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赋惜小骢二首】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再赋惜小骢二首]再赋惜小骢二首原文
骏驶元奇崛,驯良蔑等伦。
穷途曾尽力,徒步始伤神。
未易营阿堵,何由肖乞银。
佛书端可信,当复转人身。
[再赋惜小骢二首]诗词问答
问:再赋惜小骢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再赋惜小骢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
[再赋惜小骢二首]参考注释
[再赋惜小骢二首]奇崛
奇特;奇拔
山势奇崛
[再赋惜小骢二首]驯良
温顺善良
[再赋惜小骢二首]等伦
同辈;同类。亦谓与之同等或同类。《汉书·甘延寿传》:“少以良家子善骑射为羽林,投石拔距絶於等伦。” 唐 黄滔 《祭南海南平王》:“毕云龙之契会,与龟鹤而等伦。”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令八旗子弟驻防各省,另为内城以处之,若 江寧 ,若 成都 ,若 西安 ,若 福州 ,若 杭州 ,若 镇江 等处,虽閲年二百有奇,而 满 自 满 , 汉 自 汉 ,不相错杂,盖显然有贱族不得等伦於贵族之心。” 郭沫若 《毛主席永在》诗之一:“伟哉领袖万民亲,改地换天絶等伦。”
[再赋惜小骢二首]穷途
路已走到尽头,比喻处境艰危
[再赋惜小骢二首]尽力
竭尽全力
尽力相助
[再赋惜小骢二首]徒步
(1) 用脚行走
徒步则汗出。——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徒步入华山。—— 明· 顾炎武《复庵记》
徒步行军
(2) 平民的代称。古时平民外出无车,故称
集中营内,多为徒步
(3) 步兵
[再赋惜小骢二首]伤神
(1) 耗损精神
做这事真够伤神的
(2) 伤心
黯然伤神
[再赋惜小骢二首]未易
不易;难于。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僕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夫街谈巷説,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今观诸联句诗,凡 昌黎 与 东野 联句,必字字争胜,不肯稍让……要之二人工力悉敌,实未易优劣。”
[再赋惜小骢二首]阿堵
俗指银钱
任是亲儿女,还随阿堵移。——《二刻拍案惊奇》
[再赋惜小骢二首]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再赋惜小骢二首]乞银
鲜卑 语称马。 宋 文同 《骢马》诗:“鬐鬣拥如云,西人号乞银。”
[再赋惜小骢二首]佛书
佛典。 唐 严维 《赠别至弘上人》诗:“年老从僧律,生知解佛书。”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无相无作’,虽出佛书,然 荆公 《字説》尝引之,恐亦可用。” 明 张萱 《疑耀·佛书入中国》:“世但知佛书自 汉明帝 时始入中国,不知 秦 之先,中国已有其书。” 清 叶矫然 《龙性堂诗话初集》:“ 杜公 诗出入变化佛书,絶无痕跡。”
[再赋惜小骢二首]可信
可以相信;可以信赖
[再赋惜小骢二首]人身
人的身体;亦指人的行为、名誉等,是法律意义上的名词
人身伤害罪
宋代,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