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原文
仰首瞻天宇,欃枪夜有光。
致身当赴公,岂辞去故乡。
荷戈便为枕,眠甲凉于霜。
主将爱士卒,每食分粟浆。
袭怠贵夜行,衔枚历羊肠。
谁能辨旌旗,安容问穹苍。
腐儒株守经,徒言将饥荒。
涉川弃便舟,何日成舆梁。
抱子猿孤哀,惊弓雁独伤。
都尉闻之诃,鄙言箧中藏。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诗词问答
问:《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注释
1.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四十二
2. 戎行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参考注释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仰首
抬头,仰起头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天宇
(1).天空。 晋 左思 《魏都赋》:“傮响起,疑震霆。天宇骇,地庐惊。” 唐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诗:“海黑天宇旷,星辰来逼人。”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坡 公昔与客游 金山 ,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诗乃模写情景之具……当知神龙变化之妙:小则入乎微罅,大则腾乎天宇。” 鲁迅 《野草·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2).京都。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宋书·傅亮传》:“﹝ 傅亮 ﹞曰:‘伏闻恩旨,赐拟 东阳 ,家贫忝禄,私计为幸,但凭廕之愿,实结本心,乞归天宇,不乐外出。’” 太平天囯 黄从善 《建天京于金陵论》:“统四海皆为兄弟,居天宇者宜尽天事之勤。”
(3).犹天下。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诗:“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张志民 《你与太行同高》诗:“为什么这偌大的天宇,竟容不下你一声不平的呼喊?”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欃枪
(1).彗星的别名。古人认为是凶星,主不吉。《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 郭璞 注:“亦谓之孛,言其形孛,孛似扫彗。”《淮南子·俶真训》:“欃枪衡杓之气,莫不弥靡而不能为害。” 高诱 注:“欃枪,彗孛也。” 宋 文天祥 《有感》诗:“夜凉看星斗,何处是欃枪?” 明 夏完淳 《哀燕京》诗:“一出 乾清 翠华列,仰视欃枪大如月。”
(2).喻 * 势力。《文选·张衡<东京赋>》:“欃枪旬始,羣凶靡餘。” 李善 注:“欃枪,星名也。谓 王莽 在位如妖气之在天。”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几时迴节鉞,戮力扫欃枪。” 明 沉寿民 《江上行》:“我生不及全盛时,攘攘欃枪天步危。屠城掠邑义士死,日月无光天地悲。” 清 钱谦益 《干将行》:“鬼怪相戒匿形影,欃枪不敢争妖躔。”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致身
《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谓献身。后用作出仕之典。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七:“ 长安 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辞去
(1).辞别而去。《战国策·齐策四》:“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孔丛子·独治》:“ 叔孙通 遂辞去,以法仕 秦 。”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2).去世的婉辞。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老身姓 温 ,夫主姓 刘 ,早年辞去,别无儿男。”
(3).辞掉,请求解除(自己的工作)。如:她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到 上海 谋职。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故乡
家乡,自己出生的地方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将爱
保养。《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好自将爱,一年便健。”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士卒
旧称士兵
身先士卒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食分
天文学用语。指日、月被食的程度。食,通“ 蚀 ”。《清史稿·时宪志一》:“日月食分异同,距度在月食为太阴心实距地景之心,在日食为日月两心之距,但日食不据实距而据视距。”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夜行
(1) 夜间行走
路上只有很少的几个夜行人
(2) 夜间航行或行驶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衔枚
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
徒衔枚而进。——《周礼·夏官·大司马》
章邯夜衔枚击 项梁定陶。——《汉书·高帝纪》
衔枚疾走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羊肠
(1).喻指狭窄曲折的小路。《尉缭子·兵谈》:“兵之所及,羊肠亦胜,锯齿亦胜,缘山亦胜,入谷亦胜。”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路失羊肠险,云横雉尾高。” 清 陈维崧 《青玉案·移寓积翠阁用艺香词韵》词:“梯空架就羊肠路,领俊鶻,穿烟去。”如:羊肠小道。
(2).山名。《楚辞·大招》:“西薄 羊肠 ,东穷海只。” 洪兴祖 补注:“《战国策》注云: 羊肠 , 赵 险塞名,山形屈辟,状如羊肠。今在 太原 晋阳 之西北。”《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山? 会稽 、 太山 、 王屋 、 首山 、 太华 、 岐山 、 太行 、 羊肠 、 孟门 。”
(3). 羊肠坂 的省称。《史记·魏世家》:“昔者 魏 伐 赵 ,断 羊肠 ,拔 閼与 ,约斩 赵 , 赵 分而为二。” 隋 江总 《并州羊肠坂》诗:“三春别帝乡,五月度 羊肠 。”参见“ 羊肠坂 ”。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旌旗
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穹苍
地球上空巨大的圆拱或穹窿;天空,苍穹
舒愤诉穹苍
杀气凌穹苍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腐儒
迂腐的儒生,只知读书,不通世事
上折隨何之功,谓何为腐儒。——《史记·黥布列传》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株守
死守不放。比喻安守故常,不求进取
余兄老拙株守。——《儒林外史》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徒言
空话;说空话。《孔丛子·抗志》:“欲报君以善言,恐未合君志,而徒言不听也。”《隋书·恭帝纪》:“因循仍旧,非曰徒言,所存至公,无为让德。”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顾都御史声望》:“我知善则当举,我知不善则当去,我何可徒言哉!”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饥荒
(1) 荒歉
严重的饥荒之苦
(2) 比喻经济困难
闹饥荒
(3) 指债
拉饥荒
(4) 麻烦事;祸患
不意一时失算,娶了个郭氏,弄出天大的饥荒。—— 清· 李百川《绿野仙踪》
(5) 争吵;理论;矛盾
等他晚上果然来的时候,我们店里就好合打饥荒了。——《儿女英雄传》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何日
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舆梁
桥梁。《孟子·离娄下》:“十二月,舆梁成。” 孙奭 疏:“今云舆梁者,盖桥上横架之板若车舆者,故谓之舆梁。” 宋 梅尧臣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范公桥》:“谓公天下才,非专一方惠,及此作舆梁,力行无鉅细。” 明 宋濂 《医家<十四经发挥>序》:“ 滑君 此书岂非医涂之舆梁也歟!”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抱子
(1).犹言生子。《诗·大雅·抑》:“借曰未知,亦既抱子。” 马瑞辰 通释:“此诗‘抱子’……犹言生子也。”
(2).下蛋时期的母鸡。 周立波 《懒蛋牌子》:“老太太用手指头探探抱子(母鸡)尾巴的下边,瞧瞧有不有硬硬的鼓鼓的东西,要是有,就把它关在里屋红漆躺箱里,叫它下蛋。”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惊弓
闻弓弦声而惊恐。 闻一多 《红豆》诗之十九:“我是只惊弓的断雁。”参见“ 惊弓之鸟 ”。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都尉
官名,次于将军的军官
吴广为都尉。——《史记·陈涉世家》
项王使都尉 陈平召 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鄙言
(1).俚俗的言词。《汉书·司马迁传赞》“辨而不华,质而不俚”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言虽质,犹不如閭里之鄙言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太真 终日无鄙言。” 宋 叶适 《与戴少望书》:“鄙言可听,不可忽!”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时窃佛传,杂以鄙言。”
(2).谦称自己的言辞。《后汉书·马援传》:“凡人为贵,当思可贱,如卿等欲不可復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 鲁迅 《热风·儿歌的“反动”》:“ 胡先生 夙擅改削,当不以鄙言为河汉也。”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八·鲍参军(戎行)昭]中藏
(1).内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其人嗜粥,故中藏实。”
(2).指内心情感或腹中才学。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比兴互陈,反覆唱叹,而中藏之懽愉惨戚,隐跃欲传。”《歧路灯》第十一回:“﹝ 侯冠玉 ﹞説了一会话,大约语言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3).喻诗文内容。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格局》:“予谓文字之新奇在中藏,不在外貌。”
(4).中藏府的省称。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