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原文
为民祈谷迓鸿禧,国本由来祭重斯。
穹殿三成颙帝佑,箫韶九奏叶春熙。
悉新敛锡参元化,滋味和调肇执规。
山左河南胥待泽,殷希时玉渥沾施。
[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诗词问答
问: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五
2. 是日辛未
[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参考注释
[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祈谷
古代祈求谷物丰熟的祭礼。《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穀于上帝。”《孔子家语·郊问》:“则又祈穀于上帝。”
[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鸿禧
洪福。《宋史·乐志九》:“宝命自天,鸿禧锡祚。” 清 赵翼 《圣寿覃恩典隆养老以年逾八十得拜绢绵米肉之赐》诗:“如此鸿禧逢七度,吾生幸亦几人同。”
[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国本
(1).立国的基础。《礼记·冠义》:“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 宋 陈亮 《廷对》:“正人心以立国本,活民命以寿国脉。”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元宵灯》:“招徠天下富商,以实国本。” 郭沫若 《羽书集·关于华北战局所应有的认识》:“要强制地除掉它们吧,同样要流血,要发出剧痛,而且‘还恐把它们的毒素逼入深部以动摇国本’。”
(2).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唐大诏令集·册遂王为皇太子文》:“建立储嗣,崇严国本。”《宋史·理宗纪》:“ 景献太子 薨, 寧宗 以国本未立,选 太祖 十世孙年十五以上者教育。”
(3).指国家藏本。 唐 韩愈 《画记》:“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絶人事而摸得之。”
[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三成
(1) 十分之三
(2) 百分之三十
增产三成
[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箫韶
(1). 舜 乐名。《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万钧之为重,衝飈不能移,《簫韶》未九成,灵鸟不紆仪也。”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二出:“梨园职掌,宠倖徼天上,论《簫韶》九成奚让,试看彩凤来仪,太平有象。”
(2).泛指美妙的仙乐。 唐 李绅 《忆夜直金銮殿承旨》诗:“月当银汉玉绳低,深听簫韶碧落齐。”
[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九奏
指古代行礼奏乐九曲。《书·益稷》“《簫韶》九成,凤凰来仪” 孔 传:“备乐九奏而致凤凰” 孔颖达 疏:“成,谓乐曲成也。 郑 云:‘成,犹终也。每曲一终,必变更奏。’故经言九成,传言九奏,《周礼》谓之九变,其实一也。”《史记·赵世家》:“ 简子 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序》:“ 微之 梦得 尝云:‘此乃九奏中新声,八珍中异味也。’”参见“ 九成 ”。
[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春熙
(1).春日融和的光辉。 唐 李峤 《人日侍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诗:“鱼猜水冻行犹涩,鶯喜春熙弄欲娇。” 元 刘闻 《茧馆赋》:“当时物之代迁,抚春熙之载阳。” 明 高启 《雪斋为述上人赋》诗:“开门一笑定起迟,虚空大地皆春熙。”
(2).温和欢乐貌。 宋 欧阳修 《南獠》诗:“狂孽久不耸,民物含春熙。”
[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元化
造化;天地。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六:“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繄元化之纷纶兮,阴阳运而参差。”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诸公以英才骏足絶世之学,高躡紫清,黼黻元化,固自其所。”
[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滋味
味道
鲜肥滋味之享。——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和调
(1).调和。《管子·度地》:“天地和调,日有长久。”《素问·痹论》:“荣者,水穀之精气也,和调於五藏。”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肴馔》:“剂水火而和调,糅苏蔱以芬芳。”
(2).指调味。 宋 司马光 《辞左仆射第三札子》:“多盐则太咸,多梅则太酸,和调适宜,最为难事。”
(3).和睦;使和睦。《墨子·兼爱中》:“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荐贤退恶,和调百姓。” 明 陆世廉 《西台记》第一出:“念乱图存,总须将相和调。”
[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山左
(1).山的东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翼际山 ﹞上有 吴 江夏 太守 陆涣 所治城……山左即 沔水 口矣。”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别驾》:“某别驾之任 岭 南,值大雨,借馆於山左 许氏 家。”
(2).特指 山东省 。因在 太行山 之左(东),故称。 清 黄宗羲 《通议大夫靳公传》:“先世为 山左 之 歷城 人。” 清 刘大櫆 《翰林编修李公墓志铭》:“ 治运 提学 山左 ,公主校閲,甄拔号得人。”
[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河南
中国中东部的省,简称豫。与河北、山东、安徽、湖北、陕西、山西相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人口7442万,省会郑州。黄河流经本省,开封、洛阳为有名古都,著名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在郑州西南的登封县。中国商品粮、棉的主要基地之一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