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原文
迸珠泉畔真珠船,乘舟至此小留连。
舟固为行船为止,孰名孰实孰因缘。
古德曾闻倾栲栳,船以载之盛未了。
青山碧水自古今,较量是非宁见道。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诗词问答
问:《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三
2. 平声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参考注释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珠泉
(1).泉的美称。 南朝 梁 沉约 《高松赋》:“擢柔情于黄圃,涌宝思於珠泉。”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喜雨赋》:“漼如银汉之屑落,散似珠泉之歕浇。”
(2). 武夷山 泉名。 清 董天工 《武夷山志》卷十五:“水帘洞……巖顶有水曰 珠泉 ,自上泻下,随风飘洒,状如珠帘。”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真珠船
用真珠装饰的船。比喻极珍贵的事物。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经说》:“ 王微之 云:‘观书每得一义,如得一真珠船。’” 清 张遂辰 《<书影>跋》:“今 櫟园先生 《因树屋书影》出,采风论世,辨诬正伪,皆足羽翼经史,精确切用,渊雅可传;洵百家之真珠船,一代之名山业也。”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至此
(1) 到此
你领着他们向前走,至此停下
(2) 到此时
至此,共有五十个人报名
(3) 达到这种情形
事情缘何至此?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留连
不愿意离开
留连忘返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行船
通行船只;驾驶船只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为止
截止;终止
迄今为止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因缘
(1) 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其结果的条件
洒家在五台山真长老处,学得说因缘,便是铁石人也劝得他转。——《水浒传》
(2) 缘分
他俩真有因缘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古德
佛教徒对年高有道的高僧的尊称。《景德传灯录·诸方广语》:“先贤古德,硕学高人,博达古今,洞明教网。”《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仙官謫降,便是古德转生。”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栲栳
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
只见那小猴子挽着个柳笼栲栳在手里,籴米归来。——《水浒传》
栲栳圈:像笆斗那样的圆圈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未了
(1) 没有了却、结束
未了的心事
(2) 漫漫,没有终点
未了的欠债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碧水
绿水。 南朝 梁简文帝 《采莲曲》:“桂檝兰橈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唐 李白 《早春寄王汉阳》诗:“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五代 和凝 《小重山》词:“御沟澄碧水,转池塘,时时微雨洗风光。” 元 戴表元 《苕溪》诗:“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自古
(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较量
通过比赛或打仗等方式分出双方高低上下
较量功夫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是非
(1) 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是非问题
(2) 口舌;纠纷
搬弄是非
(3) 评论;褒贬
不屑随人是非
[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咏]见道
洞彻真理;明白道理。《汉书·翼奉传》:“圣人见道,然后知王治之象,故画州土,建君臣,立律历,陈成败,以视贤者,名之曰经。”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诗有见道之言,如 梁元帝 之‘不疑行舫往,惟看远树来’; 庾肩吾 之‘只认己身往,翻疑彼岸移’;两意相同,俱是悟境。”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皮日休》:“是 日休 尝受 巢 伪官,何其失节若此!岂文人之心,能见道而不能守,固如是耶?”《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 玉格 这话,却是他读书见道的地方。”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