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净居寺谒宋文宪公祠(在文殊院)】_王士祯 | 清代

【净居寺谒宋文宪公祠(在文殊院)】作者:王士祯 朝代:清代

[净居寺谒宋文宪公祠(在文殊院)]原文

一代高文奉至尊,那知投老葬蛮1~1村。

祗应回向文殊境,共證毗耶不二门。

[净居寺谒宋文宪公祠(在文殊院)]诗词问答

问:《净居寺谒宋文宪公祠(在文殊院)》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祯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王士祯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祯

[净居寺谒宋文宪公祠(在文殊院)]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十

2. 在文殊院

[净居寺谒宋文宪公祠(在文殊院)]参考注释

[净居寺谒宋文宪公祠(在文殊院)]一代

(1) 一个朝代

一代宗臣

(2) 一个时代,当代

一代英豪

(3)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一代一代地辛勤劳动

(4)

(5) 某一类人的一辈

鼓舞了整个一代的理论家

(6) 生物的一个世系

现在这一代昆虫似乎对这一喷剂有了抗药性

[净居寺谒宋文宪公祠(在文殊院)]高文

(1). 汉高祖 刘邦 和 汉文帝 刘恒 的并称。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将上以攄 高 文 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

(2). 唐高祖 李渊 和 唐太宗 (谥 文皇帝 ) 李世民 的并称。 唐 杜牧 《感怀诗》:“ 高 文 会 隋 季,提剑徇天意。”

(3).指优秀诗文。亦用作对对方诗文的敬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喻蔽》:“格言高文,岂患莫赏而减之哉。” 宋 曾巩 《回傅侍讲启》:“高文大策,久耸动於朝端。” 清 黄鷟来 《咏怀》之六:“高文存逸调,豁达远权利。”

[净居寺谒宋文宪公祠(在文殊院)]至尊

(1).最尊贵,最崇高。《荀子·正论》:“天子者埶位至尊,无敌於天下。” 汉 班固 《 * 通·号》:“或称天子,或称帝王何?以为接上称天子者,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称帝王者,明位号天下至尊之称,以号令臣下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君父至尊,在三罔极。”

(2).至高无上的地位。多指君、后之位。 汉 贾谊 《过秦论上》:“及至 始皇 ,奋六世之餘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 周 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汉书·路温舒传》:“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有司奏立 长秋宫 ,以率八妾。上未有所言,皇太后曰:‘ 马贵人 德冠后宫。’遂登至尊。”

(3).用为皇帝的代称。《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今遣使者承至尊之命,送蛮夷之贾。” 唐 杜甫 《石笋行》:“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一》:“近年财空虚,大吏告民穷,而至尊忧帑匱。”

[净居寺谒宋文宪公祠(在文殊院)]投老

(1).垂老;临老。《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柰何肆忿於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 夷 投老以长饥, 回 早夭而又贫。” 宋 杨万里 《周子及监簿挽诗》:“投老欣相得,论心恨轻迟。” 清 金农 《题何山人琦活埋庵十韵》:“急喉 何居士 ,投老乐湛湛。”

(2).告老。 晋 王羲之 《十七帖》:“实望投老,得尽田里骨肉之欢。” 唐 牟融 《处厚游杭作诗寄之》:“念我故人劳碌久,不如投老卧沧洲。”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投老归湖,皇恩浩荡,閒身得伴鱼竿。”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邱贺方回题名》:“诗孙投老 吴下 ,巖壑把名鎸。”

[净居寺谒宋文宪公祠(在文殊院)]祗应

(1).恭敬地伺候,照应。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角觝》:“但内等子设额一百二十名,内有管押人员十将各二名,上中等各五对,下等八对,剑棒手五对,餘皆额里额外,准备祗应。”《水浒传》第五八回:“客官不知,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祗应?便当去报。”《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本处有一美丽歌妓,姓 周 ,小字 月仙 , 柳七官人 ,每召至楼上歌唱祗应。”

(2).指侍从。《宣和遗事》后集:“ 金 人遣使入城,言国主有命,於京师中,选择十八已下女子一千五百人,充后宫祗应。”

(3).犹供职。 宋 范仲淹 《奏乞在京并诸道医学教授生徒》:“取医道精深高等者,方得入翰林院祗应。”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则或以工画,或以能棋,各守技业,以备祗应。”

[净居寺谒宋文宪公祠(在文殊院)]回向文

佛教语。佛家于法会结束时齐声朗诵的一种偈文。即发誓愿共同皈依佛道。 净土宗 多以 唐 善导 之《发愿观三宝》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为回向文。其余诸宗,大同小异。

[净居寺谒宋文宪公祠(在文殊院)]殊境

(1).异域;他乡。《晋书·秃发利鹿孤载记》:“昔我先君肇自 幽 朔……无城邑之制,用能中分天下,威振殊境。” 明 何景明 《泊云阳江头玩月》诗:“弦望几更易,客行尚殊境。”

(2).不同于外界之所。 唐 无名氏 《补江总<白猿传>》:“清迥岑寂,杳然殊境。”

[净居寺谒宋文宪公祠(在文殊院)]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又译作“毗耶离”、“毘舍离”、“吠舍离”。古 印度 城名。《维摩经》说, 维摩诘 (意译 净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尔邦 南部)。 释迦牟尼 于该地说法时, 维摩诘 称病不去。 释迦 派 文殊师利 前往问疾。 文殊师利 问 维摩诘 :“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 默然不对。 文殊师利 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古代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的典故。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启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唐 陆龟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书事》诗:“欲入 毘耶 问,无人敌 浄名 。”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故人相见尤堪喜,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2).指 维摩诘菩萨 。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 唐 贾岛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贫无闷, 毗耶 疾未调。” 清 钱谦益 《赠胡泌水》诗:“谈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灯礼 浄名 。”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诗:“巵言聊一放,闭口终 毘耶 。”

(3).指《维摩经》。 宋 王安石 《北窗》诗:“北窗枕上春风暖,谩读 毗耶 数卷书。”

[净居寺谒宋文宪公祠(在文殊院)]不二门

同“ 不二法门 ”。 唐 姚合 《寄不疑上人》诗:“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 清 姚鼐 《正月晦日期应宿同游浮山》诗:“异哉不二门,兼绍洞山统。”

,

  • 【东竺庵】_乾隆 | 清代
  • 【东竺庵】_乾隆 | 清代 >> 【东竺庵】_乾隆 | 清代...

  • 【暖】_乾隆 | 清代
  • 【暖】_乾隆 | 清代 >> 【暖】_乾隆 | 清代...

  • 【霞标】_乾隆 | 清代
  • 【霞标】_乾隆 | 清代 >> 【霞标】_乾隆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