐炯 注:“双旌唯节度领刺史者有之,诸州不与焉。今则通用为太守之故事矣。” 元 刘忠之 《太常引·送郭复斋》词:“何处望双旌,泛千里孤舟月明。” 明 王世懋 《送李太史元甫册封蜀藩》诗:“玉检金泥出大庭,双旌万里去冥冥。”
(3).借指高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倘或无知猖獗,突犯双旌,虽手握兵符,徵调不及,一时亦无如之何。”参见“ 双节 ”。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老农
年老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长久而经验丰富的农民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乘时
乘机;趁势。 晋 左思 《吴都赋》:“富中之甿,货殖之选,乘时射利,财丰巨万。”《宋史·王晏传》:“今 契丹 南侵,天下汹汹,英雄豪杰固当乘时自奋。” 鲁迅 《三闲集·“皇汉医学”》:“ 日本 人 汤本求真 做的《皇汉医学》译本也将乘时出版。”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和气
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讴歌
1.亦作"讴歌"。 2.歌唱。 3.歌颂。 4.颂歌。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夫子
(1)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4) 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5) 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盛德
(1) 崇高的品德
君子盛德
(2) 深厚的恩德
足感盛德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神明
(1) 神灵;神祗
那个被他奉为神明的人不公正地谴责过他
奉若神明
(2) 指人的精神和智慧
神明顿飒爽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 英明;圣明
皆颂其神明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公移
旧时行用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 拓跋德明 承 继迁 土宇,志在自守,然其下部族亦时寇抄边境,及公移究詰,则阳言不知。”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急急如律令, 汉 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 张天师 , 汉 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公移》:“按:公移者,诸司相移之词也。其名不一,故以公移括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準字讳两见》:“ 宋 寇莱公 準 作相,诸司公移,讳其名,改为‘准’,至今相沿不易。”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阴阳
(1)
(2)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3)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4)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调燮
(1).犹言调和阴阳。古谓宰相能调和阴阳,治理国事,故以称宰相。 唐 颜舒 《刻漏赋》:“罢衣裳之颠倒,配皇极而调燮。” 宋 沉辽 《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我昔造公室,公方任调燮。” 清 蒋士铨 《桂林霜·议恤》:“世掌丝纶,官居鼎鉉,中书惭任调燮。”
(2).调养;调理。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齿髮久已疏,又復失调燮。” 宋 陆游 《冬夜作短歌》:“衣裘视寒暖,日夜自调燮。” 清 朱之瑜 《与板矩书》之一:“臺兄英年畅遂,精研调燮之理,何为亦有此恙?”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和羹
(1).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贝锦以繁采发华;和羹以盐梅致旨。”后用以比喻大臣辅助君主综理国政。 唐 钱起 《陪郭令公东亭宴集》诗:“不愁懽乐尽,积庆在和羹。”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二:“举朝水火和羹苦,于野玄黄战血重。”
(2).喻宰辅之职。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宋代,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