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_魏了翁 | 宋代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作者:魏了翁 朝代:宋代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原文

乐莫乐良朋,同胞瀛海内。
矧复聚此州,此乐无乃太。
晨策披曾巅,夕篙汎晴濑。
羲和鉴余衷,为我祛宿霭。
空碧堕清镜,帝青倚高盖。
明矑照鸥心,遐思绝鹏背。
信知好乾坤,不出天地外。
人生两仪间,豁豁如许大。
万古同一流,谁能与心会。
丁宁黄头郎,为我勉乘载。
直下涪武江,合处看重兑。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诗词问答

问:《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的作者是谁?答:魏了翁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魏了翁的名句有哪些?答:魏了翁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参考注释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良朋

好友。《诗·小雅·常棣》:“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一:“ 沉 宋 裁辞矜变律, 王 杨 落笔得良朋。”《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 续范亭 《登高望林老叶参谋长不至》诗:“闻道 延安 多集会,良朋不至秋风来。”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同胞

指同一国家或同一民族的人

台湾同胞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海内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海内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大乱。——《资治通鉴》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无乃

表示委婉反问。不是;岂不是

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曾巅

亦作“ 曾颠 ”。高山之顶。曾,通“ 层 ”。《文选·谢灵运<过始宁墅>诗》:“葺宇临迴江,筑观基曾巔。” 刘良 注:“曾,高也。” 唐 杜甫 《课伐木》诗:“青冥曾巔后,十里斩阴木。” 清 魏源 《华山诗》之二:“遗众竚曾颠,骤觉此身易。”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羲和

(1). 羲氏 和 和氏 的并称。传说 尧 曾命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两对兄弟分驻四方,以观天象,并制历法。《书·尧典》:“乃命 羲 和 ,钦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2).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楚辞·离骚》:“吾令 羲和 弭节兮,望 崦嵫 而勿迫。” 王逸 注:“ 羲和 ,日御也。”《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天文训》:“爰止 羲和 ,爰息六螭,是谓悬车。”原注:“日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御之。”

(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太阳的母亲。《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 甘水 之间,有 羲和之国 。有女子名曰 羲和 ,方浴日於 甘渊 。 羲和 者, 帝俊 之妻,生十日。”

(4).代指太阳。《后汉书·崔駰传》:“氛霓鬱以横厉兮,羲和忽以潜暉。” 李贤 注:“羲和,日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昼竞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餘耀。”

(5). 王莽 时主掌全国财赋的官吏。《汉书·王莽传中》:“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后汉书·鲁恭传》:“祖父 匡 , 王莽 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宿霭

久聚的云气。 唐 张籍 《新城甲仗楼》诗:“睥睨斜光彻,阑干宿靄浮。” 唐 韩愈 孟郊 《秋雨联句》:“安得发商飈,廓然吹宿靄。白日悬大野,幽泥化轻壒。” 宋 秦观 《沁园春·春思》词:“宿靄迷空,腻云笼日,昼景渐长。”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空碧

(1).犹澄碧。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野田田而虚翠,水湛湛而空碧。”

(2).指澄碧的水色。 唐 白居易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诗:“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3).指澄碧的天空。 五代 齐己 《自遣》诗:“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宋 秦观 《好事近·梦中作》词:“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 清 缪荃孙 《<宋元词四十家>序》:“孕幽想於流黄,激凉吹於空碧。”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清镜

明镜。 南朝 齐 谢朓 《冬绪羁怀示萧谘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髮。” 唐 杜甫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今晨清镜中,白閒生黑丝。”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明朝对清镜,衰鬢又逢春。”亦喻清澈的湖水。 宋 曾巩 《西湖一月二十日》诗:“漾舟明湖上,清镜照衰颜。”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帝青

(1).佛家所称的青色宝珠。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三:“帝青,梵言‘因陀罗尼罗目多’,是帝释寳,亦作青色,以其最胜,故称帝释青……目多,此云珠,以此寳为珠也。”

(2).指青天,碧空。 宋 王安石 《古意》诗:“帝青九万里,空洞无一物。” 宋 刘克庄 《满江红》词:“九万里,纤云收尽,帝青空阔。” 明 唐寅 《与朱彦明诸子同游保俶寺》诗:“登高新酒倾酇白,吊古空山涌帝青。”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高盖

(1).指高车。 汉 张衡 《东都赋》:“结飞云之袷輅,树翠羽之高盖。”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輈。” 宋 沉遘 《七言送句谌通判颍州》:“朱颜緑鬢出尘土,长缨高盖生清风。”

(2).对他人车驾的敬称。 明 徐渭 《与许口北书》:“昨漫往观煆,因佇柳下,思 叔夜 好此,久之不得其故。遂失候二公高盖,悚惶悚惶。”

(3).借指显贵者。 唐 顾况 《哭从兄苌》诗:“身终一骑曹,高盖者为谁?” 明 唐顺之 《赠王潼谷出守保定》诗:“不为 长城 寄,谁令高盖来。”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明矑

明亮的眼珠。 清 孙德祖 《哭舍妹》诗:“一双明矑悬春星,宛转索抱向阿兄。”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鸥心

指退隐者悠闲自在的心境。语本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此心吾与白鸥盟。” 明 袁宏道 《岁暮书怀得风字》之一:“树影溪纹路,鸥心鹤貌翁。” 明 张煌言 《和于湛之海上原韵》之三:“驯来龙性峥嶸在,狎罢鸥心汗漫行。”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遐思

长远的思念或指超时空的遐想,奇思幻想

遐思冥想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鹏背

(1).《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后以“鹏背”比喻已居或将居高位的人。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鹏背负天龟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 宋 李曾伯 《摸鱼儿·送窦制干赴漕趁班》词:“看精淬龙泉,厚培鹏背,自此要津去。”

(2).《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 太山 。”后因“鹏背”比喻高入云端的大山。 宋 苏轼 《次韵孙职方苍梧山》:“远託鼇头转沧海,来依鹏背负青天。” 金 元好问 《游天坛杂诗》之七:“空翠霏烟海浪深,鼇头鹏背半浮沉。不知脚底山多少,还尽平生未足心。”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信知

深知,确知。 唐 杜甫 《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太平广记》卷九九引 唐 唐临 《冥报记·李大安》:“於是叹异,信知圣教不虚,遂加崇信焉。”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两仪

(1).指天地。《易·繫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孔颖达 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金、木、水、火)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晋书·挚虞传》:“考步两仪,则天地无所隐其情;準正三辰,则悬象无所容其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乾坤:清者为乾,浊者为坤,人在中间相混。”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生矣。”

(2).借指君主的父母。《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又 安乐公主 承两仪之泽,履福禄之基,指 南山 以锡年,仰北辰而永庇。”

(3).指阴阳、男女。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 蕊珠仙子 也不很赞成女学,以为淆乱两仪,非天曹所喜。”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豁豁

(1).宽大貌。《诗·卫风·硕人》“施罛濊濊” 陆德明 释文引 汉 马融 注:“濊濊,大鱼网,目大豁豁也。”

(2).胸怀坦荡,开朗。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高僧谕》:“大丈夫儿须豁豁,莫学痴人受摩捋。” 宋 王安石 《祭杜待制文》:“公心豁豁,不置墙帷。”

(3).象声词。 阮章竞 《漳河水》诗:“更深夜半静悄悄,只听 黄河 流豁豁。”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如许

(1) 多么,这么

花儿美如许

(2) 如此多,那样多

这狗官竟贪污了如许资财

行路如许难,谁能不华发。——宋· 范成大《盘龙驿》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一流

(1).一类;同一类。 晋 葛洪 《抱朴子·穷达》:“或问一流之才而或穷或达,其故何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刘尹 道 桓公 鬢如反蝟皮,眉如紫石棱,自是 孙仲谋 、 司马宣王 一流人。”《红楼梦》第五八回:“ 藕官 因方纔护庇之情,心中感激,知他是自己一流人物。”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他俩一面吃,一面凑在一块儿,嘁嘁喳喳的说了半天。他两个本是一流子,一说就合辙。”

(2).第一等。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故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

(3).一个流派。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农而可列於九流也,则如 孙 吴 之兵, 计然 白圭 之商, 扁鹊 之医,亦不可不为一流。”

(4). 王莽 时银币的一种单位。《汉书·食货志下》:“ 朱提 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心会

心中领会。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説。”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生问曰:‘别来无恙否?’ 鶯鶯 不言而心会。”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丁宁

叮咛,反复地嘱咐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黄头郎

(1). 汉 代掌管船舶行驶的吏员。后泛指船夫。《史记·佞幸列传》:“﹝ 邓通 ﹞以濯船为黄头郎。” 裴駰 集解:“ 徐广 曰:‘著黄帽也。’《汉书音义》曰‘善濯船池中也。一説能持擢行船也。土,水之母,故施黄旄於船头,因以名其郎曰黄头郎。’”《汉书·佞幸传·邓通》引此文, 颜师古 注:“土胜水,其色黄,故刺船之郎皆著黄帽,因号曰黄头郎也。” 唐 李贺 《黄头郎》诗:“黄头郎,捞拢去不归。”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两黄头郎,意甚閒暇,前者以招,后者以柁,指东则侧西,向左则掉右,不言而喻,循水石之曲折,瞬息百里,如泛安流。”

(2). 汉 代掌管船舶行驶的吏员。后泛指船夫。《史记·佞幸列传》:“﹝ 邓通 ﹞以濯船为黄头郎。” 裴駰 集解:“ 徐广 曰:‘著黄帽也。’《汉书音义》曰‘善濯船池中也。一説能持擢行船也。土,水之母,故施黄旄於船头,因以名其郎曰黄头郎。’”《汉书·佞幸传·邓通》引此文, 颜师古 注:“土胜水,其色黄,故刺船之郎皆著黄帽,因号曰黄头郎也。” 唐 李贺 《黄头郎》诗:“黄头郎,捞拢去不归。”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两黄头郎,意甚閒暇,前者以招,后者以柁,指东则侧西,向左则掉右,不言而喻,循水石之曲折,瞬息百里,如泛安流。”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直下

(1).径直趋赴。《晋书·陶回传》:“ 峻 知 石头 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 小丹阳 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

(2).谓径直实行下去。《朱子全书·孟子一》:“ 孟子 见人,即道性善,称 尧 舜 ,此是第一义。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更无一毫人欲之私,做得病痛。”

(3).直接下达。《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胡三省 注:“时租庸使帖下诸州调发,不关节度观察使,谓之直下。”

(4).垂直向下;向下。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宋 范成大 《燕子坡》诗:“大山如墙缺,小山如塜纍,众山直下看,方知此峯危。”《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 皇甫松 去衣架上取下一条绦来,把妮子缚了两隻手,掉过屋梁去,直下打一抽,吊将妮子起去。”

(5).下面,底下。 唐 白居易 《海漫漫》诗:“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元 无名氏 《天净沙》:“梦儿里分明见他,客窗直下。觉来依旧天涯。”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来到这个三叉路口,不知那条路往 中山 去,因此就在这枯杨直下,歇息一回。”

(6).谓直系下传。 唐 欧阳詹 《许州送张中丞》诗:“ 孙 吴 去后无长策,谁敌 留侯 直下孙。” 唐 欧阳詹 《送郭秀才应举》诗:“ 并州 细侯 直下孙,才应秋赋怀 金门 。”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看重

(1) 重视

看重实践经验

(2) 对他估计过高

问题看重了

,

  • 【又谢申之示诗卷】_楼钥 | 宋代
  • 【又谢申之示诗卷】_楼钥 | 宋代 >> 【又谢申之示诗卷】_楼钥 | 宋代...

  • 【游惠山观第二泉】_曹彦约 | 宋代
  • 【游惠山观第二泉】_曹彦约 | 宋代 >> 【游惠山观第二泉】_曹彦约 | 宋代...

  • 【句】_周式 | 宋代
  • 【句】_周式 | 宋代 >> 【句】_周式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