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南城]南城原文
道旁古南城,城废存土阜。
云米拒契丹,筑此夹河守。
和金计灭辽,唇齿患互受。
外夷尚知此,小利目前取。
讵惟失河北,汴亦不能有。
国势成积弱,况复政多咎。
方士及权奸,岂堪偻指数。
虚内乃贪外,屋丰阒家蔀。
五国固其宜,炯戒传不朽。
[南城]诗词问答
问:南城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南城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南城]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一
2. 谓高丽对宋使言
[南城]参考注释
[南城]土阜
犹土丘。《宋史·魏胜传》:“ 胜 矢尽,救不至,犹依土阜为阵。”《元史·仁宗纪二》:“乙丑, 秦州 成纪县 山移……平地突出土阜,高者二三丈,陷没民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南顶》:“庙虽残破,而河中及土阜上皆有亭幛席棚,可以饮食坐落。” 何其芳 《雨前》:“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
[南城]契丹
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四至五世纪时在今辽河上游游牧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南城]唇齿
(1) 唇和齿的合称
(2) 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靠
吴、 蜀乃唇齿也。——《三国演义》
(3) 议论
怀着个临月身子,只管往人家里撞来撞去的,交人家唇齿。——《 * 》
[南城]外夷
亦作“ 外彝 ”。指外族。也指外国或外国人。《汉书·萧望之传》:“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此则羈縻之谊,谦亨之福也。”《汉书·叙传下》:“西南外夷,种别域殊。”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谢恩赐吐蕃信物银器锦綵等状》:“今蒙重赐,益荷圣慈,况来自外夷,知德广之所及。” 明 张鼎思 《代醉编·奇节》:“其人得疾,既篤,谓 崔 曰:‘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梁尚书》:“其一人望见 梁公 ,股栗伏地,比至称病不謁, 梁 怪之,勒令出见,一见怒甚,即核其交通外彝,侵冒军实罪状,劾而杀之。”参见“ 外族 ”。
[南城]小利
(1).小利益。《论语·子路》:“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清 周凯 《青盐叹》:“细民无知狃小利,甘食白盐不食青。” 曹靖华 《前沿风光无限好》:“小我服从大我,小利服从大利。”
(2).即小李。扒手。《负曝闲谈》第九回:“ 周劲斋 望身上一摸,一只四喜袋不知去向…… 贾子蛰 忙问可是给小利偷了东西去。”
[南城]目前
当前,现在
目前我掌握的材料
[南城]河北
(1).泛指 黄河 以北的地区。《穀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温 , 河 北地。”《淮南子·齐俗训》:“道德之论,譬犹日月也, 江 南、 河 北不能易其指,驰騖千里不能易其处。”《南史·谢灵运传》:“﹝ 谢灵运 ﹞将行,上书劝伐 河 北。”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诗:“ 河 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2).省名。别称 冀 。省会 石家庄市 。
[南城]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南城]国势
一个国家发展的总态势;国力
国势衰微
[南城]积弱
长时间形成的衰弱状况
积弱不振
[南城]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南城]方士
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的术士
范君固非方士者流也。——明· 顾炎武《复庵记》
[南城]权奸
亦作“ 权姦 ”。指弄权作恶的奸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诛韩本末》:“且吾自诛权姦耳,而函首以遗之。” 明 李贽 《关王告文》:“盖公以正大之气压狐媚之孤,虽不逆料其诈,而呼风震霆,犹足破权奸之党。”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三·结衔》:“古来权奸,如出一辙。”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册第一章二:“﹝ 唐玄宗 ﹞并且用人唯亲,把政权交给 李林甫 、 杨国忠 一类权奸。”
见“ 权奸 ”。
[南城]指数
(1) 与一特定时间当作100的数量相比的表示数量变动的数字(如成本物价或生产量)
(2) 写在一个数学符号、数学式或量的右上角的一个符号,用以指示应完成的某种数学运算
[南城]炯戒
(1) 十分明显的警戒或鉴戒
所以昭炯戒。——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也作[炯诫]
[南城]不朽
存在于人类的记忆或记载中
人类愿望通过他的行动而不朽,这是建立金字塔的特征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