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鼓吹曲 汉东流】作者:沈约 朝代:南北朝
[梁鼓吹曲-汉东流]梁鼓吹曲 汉东流原文
汉东流。
江之汭。
逆徒蜂聚。
旌旗纷蔽。
仰震威灵。
乘高骋鋭。
至仁解网。
穷鸟入怀。
因此龙跃。
言登泰阶。
[梁鼓吹曲-汉东流]诗词问答
问:梁鼓吹曲 汉东流的作者是谁?答:沈约
问:梁鼓吹曲 汉东流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沈约的名句有哪些?答:沈约
[梁鼓吹曲-汉东流]参考注释
[梁鼓吹曲-汉东流]汉东流
梁 鼓吹曲名, 南朝 梁 沉约 作。首句为“ 汉 东流, 江 之汭”,故名。 南朝 梁 沉约 《汉东流》诗序:“ 汉 《战城南》,改为《汉东流》,言义师克 鲁山城 也。”
[梁鼓吹曲-汉东流]逆徒
叛逆的人。《宋书·孝义传·卜天与》:“逆徒击之,臂断倒地,乃见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众止一二作乱,餘必胁从,贪目前之利,忘反掌之灾,我若敷陈利害,必使逆徒不能奋武作威,自令奔溃。”
[梁鼓吹曲-汉东流]蜂聚
像蜂一样聚集
蜂聚私语
[梁鼓吹曲-汉东流]旌旗
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梁鼓吹曲-汉东流]威灵
(1) 声威;威势
广耀威灵
(2) 神灵
[梁鼓吹曲-汉东流]至仁
(1).最大的仁德。《庄子·天运》:“曰:‘谓问至仁?’ 庄子 曰:‘至仁无亲。’”《孔子家语·屈节解》:“躬敦厚,明亲亲,尚篤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之。”
(2).指最有仁德的人。《孟子·尽心下》:“仁人无敌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梁鼓吹曲-汉东流]解网
亦作“ 解罔 ”。解开罗网。比喻宽宥、仁德。典出《史记·殷本纪》:“ 汤 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 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 汤 德至矣,及禽兽。’” 南朝 梁 沉约 《汉东流》诗:“至仁解网,穷鸟入怀。” 唐 柳宗元 《寄韦珩》诗:“幸因解网入鸟兽,毕命江海终游遨。”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是 宋 人之志在於尽割其众,而异於解罔祝禽者矣。” 清 钱谦益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钱公神道碑》:“公於是百道长围,一面解网。”
[梁鼓吹曲-汉东流]穷鸟入怀
无处可栖的鸟被迫投人怀抱。比喻处境困穷而投靠别人。《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政 ( 刘政 )窘急,往投 原 ”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政 投 原 曰:‘穷鸟入怀。’ 原 曰:‘安知斯怀之可入邪?’”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穷鸟入怀,仁人所悯。” 唐 温庭筠 《上首座相公启》:“穷鸟入怀,靡求他所;覊禽绕树,更託何枝?”
[梁鼓吹曲-汉东流]因此
因为这个
减了税,因此怨声也少些了
[梁鼓吹曲-汉东流]龙跃
(1).喻王者兴起。语本《易·乾》:“见龙在田……或跃有渊。”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太祖 龙跃傒时,作镇 淮 泗 。”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而或者覩 汤 武 之龙跃,谓龕乱在神功。”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天地应而品物生,君臣应而功业成。故龙跃而云从,鹤鸣而子和。”
(2).喻纵横驰骋,奋发有为。 汉 孔融 《荐祢衡表》:“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扬声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 淮阴 隐勇于跨下,不损其龙跃而虎视也。” 晋 张华 《与褚陶书》:“二 陆 龙跃於 江 汉 , 彦先 凤鸣於朝阳。”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凤鸣朝日,森梢烟雨之标;龙跃云津,盘礴江山之气。”
(3).飞驶貌。 晋 陆机 《辨亡论上》:“羽檝万计,龙跃顺流。”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 薛賚惑 者,善投壶,龙跃隼飞,矫无遗箭。”
(4).腾飞貌。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始连轩以凤蹌,终宛转而龙跃。”
[梁鼓吹曲-汉东流]泰阶
(1).古星座名。即三台。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两两并排而斜上,如阶梯,故名。《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 应劭 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祇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为太平。’”《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泰阶。” 明 张居正 《黄马》诗:“从此 华阳 休骏足,山河重整泰阶平。” 清 张锡作 《月蚀诗》:“吾闻皇天无私泰阶平,二纪五纬谁相争。”
(2).借指朝廷。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信矣草创时,泰阶速贤良。” 唐 刘禹锡 《山南西道节度使厅壁记》:“去年夏四月,今丞相 赵郡公 徵还泰阶,遂命左僕射 燉煌公 往践其武。”
南北朝,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