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原文
至止非遥居近圣,略同皇祖此先来。
在川水出首成泗,落甸山犹尾是陪。
所愧豫游为度耳,设云钻仰末由哉。
不留寓意吾原惯,未免于斯低复徊。
[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诗词问答
问: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九十六
2. 近圣居亦八景之一
[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参考注释
[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略同
亦作“畧同”。大致相同。《汉书·平当传》:“﹝ 平当 ﹞文雅虽不能及 萧望之 、 匡衡 ,然指意略同。”《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徽 甚异之,称 统 当为 南州 士之冠冕”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 淄青 、 恒冀 两道,与 蔡州 气类略同。”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黄少保才识》:“公所对与其所预计畧同,以是尤敬服之。”
[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皇祖
(1).君主的祖父或远祖。《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孔 传:“皇,君也,君祖 禹 有训戒。”《仪礼·聘礼》:“孝孙某,孝子某,荐嘉礼于皇祖某甫。”《左传·哀公二年》:“曾孙 蒯聵 ,敢昭告皇祖 文王 ,列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 汉 张衡 《南都赋》:“皇祖止焉, 光武 起焉。” 明 孙传能 《剡溪漫谈·曾孙》:“今朝廷祭告宗庙,高祖而上,概称皇祖;自称皆孝玄孙,乃不称曾。”
(2).对已故祖父的敬称。《隶续·晋右军将军郑烈碑》:“遝至曾祖先生,皇祖徵君。”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伊皇祖之弱辰,逢时艰之孔棘。” 唐 韩愈 《祭十二兄文》:“惟我皇祖,有孙八人。惟兄与我,后死孤存。”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清 梁章鉅 《称谓录·亡祖》:“ 李习之 述其大父事状题曰《皇祖实録》。当时不以为怪;若施之近代,则犯大不韙矣。故古时称有不可通於今者,此类是也。”
[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先来
本来;原来。《百喻经·贫人作鸳鸯鸣喻》:“其夫先来常善能作鸳鸯之鸣。”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道是 洛京 人氏,先来曾 蒲州 居止。” 元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六出:“先来是奴心儿里闷,驀撞见伊。”
[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川水
江河之水。《汉书·李寻传》:“今 汝颍 畎澮皆川水漂踊,与雨水并为民害,此《诗》所谓‘爗爗震电,不寧不令,百川沸腾’者也。”《南齐书·五行志》:“人君不祷祀,简宗庙,废祭祀,逆天时,则雾水暴出,川水逆溢,坏邑軼乡,沉溺民人。”
[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出首
(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 軼 败, 悝 藏匿 軼 二子及妻,崎嶇经年。既而遇赦, 悝 携之出首。” 宋 岳飞 《申府乞添差田明状》:“ 王太尉 先与水战见阵,少却之后,有首领 田明 率众前来 荆湖南北路 安抚司出首。”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四折:“我蹅门进去,姦夫走脱,小人将妻子杀了,今来出首。” 梁斌 《红旗谱》五二:“请你从中奔走一下吧,三天以内要他们自行出首,我负责释放他们。”
(2).检举;告发。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姐姐休闹,比及你对夫人説呵,我将这简帖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水浒传》第二回:“银子并书都拿去了,望 华阴县 里来出首。”《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从部里发出文书来,把 卢信侯 放了,反把那出首的人问了罪。” 陶成章 《龙华会章程》:“譬如我们兄弟中有坏了良心,出首会中秘密的事件,我们是一定要劈死他的。”
[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豫游
犹游乐。 北周 庾信 《象戏赋》:“况乃豫游 仁寿 ,行乐 徽音 ;水影摇日,花光照林。” 唐 魏徵 《谏太宗十思疏》:“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 松乔 之寿。” 宋 曾巩 《和史馆相公上元观灯》:“九衢僊仗豫游归,宝烛星繁换夕暉。”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豫游推插柳,胜蹟是梳妆。”
[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钻仰
深入研求。语本《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刑昺 疏:“言夫子之道高坚,不可穷尽……故仰而求之则益高,钻研求之则益坚。” 汉 陈琳 《答东阿王笺》:“此乃天然异禀,非钻仰者所庶几也。” 宋 王禹偁 《送孙何序》:“服勤古道,钻仰经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世儒於此十三部,或焚膏继晷,钻仰终生,或锻鍊苛求,百端掊击。” 李详 《论桐城派》:“小亦钻仰先达,树义卓然。”
[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末由
无由。《论语·子罕》:“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汉 荀悦 《申鉴·政体》:“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四者不除,则政末由行矣。”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读之閎肆沉雄,浩乎 司马 之气矣。而左规右矩,一字增损末由也。” 鲁迅 《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时轮金刚法会募捐缘起》中有这样的句子:‘……非仗佛力之加被,末由消除此浩劫。’”
[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寓意
寄托或蕴含的意旨或意思
寓意深远
[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未免
(1) 实在是,不能不说是
你的发言未免长了些
(2) 不免
初次见面,未免有些拘束
[至泉林四叠旧作韵·其二]于斯
同“ 於此 ”。《楚辞·渔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於斯矣。”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汉 之得材,於斯为贵。”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国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