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花行】作者:楼鎌 朝代:宋代
[琼花行]琼花行原文
琼花未信无双无,特与翔鹤游江都。
炷香展敬下古殿,相羊盘礴亭南隅。
我欲歌之词,我欲声之诗。
龙蛇满四壁,妍丑纷淋漓。
一笑讯花花不语,斯须花以臆对之。
自从天上来蕃厘,墨卿楚客知心谁。
本来有是自三异,惠肃一辩公宠贲。
厥今太守有父风,两句写出无双意。
直教弹压千万春,香不随风潜堕地。
我闻此语警且喜,不孤迢递来千里。
花兮报称为如何,年年三月花开多。
[琼花行]诗词问答
问:琼花行的作者是谁?答:楼鎌
问:琼花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楼鎌的名句有哪些?答:楼鎌
[琼花行]参考注释
[琼花行]琼花
(1).一种珍贵的花。叶柔而莹泽,花色微黄而有香。 宋 淳熙 以后,多为聚八仙(八仙花)接木移植。 唐 李白 《秦女休行》:“西门 秦氏 女,秀色如琼花。”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扬州 后土庙 有琼花一株,或云自 唐 所植,即 李卫公 所谓玉蕊花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琼花》:“ 扬州 后土祠 琼花,天下无二本,絶类聚八仙,色微黄而有香。 仁宗 庆历 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輒枯,遂復载还祠中,敷荣如故。 淳熙 中, 寿皇 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华,仍送还之。其后,宦者 陈源 ,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 杭 之 褚家塘 琼花园是也。今 后土 之花已薪,而人间所有者,特当时接本,髣髴似之耳。”
(2).古歌曲名。即《玉树后庭花》。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琼花玉树》,《春江夜月》,声声齐唱。” 清 陈文述 《青溪吊江总宅》诗:“当时《玉树》临风曲,异日《琼花》水调歌。”
(3).比喻雪花。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威仰噤死不敢语,琼花云魄清珊珊。” 宋 杨万里 《观雪》诗:“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蘂玉无香。” 元 吕止庵 《集贤宾·叹世》曲:“到冬来落琼花阵阵飘,剪鹅 * 片飞。” 陈毅 《蝶恋花·访问亚洲三国喀布尔望雪山》词:“一望琼花争怒放,飞越羣山,人喜从天降。”
[琼花行]无双
没有可相比的;独一无二
精妙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程艺天下无双。——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琼花行]江都
扬州的别名
江都围急。——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琼花行]展敬
祭拜;省候致敬。《后汉书·郑玄传》:“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得及第》:“ 广明 初, 崔厚 侍郎榜,贵主力取鼎甲。榜除之夕,为设庭燎,仍为宴具,以候同年展敬。”《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既蒙尊神下降,请到房中,容氏儿展敬。” 郑观应 《盛世危言·交涉》:“公使以护商为名,彼此可长驻京师,眷属僕从,任其随带,朝贺结交,随时展敬。”
[琼花行]下古
近古。所指的具体时代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世歷三古”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 伏羲 为上古, 文王 为中古, 孔子 为下古。”《礼记·礼运》“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唐 孔颖达 疏:“ 伏羲 为上古, 神农 为中古,五帝为下古。”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五:“大抵自 羲 、 农 至 尧 、 舜 为上古, 三代 之世为中古,自 战国 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琼花行]相羊
亦作“ 相佯 ”。亦作“ 相徉 ”。徘徊;盘桓。《楚辞·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洪兴祖 补注:“相羊,犹徘徊也。”《楚辞·九辩》:“擥騑轡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 王逸 注:“且徐徘徊以游戏也。” 明 袁宗道 《冬日斋中即事》诗:“小逕独相徉,婆娑木数章。” 清 纳兰性德 《金山赋》:“曾闻韵士至此相羊,亦有名流於焉寄赏。”
[琼花行]盘礴
亦作“ 盘薄 ”。 1.广大,雄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珉玉旁唐” 颜师古 注引 晋 郭璞 曰:“旁唐言盘礴。” 唐 杨炯 《西陵峡》诗:“絶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 荆 之门,滔滔南国纪。” 宋 文天祥 《建康》诗:“ 金陵 古会府,南渡旧陪京,山势犹盘礴, 江 流已变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戴思颜》:“有诗名,气宇盘礴,每有过人。” 明 李东阳 《宿刘谏议祠用前韵》:“江山盘礴堪舆气,精爽分明梦觉时。”
(2).奋发貌。 宋 秦观 《曾子固哀词》:“辰来迟而去速兮,固前俢以跋疐,方盘礴而上征兮,遽相羊而补外。”
(3).盘屈牢固貌。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颂·豫章》:“下贯金壤,上笼赤霄,盘薄广结,捎瑟曾乔。” 唐 白居易 《有木诗》之四:“有木名杜梨,阴森覆丘壑。心蠹已空朽,根深尚盘礴。”
(4).延伸;逶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二重层迭於邨后,盖北自 观音山 盘礴而尽於此。” 清 顾炎武 《五台山》诗:“东临 真定 北 云中 ,盘薄 幽 并 一气通。”
(5).徘徊;逗留。 宋 林逋 《秋日含山道中回寄历阳希然山人》诗:“林落人家总入诗,下驴盘薄立多时。” 金 王若虚 《林下四友赞》:“盘礴兮岩阿,容与兮烟萝,籍丰草兮偃卧,愬长风兮浩歌。”
(6).《庄子·田子方》:“ 宋元君 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般礴”本谓箕坐,后作“盘礴”,指恣意作画。《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一》引 宋 黄庭坚 《题伯时天育骠骑图》诗:“明窗盘礴万物表,写出人间真乘黄。” 明 李东阳 《题计汝和墨菊》诗:“偶将盘礴累高情,画苑人人识姓名。” 清 钱谦益 《题宋徽宗杏村图》诗:“至尊盘礴自游艺,宛是前身画师製。”
(7).箕踞。伸开两腿坐。 宋 苏轼 《和<饮酒>》序:“在 扬州 时,饮酒过午輒罢,客去,解衣盘礴终日,欢不足,而适有餘。” 元 成廷珪 《夏日过万蓬庵》诗:“爱汝东庵暑气薄,解衣盘礴坐莓苔。” 清 方苞 《送王篛林南归序》:“余每朝餐罢,负手步阶除,则 篛林 推户而入矣。至则解衣盘薄,諮经諏史,旁若无人。”
(8).引申为不拘形迹,旷放自适。 宋 陆游 《与李运使启》:“至於盘礴游戏之翰墨,嬉笑怒駡之文章,过 黄初 而有餘,嗟 正始 之復见。” 明 莫是龙 《笔麈》:“不知此生,身心俱旷,饮啄自适,放恣形骸之外,盘礴溪山之间,俯仰无累於情,起居咸顺其欲。”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早起,雪覆身上如堆絮,道人拂袖而起,额上汗犹津津然;或投身海中,盘薄游泳,如弄潮儿。”
(9).指大石。《旧唐书·张廷珪传》:“况此营建,事殷木工,或开发盘礴,峻筑基阶,或塞穴洞,通转採斫,辗压虫蚁,动盈巨亿。”
槃礴:1.箕踞而坐。《庄子·田子方》:“ 宋元君 将画图……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槃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成玄英 疏:“解衣箕坐,倮露赤身,曾无惧惮。” 宋 王安石 《虎图》诗:“想当槃礴欲画时,睥睨众史如庸奴。”
(2).引申为傲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项斯》:“槃礴宇宙,戴蓟花冠,披鹤氅,就松阴,枕白石,饮清泉,长吟细酌,凡如此三十餘年。”
(3).亦作“ 槃薄 ”。盘踞地上。《晋书·五行志中》:“ 洛阳宫 西 宜秋里 石生地中,始高三尺,如香鑪形,后如傴人,槃薄不可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鸡足山》:“往 鸡足山 ,山阴而上,屈盘取路,至西南冈,山峯险阻,崖径槃薄,乃以锡扣,剖之如割,山径既开,逐路而进。”
(4).犹磅礴。高大貌。 晋 郭璞 《江赋》:“ 虎牙 嵥竖以屹崒, 荆门 闕竦而槃礴。”《文选·郭璞<江赋>》作“磐礴”。 李善 注:“广大貌。” 金 元好问 《梁父吟扇头》:“槃礴万古心,块石入危坐。”
[琼花行]龙蛇
比喻非常的人物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杜预注:[言非常之地,各生非常之物。]
[琼花行]四壁
屋子的四面墙壁,泛指整个屋子
四壁皆空
这个书房四壁全是书
[琼花行]妍丑
美和丑。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能以古之哲王,鉴於己之行事,则貌之妍丑宛然在目;事之善恶自得於心。” 清 惠周惕 《赠维扬顾书宣》诗:“人生眉眼不自见,愿以妍丑烦青铜。”
[琼花行]淋漓
(1) 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
淋漓不净
(2) 形容痛快
淋漓肺腑之言
[琼花行]花花
(1).好看;漂亮。 宋 江万里 《宣政杂录·词谶》:“臻蓬蓬,外头花花里头空。”《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高公 安排两乘花花细轿,笙簫鼓吹,迎接两位新人。”《当代》1981年第2期:“我们道边地头没活计,更没闲工夫去摆花花架子。”
(2).形容热闹、繁华。《捻军歌谣·穷爷们结成捻》:“交了好运发了财,花花大戏唱几臺。” 夏衍 《从心底里怀念我们的好市长》:“ 上海 是一个花花城市,要教育他们‘不准调戏妇女’。”
(3).指歌舞妓。 元 张可久 《小桃红·夜宴》曲:“曲曲阑干锦屏面,小壶天,花花按舞《六么》遍。”
(4).指小孩。 沙汀 《在祠堂里》:“那丈母娘忽然放声哭起来了:‘我就是这一个女花花呵!’”
(5).象声词。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四:“﹝ 婉小姐 ﹞拿起那一壶浓郁的红茶来,花花地斟了一杯。” 端木蕻良 《浑河的急流》:“前边有‘水溜’,花花的流去。”
(6).方言。犹新鲜,新奇。 毕方 锺涛 《千重浪》第十五章五:“这一冬一春;咱 铁岭 可出了不少花花事儿啊!”
(7).方言。指会出点子。 谭亿 《麦收之前》:“都像你心眼那样花花可得啦。”
[琼花行]斯须
一会儿的功夫,片刻
斯须就毙
且停斯须
[琼花行]臆对
犹意对。以胸臆为对。语出《文选·贾谊〈鵩鸟赋〉》:“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 李善 注:“请以臆中之事以对也。”《汉书·叙传上》:“ 黄神 邈而靡质兮,仪遗讖以臆对。”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準其讖书,以意求其象也。” 宋 苏轼 《鹤叹》诗:“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鹤有难色侧睨予,岂欲臆对如鵩乎?”
[琼花行]从天
顺从天意。《礼记·乐记》:“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宋书·礼志一》:“自五帝三王以下,或父子相继,同体异德;或纳大麓,受终文祖;或寻干戈,从天行诛。”
[琼花行]上来
(1) 从低处到高处
跳上来了
抬上来了
(2) 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趋近于某处。带名词时,动词和[上来]中间一般不能加[得、不]
又围上来一群人
(3) 表示人员或事物随动作由较低部门(层)到较高部门(层)
你是什么时候调上来的
(4) 表示成功地完成某一动作。动词和[上来]中间常加[得、不]。动词限于[说、唱、学、答、背、叫、念]等少数几个
究竟为什么,我也说不上来
(5) 表示状态发展,兼有范围逐渐扩大的意思。形容词限于[热、凉、黑]等少数几个
暖气片慢慢热上来了
[琼花行]蕃厘
洪福。《汉书·礼乐志》:“惟泰元尊,媪神蕃釐。” 颜师古 注:“蕃,多也;釐,福也。”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驾宿明堂斋殿行禋祀礼》:“在天列圣皆欣顾,宜有蕃釐锡圣君。” 元 揭傒斯 《送唐尊师祠武当》诗:“蕃釐更为吾皇祝,下国时丰雨露饶。”
[琼花行]墨卿
(1).文人的别称。 唐 孟浩然 《送袁太祝尉豫章》诗:“随牒牵黄綬,离羣会墨卿。” 宋 叶适 《徐道晖墓志铭》:“发今人未悟之机,回百年已废之学,使后復言 唐 诗自君始,不亦词人墨卿之一快也!” 清 王夫之 《南岳赋》:“墨卿韵留于金石,琴客曲写其猗兰。”
(2).墨的戏称。 宋 苏轼 《万石君罗文传》:“是时 墨卿 、 楮先生 ,皆以能文得幸。而四人同心,相得欢甚,时人以为文苑四贵。”按,文中的四人为毛纯、罗文、墨卿、楮先生,各指笔、砚、墨、纸。
[琼花行]楚客
(1).指 屈原 。 屈原 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楚客”。 唐 李白 《愁阳春赋》:“ 明妃 玉塞, 楚 客枫林,试登高而望远,痛切骨而伤心。” 唐 李商隐 《九日》诗:“不学 汉 臣栽苜蓿,空教 楚 客咏江蘺。” 宋 贺铸 《海陵西楼寓目》诗:“王孙莫顾 漳 滨卧,渔父何知 楚 客才。”
(2).泛指客居他乡的人。 唐 岑参 《送人归江宁》诗:“ 楚 客忆乡信,向家湖水长。” 唐 顾兆熊 《送友人归汉阳》诗:“罇前别 楚 客,云水思縈回。” 宋 柳永 《卜算子》词:“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 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琼花行]知心
彼此非常了解而关系密切
知心朋友
[琼花行]本来
(1) 从一开始
(2) 向来,原来
(3) 原先;先前
(4) 理所当然
[琼花行]三异
指 汉 中牟 令 鲁恭 行德政而出现的三种奇迹。《后汉书·鲁恭传》:“﹝ 鲁恭 ﹞拜 中牟 令。 恭 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 建初 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 中牟 。 河南 尹 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 肥亲 往廉之。 恭 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 亲 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 亲 瞿然而起,与 恭 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 安 。” 金 赵秉文 《中牟阳冰篆》诗:“ 中牟 三异今则四,断碑残缺 阳冰 书。”
[琼花行]宠贲
《易·贲》:“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李鼎祚 集解引 荀爽 曰:“賁饰丘陵,以为园圃隐士之象也。五为王位,体中履和,勤贤之主,尊道之君也。”后儒多理解为在上位者礼贤下士聘用贤人之意,故以“宠賁”为征聘的荣耀。 清 顾炎武 《复周制府书》:“未得登龙,俄承遗鲤,将下交乎白屋,復宠賁乎元纁。此真 姬公 吐握之风,当亦 园 綺 趍从之日。”
[琼花行]太守
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
太守即遣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太守自谓也。——宋· 苏轼《教战守》
太守与客来饮。
太守宴也。
[琼花行]弹压
镇压;制服
当局派军队弹压
[琼花行]千万
副词,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千万不复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千万无渝 。——唐· 李朝威《柳毅传》
[琼花行]随风
(1).卦象名。《易·巽》:“《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孔颖达 疏:“随风《巽》者,两风相随,故曰‘随风’。风既相随,物无不顺。” 高亨 注:“本卦是两《巽》相重,《巽》为风,然则本卦卦象是风与风相随而吹也。按《象传》又以风比君上之教命,随风乃比教命重申。”
(2).任凭风吹而不由自主。《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郭璞 注:“皆鸟任风波自纵漂貌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自志》:“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3).比喻随俗从众。《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虽雅知 惲 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吕向 注:“言 会宗 犹復随口如风之靡草,亦何求称善之誉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自非不待 文王 之豪杰,有不随风草偃哉!风之既成,贤君相三纪挽之不足;风之将变,一狂士败之有餘。”
[琼花行]堕地
落地。指出生。 唐 杜甫 《锦树行》:“生男堕地要膂力,一生富贵倾邦国。” 宋 辛弃疾 《水龙吟》词:“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素娥 、 秋鸿 来自 岐山 ,竝为 可覲 述 仲仙 所产之女名 緑婴 ,以堕地时有緑鸚鵡适至也。”
[琼花行]且喜
犹言可喜、幸喜。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一折:“员外,且喜且喜,小姐説今夜晚间约定在 玉清庵 中与你赴期,教我先将的鸳鸯被来了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且喜他不装模样,见説做醮,便肯轻身出观来到我家。”《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且喜是月半天气,还辨得出影响来。” * 《和 * 同志七绝》之四:“抗战连年秋復秋,今秋且喜稻如油。”
[琼花行]不孤
(1).古时幼年丧父为孤,孤子受到长辈父亲般的照顾称为不孤。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二十:“ 康节 先公既捐馆,二 程 先生于 伯温 有不孤之意,所以教载甚厚。”
(2).不孤单,不单独。《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 沉兼士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序》:“今读此编,深幸吾道之不孤。”
[琼花行]迢递
亦作“ 迢遰 ”。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递 ”。1.遥远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指 苍梧 之迢递,临迴江之威夷。”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遰。” 唐 欧阳詹 《蜀中将回留辞韦相公》诗:“明晨首乡路,迢逓孤飞翼。”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二折:“怎熬的程途迢递,更和那风雨瀟疎。” 明 何景明 《辰溪县》诗:“蛮音闻渐异,迢递动乡愁。” 清 孙枝蔚 《坐逆风船同赵天醉作》诗:“水程迢逓日将晡,风伯颠狂雨又俱。”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三:“三步復五步,京市亦迢遰。” 王统照 《牧羊儿》诗:“故乡迢递。”
(2).指思虑悠远。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詗约》:“当此春景融和,不奈乡心迢递。”《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望上林何日得双栖,心迢递。”
(3).高峻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迢递 槐江岭 ,是为 玄圃 丘。” 南朝 齐 谢朓 《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 南朝 梁 王锡 《宿山寺赋》:“延层轩之迢逓,属广廡之踟蹰。” 宋 司马光 《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之》:“山椒迢遰峻无极,行挽枯藤蹋危石。” 苏曼殊 《无题》诗之二:“寄语 * 要珍重,凤楼迢递燕应迷。”
(4).曲折貌。《陈书·江总传》:“喜园迢遰,乐树扶疎。” 元 杨载 《诗法家数·七言古诗》:“七言古诗,要铺敍,要有开合,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鏗鏘,忌庸俗软腐。”
(5).婉转貌。 宋 丘崈 《夜行船·越上作》词:“恣乐追凉日暮,簫鼓月明人去,犹有清歌迢逓,声在芰荷深处。”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携琴,一人奏繁华令相和,风雷疾转,泉漏铿锵……最动人处却在抑扬迢递间写得人心弦上的言语。”
(6).连绵不绝貌。 南朝 梁 沉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逓,翠华葳蕤。” 唐 杨巨源 《送绛州卢使君》诗:“朱栏迢递因高胜,粉堞清明欲下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山围草木翠烟平,迢遰新城接旧城。”
(7).时间久长貌。 唐 韦应物 《春宵燕万年吉少府南馆》诗:“河汉上纵横,春城夜迢递。” 唐 元稹 《古决绝词》之三:“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彻。有此迢递期,不如死生别!”
见“ 迢递 ”。
[琼花行]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琼花行]称为
(1) 叫做
商品的普通销售价格称为市价
(2) 用明确的名称、术语或措词把…叫做
这四部分在图上被称为A,B,C和D
[琼花行]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琼花行]三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2)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3) 三个月
宋代,楼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