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三十六首】作者:邵雍 朝代:宋代
[秋怀三十六首]秋怀三十六首原文
塞鸿犹未来,梁燕已辞去。
云山千万重,相逢在何处。
岌{上山下業}都城门,缭绕长亭路。
风土败人衣,才新又成故。
[秋怀三十六首]诗词问答
问:秋怀三十六首的作者是谁?答:邵雍
问:秋怀三十六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邵雍的名句有哪些?答:邵雍
[秋怀三十六首]参考注释
[秋怀三十六首]塞鸿
(1).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春吹回白日,霜歌落塞鸿。” 唐 白居易 《赠江客》诗:“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宋 苏轼 《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2).相传 汉 苏武 被拘于 匈奴 ,曾借鸿雁传书;后又有 唐 王仙客 苍头 塞鸿 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宋 张元干 《兰陵王》词:“羞衾凤空展,塞鸿难託,谁问潜宽旧带眼。念人似天远。” 明 张景 《飞丸记·公馆言情》:“他那里迢递登山托採蝱,我这里冷落悲秋盼塞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道士笑曰:‘我世外人,不能为君塞鸿。’”
[秋怀三十六首]未来
(1) 将来的光景
美好的未来
(2) 从现在往后的时间
未来的一年
(3) 将来
中国为未来之国。——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秋怀三十六首]梁燕
梁上的燕。比喻小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别头及第》:“时 杨知至 因以长句呈同年曰:‘由来梁鷰与冥鸿,不合翩翾向碧空。’”
[秋怀三十六首]辞去
(1).辞别而去。《战国策·齐策四》:“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孔丛子·独治》:“ 叔孙通 遂辞去,以法仕 秦 。”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2).去世的婉辞。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老身姓 温 ,夫主姓 刘 ,早年辞去,别无儿男。”
(3).辞掉,请求解除(自己的工作)。如:她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到 上海 谋职。
[秋怀三十六首]云山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秋怀三十六首]千万
副词,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千万不复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千万无渝 。——唐· 李朝威《柳毅传》
[秋怀三十六首]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秋怀三十六首]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秋怀三十六首]上山
(1) 爬山,进山
上山拾草
(2) 〈方〉∶指人死亡,埋葬
(3) 〈方〉∶蚕的上簇
谁也料得到这些[宝宝]上山前还得吃多少叶。——茅盾《春蚕》
[秋怀三十六首]城门
城墙上的门洞,设有可关闭的门,供人出入或用作防御
[秋怀三十六首]缭绕
(1) 一圈圈向上飘起
炊烟缭绕
(2) 事情结束后延续存在
余音缭绕
[秋怀三十六首]长亭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秋怀三十六首]风土
指风俗习惯与地理环境等
宋代,邵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