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答洛阳主人】_陈子昂 | 唐代

【答洛阳主人】作者:陈子昂 朝代:唐代

[答洛阳主人]答洛阳主人原文

平生白云志。
早爱赤松游。
事亲恨未立。
从宦此中州。
主人亦何问。
旅客非悠悠。
方谒明天子。
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
三陟平津侯。
不然拂衣去。
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
倾侧且沈浮。

[答洛阳主人]诗词问答

问:答洛阳主人的作者是谁?答:陈子昂
问:答洛阳主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答洛阳主人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陈子昂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子昂

全唐诗:卷83_19

[答洛阳主人]参考注释

[答洛阳主人]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答洛阳主人]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答洛阳主人]赤松

(1).即 赤松子 。(1)《楚辞·远游》:“闻 赤松 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韩非子·解老》:“ 赤松 得之,与天地统。” 汉 王充 《论衡·无形》:“ 赤松 、 王乔 ,好道为仙,度世不死。”参见“ 赤松子 ”。(2)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落帆 金华 岸, 赤松 若可招。”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记》:“ 金华县 有 赤松涧 , 赤松子 游 金华山 ,以火 * 而化。”又引《浙江通志》:“ 金华县 北有 赤松山 ,相传 黄初平 叱石成羊处。 初平 号 赤松 ,故山以是名。”参见“ 赤松子 ”。

(2).亦作“ 赤诵 ”。复姓。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吾姓为 赤松 ,名 时乔 ,字 受纪 。”《宋书·符瑞志上》作“赤诵”。

(3).常绿乔木,树皮较薄,淡黄红色。木材质粗,较坚韧,供建筑、造纸等用,树干可采松脂。又为观赏树。

[答洛阳主人]从宦

(1).犹言做官。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伟长 从宦於 青 土。” 唐 武元衡 《兵行褒斜谷作》诗:“矢槖弧室岂领军,儋爵食禄由从宦。”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士大夫捐亲戚,弃坟墓,以从宦於四方者,宣力之餘,亦欲取乐,此人之至情也。”

(2).指家属跟随在任内。 清 曾国藩 《陈岱云妻易安人墓志铭》:“吾妻从宦五年,既殁而敛,求衵衣,无一完者,吾之贫可知也。”

[答洛阳主人]中州

旧指居全国中心的今河南省一带;中原

[答洛阳主人]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答洛阳主人]何问

大声斥问。何,通“ 呵 ”。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刘公墓志铭》:“两界耕桑交跡,吏不何问。”

[答洛阳主人]旅客

(1) 临时客住在外的人

旅客登记处

(2) 旅行者

出境旅客

[答洛阳主人]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答洛阳主人]天子

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归来见天子。——《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子坐明堂。

[答洛阳主人]清宴

见“ 清燕 ”。

见“ 清晏 ”。

[答洛阳主人]良筹

良策。 唐 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诗:“方謁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元 王恽 《滹沱秋涨行》:“河防久废不復古,惟预揵治为良筹。” 明 张居正 《答蜀中开府谭二华书》:“ 老氏 至训,渊鱼不察。 定远 良筹,在门下加之意焉。”

[答洛阳主人]连城璧

价值连城之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惠文王 时,得 楚 和氏 璧。 秦昭王 闻之,使人遗 赵王 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后用以指极珍贵的东西。 晋 张载 《拟四愁诗》之二:“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金 元好问 《论诗绝句》之十:“ 少陵 自有连城璧,争奈 微之 识珷玞。”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一:“先生在日,当世已称得片纸如得连城璧,今日岂易多得。”亦作“ 连城玉 ”、“ 连城璞 ”。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五:“欲竞连城玉,翻徵缩酒茅。” 元 无名氏 《九世同居》第一折:“你为人要比连城玉,济时须作擎天柱。” 柳亚子 《次韵答左海少年》:“盲心畴识连城璞,长夜空怀照乘珠。”

[答洛阳主人]三陟

(1).《诗·周南·卷耳》有“陟彼崔嵬,我马虺隤”、“陟彼高冈,我马玄黄”、“陟彼砠矣,我马瘏矣”三句,故后人合称“三陟”,形容旅途辛劳。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嗟予怨行役,三陟穷晨暮。”

(2).三次升官。《魏书·常景传》:“ 柳下 三黜,不愠其色; 子文 三陟,不喜其情。”

[答洛阳主人]平津

(1).坦途;大道。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平津苟不由,栖迟詎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唐 昙翼 《招隐》诗:“连峯数千里,修林带平津。”

(2).古地名。 汉 时为 平津邑 , 武帝 封丞相 公孙弘 为 平津侯 ,即此。后多用为典,亦以泛指丞相等高级官僚。 前蜀 贯休 《酬韦相公见寄》诗:“空讽 平津 好珠玉,不知更得及门么?” 宋 欧阳修 《寄题相州荣归堂》诗:“不须授简樽前客,好学 平津 自有文。” 清 吴伟业 《东莱行》诗:“侍中叩阁数彊諫,上书对仗弹 平津 。”

(3).旧时 北平 (今 北京 、 天津 )的并称。 茅盾 《欢迎古物》:“ 平 津 尚未陷落,而古物已经装箱待运。”

[答洛阳主人]不然

(1)

不是这样,并非如此

其实不然

(2)

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否定对方的话

不然,事情没有那样简单

(3)

否则,表转折,不这样做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或情况

我得早点去,不然就赶不上大车了

(4)

否则

要去就别迟到,不然,就甭去了

[答洛阳主人]拂衣

(1).提起或撩起衣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 杜预 注:“拂衣,褰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难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

(2).挥动衣服。形容激动或愤激。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孔 慨然曰:‘……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 唐 谷神子 《博导志·崔玄微》:“ 醋醋 怒曰:‘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那班门客才晓得他是 崔 魏 逆党,不待曲终,拂衣散尽。”

(3).振衣而去。谓归隐。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进不能见危授命,忘身殉国;退不能辞粟 首阳 ,拂衣高谢。”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唐 王维 《送张五归山》诗:“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世态纷紜,半生尘里朱颜老;拂衣不早,看罢傀儡闹。”

[答洛阳主人]海上

(1).海边;海岛。《吕氏春秋·恃君》:“ 柱厉叔 事 莒敖公 ,自以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公孙弘 ﹞家贫,牧豕海上。”《后汉书·荀爽传》:“﹝ 荀爽 ﹞后遭党錮,隐於海上,又南遁 汉 滨。”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予家海上,园亭中喜种杂花。”

(2).指湖滨。《文选·江淹<恨赋>》:“迁客 海 上,流戍 陇 阴。” 李善 注引《汉书》:“ 匈奴 乃徙 苏武 北海 上无人处。”

(3).海面上。《汉书·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 南朝 梁 沉约 《夕行闻夜鹤》诗:“愍海上之惊鳧,伤云閒之离鹤。”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意超海上鹰,运跼辕下驹。”

(4).指 上海 。犹言 沪 上。《海上花列传》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来,南部烟花日新月盛。”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壬寅春,旅 沪 志士 馀杭 章炳麟 ……因联络 海 上有志之士,发起中国教育会为策动机关。”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吾闻 海 上诸君子,发大愿合大力,既賡续此报,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尝不为之距跃三百,喜而不寐也。”

[答洛阳主人]当代

目前这个时代

[答洛阳主人]倾侧

倒向一侧,倾斜

盆器倾侧。——《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突如其来一股逆流使船倾侧

[答洛阳主人]沈浮

亦作“沉浮”。1.在水上出没。语出《诗·小雅·菁菁者莪》:“汎汎杨舟,载沉载浮。”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无故沉浮於波涛之间,倒屣於埃尘之中,遨集京邑,交关贵游。” 唐 曹松 《岳阳晚泊》诗:“白波争起倒,青屿或沉浮。”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一:“鱼鸟沉浮,水木明瑟。”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换了六回松明之后,那老鼠已经不能动弹,不过沉浮在水中间,有时还向水面微微一跳。”

(2).升降起伏。引申为盛衰、消长。《庄子·知北游》:“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淮南子·原道训》:“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俛仰。” 高诱 注:“沉浮,犹盛衰。” 唐 李远 《闲居》诗:“尘事久相弃,沉浮皆不知。” 清 纳兰性德 《於中好》词:“惊节序,叹沉浮,穠华如梦水东流。” 茅盾 《创作生涯的开始》:“当初并无很大的计划,只觉得从‘五卅’到大革命这个动荡的时代,有很多材料可以写,就想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些人物--小资产阶级的青年知识分子,写他们在大革命洪流中的沉浮,从一个侧面来反映这个大时代。”

(3).喻飘忽不定。 明 陈海樵 《集贤宾·赠刘姬》套曲:“青天明月,圆缺几番愁,何似俺恩情长聚首,笑他们杨花心性太沉浮。”

(4).谓趋时随俗,随波逐流。《史记·游侠传序》:“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於世,岂若卑论儕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晋书·文苑传·王沉》:“﹝ 王沉 ﹞少有俊才,出於寒素,不能随俗沉浮,为时豪所抑。”《新唐书·牛仙客传》:“﹝ 牛仙客 ﹞为相谨身无它,与时沉浮,唯唯恭愿。”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马天来 ﹞不事脩饰,麻絛草屨,沉浮閭里,殊无朝士风。”

(5).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洪乔 作 豫章郡 ,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因以“沉浮”谓书信没有送达。 明 高启 《寄家书》诗:“底事乡书累自修?路长唯恐有沉浮。” 清 顾炎武 《与人书》:“屡有札与舟公託其致感,而未见一报,岂其移寓,或 石头 之沉浮耶?”

(6).众多。《文选·扬雄〈长杨赋〉》:“英华沉浮,洋溢八区。” 李善 注:“沉浮。言多也。”一说为轻重得中。 吕向 注:“沉浮,言轻重得中。”

[答洛阳主人]诗文赏析

主人亦何( 一作何发 )问。

,

  • 【寒食还陆浑别业】_宋之问 | 唐代
  • 【寒食还陆浑别业】_宋之问 | 唐代 >> 【寒食还陆浑别业】_宋之问 | 唐代...

  • 【言怀】_李群玉 | 唐代
  • 【言怀】_李群玉 | 唐代 >> 【言怀】_李群玉 | 唐代...

  • 【春尽独游慈恩寺南池】_赵嘏 | 唐代
  • 【春尽独游慈恩寺南池】_赵嘏 | 唐代 >> 【春尽独游慈恩寺南池】_赵嘏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