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八咏·其七·闻蝉】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消夏八咏·其七·闻蝉]消夏八咏·其七·闻蝉原文
逭暑临风立夕阳,树梢争听弄银簧。
不饥饮亦惟清露,以胁鸣还带峭凉。
宛转流阴有底竞,徘徊傍晚得卿忙。
隐情杜密讥刘胜,我更因之取戒长。
[消夏八咏·其七·闻蝉]诗词问答
问:消夏八咏·其七·闻蝉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消夏八咏·其七·闻蝉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消夏八咏·其七·闻蝉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消夏八咏·其七·闻蝉]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九
[消夏八咏·其七·闻蝉]参考注释
[消夏八咏·其七·闻蝉]逭暑
犹避暑。《新唐书·张说传》:“后逭暑 三阳宫 ,汔秋未还。” 清 王韬 《游晃日乘序》:“时方盛夏,谋逭暑所。” 柳亚子 《浙游杂诗》:“逭暑莲邦昔未曾,乘风破浪我何能。”
[消夏八咏·其七·闻蝉]风立
犹言风范树立。语本《书·毕命》“树之风声” 孔 传:“立其善风,扬其善声。”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噫!前朝侍从臣卓尔风立迺如此,后来罕见之。”
[消夏八咏·其七·闻蝉]夕阳
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消夏八咏·其七·闻蝉]树梢
树的顶枝
[消夏八咏·其七·闻蝉]清露
(1).洁净的露水。 汉 张衡 《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宋 晏殊 《浣溪沙》词:“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 郭沫若 《登临》诗:“庙中的铜马,还带着夜来的清露。”
(2).方言。雨的别称。 明 杨慎 《俗言·俗语反说》:“ 贵竹 名雨曰清露。”
[消夏八咏·其七·闻蝉]还带
唐 裴度 一日游 香山寺 。有一妇人借得三条玉带、一条犀带,准备贿赂权贵,营救获罪的父亲,结果遗失寺中。 裴度 得而还之。事见 唐 丁用晦 《芝田录》。 元 关汉卿 据此撰有《裴度还带》杂剧。后以“还带”表示归还珍贵的失物。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己丑馆选》:“行善乃本等,非以责报,救蚁还带,此两人直是陡见,突发此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真生》:“ 真 曰:‘君前所见,乃仙人点金石也……醉后失去,隐卜当在君所,如有还带之恩,不敢忘报。’”
[消夏八咏·其七·闻蝉]宛转
(1) 圆场;圆成
店主八折了五两银子,没处取讨,索性做个宛转。——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2) 辗转
路宛转石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宛转而不卧
(3) 婉转
[消夏八咏·其七·闻蝉]流阴
(1).浮云。 唐 王昌龄 《东溪玩月》诗:“万木分空霽,流阴中夜攒。”
(2).飘动的阴影。 清 方文 《李临淮玄素招集松筠阁》诗:“大壑生秋云,流阴被芳甸。”
[消夏八咏·其七·闻蝉]有底
知道底细或内情而有把握
[消夏八咏·其七·闻蝉]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消夏八咏·其七·闻蝉]傍晚
靠近晚上的时候。亦称[黄昏]
[消夏八咏·其七·闻蝉]隐情
隐瞒实情,也指隐瞒
乾隆,消夏八咏,清代,闻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