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作者:唐寅 朝代:明代
[无题]无题原文
便纵拼争反下游,随波逐浪讵惭愁。
庸夫碌碌惟虚灭,烈士昂昂岂罢休。
说法双关如此乐,听诗万首向何忧。
孤芳自赏雕虫老,兴尽尘封故纸楼。
[无题]诗词问答
问:无题的作者是谁?答:唐寅
问:无题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唐寅的名句有哪些?答:唐寅
[无题]参考注释
[无题]拼争
拼搏;尽全力争夺
缺乏与世界强队拼争的身体条件
[无题]下游
(1) 河流接近出口的部分,亦指下游附近的地区
(2) 比喻落后的地位
[无题]随波逐浪
(1).随着波浪飘荡。《三国演义》第七四回:“四面八方,大水骤至;七军乱窜,随波逐浪者,不计其数。”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我在 渤海 里打鱼,遇着海风把我吹出了大海,我便随波逐浪,昼夜漂流。”
(2).颠沛貌。 唐 白居易 《浪淘沙》词之六:“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生还有几家?”
(3).犹言随波逐流,随大流。 明 唐顺之 《答吕沃州书》:“盖世人病痛,多缘随波逐浪,迷失真源。”《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这样没主意,随波逐浪的人,不打他更打那个?”
(4).谓同行同止。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详察这生分女作歹为非,更和这忤逆男随波逐浪。”
[无题]庸夫
平庸的人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
[无题]碌碌
(1) 多石头
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老子》
(2) 平庸无能
碌碌庸才
(3) 忙碌,有许多事要做
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红楼梦》
(4) 车转滚动声
[无题]烈士
(1)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烈士纪念碑
(2) 有抱负、志向高远的男子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无题]昂昂
(1) 人的气势高昂,精神奋发
(2) 形容气度不凡的样子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 皋之业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无题]罢休
(1) 停止;了结;作罢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2) 休息
收拾了罢休
[无题]说法
(1) 指说话所用的词
换个说法,他也许能接受
(2) 说出的想法;看法
[嘴上 * ,办事不牢]是一种不全面的说法
(3) 讲说的方法
[无题]双关
(1) 汉语修辞格之一。字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含着另一个意思
双关语
一语双关
(2) 把一个思想或一个对象在心理上同时跟通常不认为有联系的两个领域联系起来
[无题]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无题]孤芳自赏
比喻人品清高,性情孤傲,独自欣赏自认为出众绝伦的那一套
虽无咏絮清才,却抱孤芳自赏。——清· 玉瑟斋主人《血海花》
作家写书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为了建设精神文明,在读者中产生影响
[无题]雕虫
(1).比喻从事不足道的小技艺。常指写作诗文辞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责风轨,莫益劝戒。此 扬子 所以追悔於雕虫,貽誚於雾縠者也。” 唐 李贺 《南园》诗之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清 曾国藩 《致刘孟容书》:“今世雕虫小夫,既溺於声律繢藻之末,而稍知道者,又谓读圣贤书,当明其道,不当究其文字。”
(2).指诗文词赋。《北齐书·邢邵传》:“ 邵 雕虫之美,独步当时。”《隋书·薛道衡传》:“ 江 东雅好篇什, 陈 主尤爱雕虫。”参见“ 雕虫篆刻 ”。
(3).比喻技艺低下。《水浒传》第六三回:“大刀 闻达 不知量,狂言逞技真雕虫!”
彫蟲:指写作诗文辞赋。《北史·薛道衡传》:“ 江 东雅好篇什, 陈主 尤为彫虫, 道衡 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 唐 张说 《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 长卿 消渴,觉含毫之转迟; 子云 老大,见彫虫之都废。”参见“ 彫虫篆刻 ”。
[无题]尘封
指物品放置过久,覆满灰尘
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
[无题]故纸
(1).旧纸。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用故纸糊席曝之,夜乃勿收,令受霜露。”《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箇祇因惜字纸拾得一张故纸,合成一大段佛门中因缘。” 清 戴名世 《<意园制义>自序》:“偶於破麓故纸之中检出,淘汰其十二三,存其可观者三百篇。”
(2).指积年的文牍簿册。《北齐书·韩轨传》:“安能作刀笔吏,返披故纸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六科廊章奏》:“此皆积年堆弃残帙、各衙门紧要章奏及四夷番文,共十三万二千餘本……此等无用故纸,正合付一炬。”
(3).指古书旧籍。 宋 杨万里 《题唐德明建一斋》诗:“平生刺头钻故纸,晚知此道无多子。”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诗肠搜苦白头生,故纸尘昏枉乞灵。” 清 黄遵宪 《杂感》诗:“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
唐寅,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