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宫词(一百三首)·其九十八】作者:周宪王 朝代:明代
[元宫词(一百三首)·其九十八]原文
元统年来诏敕殷,中书省里事纷纭。
昨朝传出宫中旨,江浙支盐数万斤。
[元宫词(一百三首)·其九十八]诗词问答
问:《元宫词(一百三首)·其九十八》的作者是谁?答:周宪王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周宪王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宪王
[元宫词(一百三首)·其九十八]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元宫词(一百三首)·其九十八]参考注释
[元宫词(一百三首)·其九十八]元统
(1).谓刺史所治范围。 南朝 宋 鲍照 《谢随恩被原疏》:“即日被曹宣命,元统内外五刑以下,浩泽盪汰,臣亦预焉。”
(2).统帅。《宋书·衡阳文王义季传》:“彼为元统,士马桓桓,既不怀发,连被意旨,犹復逡巡。”
[元宫词(一百三首)·其九十八]诏敕
亦作“詔勅”。1.皇帝下令。《后汉书·冯勤传》:“ 勤 母年八十,每会见,詔勑勿拜,令御者扶上殿。”
(2).诏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安 和 政弛,礼阁鲜才,每为詔敕,假手外请。” 宋 苏洵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如曰詔敕已行,制度已定,虽知不便而不可復改,则此又过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窃臣等伏读连日詔敕, 武昌 不守,大军南下,惊心动魄。”
[元宫词(一百三首)·其九十八]中书省
官署名。始设于魏晋,是奉皇帝意旨掌机要、发政令的中央机构。隋代改为内史省、内书省。至唐代,国家政令由中书省制定,经门下省审复,交尚书省执行。元代废门下、尚书两省,由中书省总领百官,成为国家政务中枢。明初袭元制,1380年中书省被革去。
[元宫词(一百三首)·其九十八]纷纭
(1)
(2) 众多而杂乱
众说纷纭
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众多的样子,引申为罗唆,找麻烦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元宫词(一百三首)·其九十八]昨朝
昨天;昨晨。 唐 高适 《同群公秋登琴台》诗:“静然顾遗尘,千载如昨朝。” 吴组缃 《山洪》二:“你昨朝不是到镇上打桐油去了吗?”
[元宫词(一百三首)·其九十八]中旨
(1).皇帝的诏谕。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乃詔陪侍,奉述中旨。” 唐 罗隐 《使者》诗:“使者衔中旨,崎嶇万里行。” 清 蓝启肃 《送郭华野总制湖广》诗:“中旨纔传出 汉 宫,直教欢喜到儿童。”
(2). 唐 宋 以后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今奉太后中旨,有命学士草废立令。”《宣和遗事》前集:“ 贯 ( 童贯 )由此恃功,稍专军政,选置将吏,皆取中旨,不復关朝廷矣。”《明史·邹智传》:“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符合君主的意旨。《史记·商君列传》:“ 鞅 復见 孝公 ,益愈,然而未中旨。”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起予圣怀,发言中旨。”
[元宫词(一百三首)·其九十八]盐数
盐税的额数。《宋史·食货志下三》:“ 皮公弼 盐法,酌前后两池所支盐数,岁以二百三十万緡为额。”《元史·食货志四》:“每年以 河间 盐,令有司於五月预给京畿郡县之民,至秋成,各验盐数输草,以给京师秣马之用。”
元宫词,周宪王,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