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十三首】作者:蔡格 朝代:宋代
[山居十三首]山居十三首原文
一雨秋凉爽气新,秋声栗栗转伤神。
根株半载培多少,倏忽流光不待人。
[山居十三首]诗词问答
问:山居十三首的作者是谁?答:蔡格
问:山居十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山居十三首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蔡格的名句有哪些?答:蔡格
[山居十三首]蔡格山居十三首 书法图
山居十三首书法作品
[山居十三首]参考注释
[山居十三首]一雨
(1).一场雨。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雨必以夜。” 唐 白居易 《答四皓庙》诗:“如彼旱天云,一雨百穀滋。” 宋 苏轼 《喜雨亭记》:“一雨三日,繄谁之力!” 许杰 《枉生女士》:“所谓‘终年皆是夏,一雨便成秋’者,便是指这种时候而言的。”
(2).佛经常以“一雨”喻教法;佛说一味之法,众生随机缘而有差别,如草木之于雨。《金刚三昧经·序品》:“犹如一雨润,众草皆悉荣,随其性各异。” 唐 皎然 《听素法师讲法华经》诗:“应机如一雨,谁不涤心尘。”
[山居十三首]凉爽
凉快
黄昏的凉爽
[山居十三首]秋声
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山居十三首]栗栗
(1).众多貌。《诗·周颂·良耜》:“穫之挃挃,积之栗栗。” 郑玄 笺:“栗栗,众多也。”
(2).戒惧貌。栗,通“ 慄 ”。《韩非子·初见秦》:“战战栗栗,日慎一日。”《汉书·元帝纪》:“朕承先帝之休烈,夙夜栗栗,惧不克任。” 唐 韩愈 《汴州东西水门记》:“懍懍栗栗,若坠若覆。”
(3).颤抖貌。栗,通“ 慄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下》:“忽有一叶大如掌…… 史 独接得,置怀中,坐食顷,觉怀中渐重,潜起观之,觉叶上鳞起,栗栗而动。 史 惊惧。”
慄慄:1.畏惧貌。《书·汤诰》:“慄慄危惧,若将陨於深渊。”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可不战战以待旦乎,可不慄慄而虑危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是时,每举人一名,命护军二员,持刀夹两旁,与试者咸慄慄危惧。”
(2).寒颤貌。 宋 王禹偁 《和冯中允炉边偶作》:“春日雨丝暖融融,人日雪花寒慄慄。”
[山居十三首]伤神
(1) 耗损精神
做这事真够伤神的
(2) 伤心
黯然伤神
[山居十三首]根株
(1)
(2) 同根茎的一枝或一群树干,尤指与吸根或水发芽有关的枝干
(3) 植物的根和主干部分
[山居十三首]半载
半年
[山居十三首]多少
(1)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山居十三首]忽流
忽然。 明 无名氏 《东篱赏菊》第一折:“忽流抽身向草茅,倒大来志气清标。”
[山居十三首]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宋代,蔡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