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韘】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古玉韘]古玉韘原文
古玉实今韘,今韘犹古名。
古韘不适用,钩弦艰挽盈。
名实两俱收,四鍭如树呈。
何异序嘉宾,行苇咏岐京。
[古玉韘]诗词问答
问:古玉韘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古玉韘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古玉韘]注释
1.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五
2. 汉玉古韘今颇有但其制椭而细以为文玩则可钩弦发羽未若今韘之胜劲弓也
[古玉韘]参考注释
[古玉韘]适用
符合客观条件的要求,适合应用
这个新的种植法对我们这个地区很适用
[古玉韘]钩弦
(1).射箭挽弦时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的象骨套子。《诗·小雅·车攻》“决拾既佽” 毛 传:“决,鉤弦也。” 朱熹 集传:“决,以象骨为之,著於右手大指,所以鉤弦开体。”
(2).见“ 钧弦 ”。
[古玉韘]名实
名称与实际:名实相符|深察名实。
[古玉韘]何异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与某物某事没有两样。 汉 贾谊 《鵩鸟赋》:“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 晋 张协 《七命》:“今公子违世陆沉,避地独窜……愁洽百年,苦溢千岁,何异促鳞之游汀泞,短羽之栖翳薈。”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八:“岁暮等沦落,何异蒿与蓬?” 毛 * 《向 * 的十点要求》:“以此制宪,何殊官样文章。以此行宪,何异 * 。”
[古玉韘]嘉宾
佳宾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古玉韘]行苇
路旁的芦苇。《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按,古文 毛 序以为泛言 周 王朝先世之忠厚,今文三家遗说则以为专写 公刘 的仁德。后遂用为仁慈的典实。多用于称颂朝廷。 汉 班彪 《北征赋》:“慕 公刘 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 晋 慧远 《答何镇南》:“上极行苇之仁,内匹 释迦 之慈。”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况我国家仁敷行苇,泽霈漏泉。”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宗室宴》:“ 乾隆 甲子,上宴王公及近支宗室百餘人於 丰泽园 ,更其殿名 惇叙殿 ,以示行苇燕毛之意。”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