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作者:释遵式 朝代:宋代
[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原文
四观宝树七重行,宝叶华敷妙宫殿。
宝幢幡盖影重重,十方佛国于中现。
[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诗词问答
问: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的作者是谁?答:释遵式
问: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遵式的名句有哪些?答:释遵式
[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释遵式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 书法图
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书法作品
[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参考注释
[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宝树
(1).佛教语。指七宝之树,即极乐世界中以七宝合成的树木。《法华经·寿量品》:“宝树多花菓,众生所游乐。”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香风净土之声,宝树鏗鏘之响,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唐 吴筠 《思还淳赋》:“宝树琼轩,凌云照日。鏗鍠窈窕,不可谈悉。” 许地山 《空山灵雨·七宝池上的乡思》诗:“ 迦陵频迦 鼓着翅膀,飞到池边一棵宝树上。”
(2).泛指珍奇的树木。《中国民间故事选·百鸟床》:“老辈人说过:走过南山的桂树林,在一个万丈高崖上,有一株宝树,这株树上的叶子啊,一年四季绿油油的,还随时开着象红宝石样的花朵。”
(3).古代妇女首饰中的步摇。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反插金鈿,横抽宝树。” 吴兆宜 注:“《后汉·舆服志》:‘皇后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繆,一爵九华。’”
(4).犹玉树。喻佳子弟。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语言》:“ 谢太傅 ( 谢安 )问诸子姪:‘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车骑( 谢玄 )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阶庭耳。’”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非 谢 家之宝树,接 孟 氏之芳邻。”
[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重行
(1).谓不妄动,动必以礼。 汉 扬雄 《法言·修身》:“何谓四重?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
(2).重予,重加。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四出:“如犯约束,重行治罪。”
谓行列非一。 晋 左思 《吴都赋》:“山鸡归飞而来栖,翡翠列巢以重行。”
(1).谓再嫁。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寡陶婴》:“飞鸟尚然兮况於贞良,虽有贤雄兮终不重行。”
(2).重新开始。 鲁迅 《野草·死火》:“倘使你不给我温热,使我重行烧起,我不久就须灭亡。” 叶圣陶 《夜》:“她重行经验那天晚上那个人幽幽悄悄来报告恶消息时的况味。”
[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宝叶
佛家宝树如菩提树的叶子。《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其菩提树高显殊特,金刚为身,瑠璃为干,众杂妙宝,以为枝条,宝叶扶疎,垂阴如云。” 唐 宋之问 《游称心寺》诗:“宝叶交香雨,金沙吐细泉。” 明 袁宗道 《死心和尚一朝弃诸生披剃书此赠》诗:“宝叶最高处,歷歷题名姓。”
[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敷妙
谓草拟诏书。语本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寅亮大宝,敷纶妙秘。”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果乘驄马发嚣书,復道郎官稟纶詔……高门有閲不图封,峻笔无闻敛敷妙。”参见“ 敷纶 ”。
[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宫殿
帝王处理朝政或宴居的建筑物
紫禁城是 明朝和 清朝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
[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宝幢
(1).以宝珠装饰的幢竿。《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於阶道侧竪诸宝幢,无量宝幡悬其幢头。”
(2).幢幡,幢旗。《西游记》第九五回:“ 孙大圣 厉声高叫道:‘ 天竺 陛下,请出你那皇后嬪妃看者。这宝幢下乃月宫 太阴星君 ,两边的仙妹是月里 嫦娥 。’”
(3).即经幢。刻有佛号或经咒的石柱。 金 元好问 《密公宝章小集》诗:“天东长白大宝幢,天河发源导三江。有木蔽映出朝阳,云谁巢者雏凤凰。”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二出:“脚根踹芦蒋叶黄,霎时到西方故乡,依旧嚼果筐雁王,遥望见宝幢法航。”
(4).佛教所称司乐的天神。《弥勒上生经》:“兜率天宫有五大神,第一大神名曰 宝幢 ,身雨七宝,散宫墻内,一一宝珠化成无量乐器,悬处空中,不鼓自鸣。”
[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幡盖
幡幢华盖之类。《南齐书·高帝纪上》:“至是又上表禁民间华伪杂物:不得以金银为箔……不得用红色为幡盖衣服。” 唐 岑参 《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诗:“焚香如云屯,幡盖珊珊垂。”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其西有 桃源洞 ,相去五里,须秉炬深入,中多幡盖缨络之物。”参见“ 旛盖 ”。
[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重重
(1) 很多层
重重围住
(2) 许多
矛盾重重
(3) 充满
烦恼重重
[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十方
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
[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佛国
(1).佛所生之地,指 天竺 ,即古 印度 。《维摩经略疏》卷一:“言佛国者,佛所居域,故名佛国。” 宋 陆游 《掩户》诗:“ 泰山 蚁垤初何有?佛国魔宫本亦平。”
(2).指寺院。 唐 戴叔伦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之一:“佛国三秋别,云臺五色连。” 清 方文 《麻城访稿木大师》诗:“普天披髮奈渠何,我党逃名佛国多。”
宋代,释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