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郎中五首】作者:陈淳 朝代:宋代
[挽王郎中五首]挽王郎中五首原文
早得名师友,渊源正不他。
持身庄以重,接物简而和。
游夏文章学,求由政事科。
朝闻今可矣,为恨复云何。
[挽王郎中五首]诗词问答
问:挽王郎中五首的作者是谁?答:陈淳
问:挽王郎中五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淳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淳
[挽王郎中五首]陈淳挽王郎中五首 书法图
挽王郎中五首书法作品
[挽王郎中五首]参考注释
[挽王郎中五首]得名
(1) 获得称号或名号
赵云因常打胜仗而得名[常胜将军]
(2) 出名;著名
以擅长油画而得名
[挽王郎中五首]师友
老师和朋友,泛指可以求教或互相切磋的人
贫乏无以远寻师友
[挽王郎中五首]渊源
源流,本原
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三国志·管宁传》
事物渊源
[挽王郎中五首]不他
《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谓其人虽死,己终不改嫁。后因以“不他”指不适他人或不改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土偶》:“ 沂水 马 姓者,娶妻 王氏 ,琴瑟甚敦。 马 早逝。 王 父母欲夺其志, 王 矢不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女阴使人婉致生母,且矢之以不他,其词悲切。”
[挽王郎中五首]持身
对自身言行的把握;要求自己
持身严格
[挽王郎中五首]接物
(1) 交往;交际
(2) 与客观事物接触
[挽王郎中五首]游夏
子游 ( 言偃 )与 子夏 ( 卜商 )的并称。两人均为 孔子 学生,长与文学。见《论语·先进》。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尼父 之文辞,与人通流。至於制《春秋》, 游 夏 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唐 张说 《赠吏部尚书萧公神道碑》:“四科得 游 夏 之门,六艺取 钟 王 之雋。”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晚有古文家出,实事求是,徵于文不徵于献,诸在口説,虽 游 夏 犹黜之。”
[挽王郎中五首]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挽王郎中五首]政事
政府施政的事务
过问政事
[挽王郎中五首]云何
(1).为何,为什么。《诗·唐风·扬之水》:“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先公勋业如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 宋 范成大 《嘲峡石》诗:“云何清淑气,孕此诡譎跡?”
(2).如何;怎么办;怎么样。《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后汉书·班勇传》:“今立副校尉,何以为便?又置长吏屯 楼兰 ,利害云何?”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心通岂復问云何,印可聊须答如是。”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上面并无题字,不知宣传者于意云何。”
宋代,陈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