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_陆游 | 宋代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原文

藿食筋骸惫,林庐岁月侵。
道穷思故友,力尽悔初心。
浩浩天知我,悠悠后视今。
飘零君勿叹,古瑟有遗音。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诗词问答

问:《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参考注释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藿食

(1).以豆叶为食。指粗食。 汉 刘向 《说苑·善说》:“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 南朝 梁 沉约 《与约法师书》:“此生篤信精深,甘此藿食。” 清 方文 《篱落》诗:“明年种瓜豆,藿食亦可饱。”

(2).指粗食者。谓平民百姓。 宋 司马光 《和王乐道再以诗见寄》:“衡门不羡金门贵,藿食焉知肉食谋。”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筋骸

犹筋骨。《礼记·礼运》:“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脩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 唐 元稹 《辛夷花》诗:“问君辛夷花,君言已班驳。不畏辛夷不烂开,顾我筋骸官束缚。” 宋 司马光 《病中鲜于子骏见招不往兼呈楚正叔范尧夫》诗:“筋骸幸復常,佗时扫三径。”参见“ 筋骨 ”。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林庐

林中茅屋。多指隐居之所。 唐 卢纶 《酬陈翃郎中冬至携柳郎窦郎归河中旧居见寄》诗:“三旬一休沐,清景满林庐。” 宋 朱熹 《感春赋》:“潜林庐以静处兮,蓬户闃其无人。”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道穷

犹言穷途末路。 宋 范镇 《长啸却胡骑赋》:“若 楚 军夜遁之时,闻歌於四面;殊 汉 将道穷之日,振臂而一呼。”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叹 马陵 之道穷,絶 龙城 之宵遁。”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故友

死去了的朋友;生前跟自己友谊较深的人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力尽

力气用尽。《左传·昭公十一年》:“力尽而敝之,是以无拯,不可没振。”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五:“主人频问遣妖术,力尽计穷音响悽。” 鲁迅 《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三)》:“ 语堂 是除办事教书之外,还要防暗算,我看他在不相干的事情上,弄得力尽神疲,真是冤枉之至。”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初心

(1).本意。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既不契於初心,生死永诀。”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 岑文本 之初心,止于县令。” 郭沫若 《万引》:“我的初心是想在创作上得些观摩。”

(2).佛教语。指初发心愿学习佛法者。《景德传灯录·弘教大师》:“初心后学,近入丛林;方便门中,乞师指示。”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浩浩

(1) 广阔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水势很大

浩浩汤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浩浩长江水,奔流向东海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知我

(1).深切了解我。《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 曰:‘吾始困时,尝与 鲍叔 贾,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 不以我为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鲍子 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长史 云:‘ 刘尹 知我,胜我自知。’” 宋 苏轼 《观鱼台》诗:“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2).器重我。《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 ﹞去而事 智伯 , 智伯 尊宠之……﹝ 豫让 ﹞曰:‘嗟呼!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説己者容。今 智伯 知我,我必为报讎而死,以报 智伯 ,则吾魂魄不愧矣。’”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飘零

(1) (花叶等)凋谢脱落;飘落

黄叶飘零

(2) 比喻漂泊流落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遗音

(1).谓留下声音。 宋 苏轼 《雷州》诗之三:“终日数椽间,但闻鸟遗音。”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并涉颖》之二:“路暗鸟遗音,江清鱼弄姿。”

(2).指留下的声音。 宋 秦观 《韩枢密夫人挽词》之一:“旧像瞻揄闕,遗音想佩环。” 清 涂大酉 《杂诗》:“飞鸿迟迟来,掉入青烟路。遗音落风中,适与歌声过。”

(3).不绝之馀音。形容音乐或诗歌极其美好。《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十:“簫管有遗音, 梁王 安在哉。” 宋 苏轼 《送俞节推》诗:“ 吴兴 有君子,淡如朱丝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明 唐龙 《<大复集>序》:“凡得若干首,洋洋纚纚,一唱一嘆而有遗音焉。”

(4).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情舒放而远览,接 轩辕 之遗音。” 戴明扬 注引 梁章鉅 曰:“ 黄帝 使 伶伦 截竹,乐律起於 黄帝 ,故云‘接 轩辕 之遗音’。” 唐 陈季 《湘灵鼓瑟》诗:“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郭沫若 《今昔集· * 访古》:“ 翰笙 ( 阳翰笙 )言: 花苗 人甚忧抑,其音乐亦甚凄凉……我听了这话,联想到《楚辞》,《楚辞》的悲抑或不无 苗 民的遗音吧?”

(5).哀声。《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唐 孔颖达 疏:“遗,失也。鸟之失声,必是穷迫未得安处。《论语》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故知遗音即哀声也。”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遗音和 蜀 魄,易簀对 巴 猿。”

(6).死者生前所说的话。《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二》:“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李善 注:“《左氏传》: 晋 穆嬴 曰:今君虽终,言犹在耳。”《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诗》:“畴曩伊何,逝者弥踈,温温恭人,慎终如初。览彼遗音,恤此穷孤。” 李善 注:“遗音,谓 諶 父之言也。” 明 李东阳 《明故资政大夫谥文僖董公墓志铭》:“比有哭子之戚,公屡致吊慰,讣至之后,盖犹有遗音焉。”

(7).留下音信。 唐 刘禹锡 《伤往赋》:“ 龙门 风霜苦,别鹤哀鸣夜衔羽; 吴江 波浪深,雌剑一去无遗音。”

,

  • 【减字木兰花】_佚名 | 宋代
  • 【减字木兰花】_佚名 | 宋代 >> 【减字木兰花】_佚名 | 宋代...

  •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_苏轼 | 宋代
  •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_苏轼 | 宋代 >>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_苏轼 | 宋代...

  • 【初春书怀】_陆游 | 宋代
  • 【初春书怀】_陆游 | 宋代 >> 【初春书怀】_陆游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