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春感】_陆游 | 宋代

【春感】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春感]春感原文

少时狂走西复东,银鞍骏马驰如风。
眼看春去不复惜,只道岁月来无穷。
初游汉中亦未觉,一饮尚可倾千锺。
叉鱼狼藉漾水浊,猎虎蹴蹋南山空。
射堋命中万人看,毯门对植双旗红。
华堂却来弄笔砚,新诗醉草夸坐中。
剑关南山才几日,壮气摧缩成衰翁。
雪霜萧飒已满鬓,蛟龙郁屈空蟠胸。
邻园杏花忽烂熳,推枕强起随游蜂。
遶看百匝几叹息,吹红洗绿行忽忽。
暮年逢春尚有几?常恐春去寻无踪。
青钱三百幸可办,且判烂醉酤郫筒。

[春感]诗词问答

问:春感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春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

[春感]参考注释

[春感]少时

年幼时;少年时期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史记·陈涉世家》

[春感]狂走

乱跑;疾奔。《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阳明脉伤,即当狂走。”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方今天下适定,海内愿安,士无贤不肖,皆乐立名於世,而 伯通 独中风狂走,自捐盛时。” 宋 苏轼 《蝎虎》诗:“今年岁旱号蜥蝎,狂走儿童闹歌舞。” 清 曾国藩 《祭汤海秋文》:“忽焉狂走,东下 江 南, 秦淮 夜醉,笙吹喃喃。”

[春感]银鞍

(1).银饰的马鞍。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花月痕》第五一回:“这几家银鞍骏马,绣繖锦衣,奕奕往来。”

(2).代指骏马。 宋 陆游 《梅花绝句》:“醉帽插花归,银鞍万人看。”

[春感]骏马

骏足。即良马;跑得快的好马

[春感]眼看

(1) 马上,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了

(2) 听凭(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发展)

哪能眼看着他走邪道不管呢

[春感]只道

只说;只以为。 宋 杨万里 《秋雨叹》诗:“居人只道秋霖苦,不道行人坭更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料那人争知我,如今病未愈,只道把他孤负。”《水浒传》第二三回:“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径地逃来,投奔大官人处,躲灾避难。”

[春感]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春感]无穷

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乐亦无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受享无穷。——清· 黄宗羲《原君》

传之无穷。

后患无穷

无穷的悔恨

[春感]游汉

遨游云天。 隋 皇甫昆 《玉泉寺智禅师碑》:“乘云也驾五色之元龙,游汉焉控三山之素鵠。”

[春感]尚可

合格的,能通过检查的

[春感]叉鱼

用叉子捕鱼

[春感]狼藉

(1) 乱七八糟;散乱、零散

闻其儿为吏,放纵狼藉。——《后汉书·张酺传》

满目狼藉

杯盘狼藉

(2) 也作[狼籍]

[春感]蹴蹋

亦作“蹵蹋”。见“ 蹴踏 ”。

[春感]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春感]射堋

亦作“ 射棚 ”。箭靶。《北齐书·高隆之传》:“ 显祖 曾至 东山 ,因射谓 隆之 曰:‘射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置人?终日射人,朕所不取。’”《南史·齐纪上》:“帝威名既重, 苍梧 深相猜忌,刻木为帝形,画腹为射堋,自射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今军中将射鹿,往往射棚上亦画鹿。”《宋史·礼志十七》:“苑中皆有射棚,画晕的。”

[春感]命中

(1) 射中目标;击中

(2) 成功的一击

[春感]门对

过新年或有婚庆喜事时,贴在门上的对联

家家贴门对,户户挂钱章。——《钟馗传》

[春感]旗红

一种红色的染料。为我国用于国旗的染色。

[春感]却来

亦作“却来”。归来。 唐 李白 《东鲁见狄博通》诗:“谓言掛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之十四:“万里却来日,一庵仍独居。”

[春感]笔砚

亦作“ 笔研 ”。1.笔和砚。泛指文具。《三国志·魏志·后妃传》“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世说新语·方正》“ 夏侯玄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护军 曹爽 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誥、笔研、筭秤等,经卷鍼綫,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

(2).指文墨书写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岳州》:“苦心笔砚二十餘年,偕计而试者,亦仅十年,心破魂断,以望斯举,今復无名,岂不终无成乎?” 宋 刘攽 《遣闷》诗之一:“若能全疗诗书癖,用底聊均笔砚劳。”

[春感]新诗

(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 *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春感]醉草

(1).传说中的草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桂林 有睡草,见之则令人睡。一名醉草,亦呼为懒妇箴。”

(2).草书。 唐 陆龟蒙 《寄淮南郑窦书记》诗:“清词醉草无因见,但钧寒江半尺鱸。”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端溪紫蟾蜍砚》:“ 安世 屡欲易余 东坡 醉草,未许。”

[春感]坐中

(1).座席之中。《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项羽 既饗军士,中酒, 亚父 谋欲杀 沛公 ,令 项庄 拔剑舞坐中,欲击 沛公 , 项伯 常屏蔽之。”

(2).旧时京剧班社在演出进行中,后台设有“帐桌”,由“文武总管”坐守桌旁,指挥全班业务,叫做“坐中”。目前剧团管理后台工作已不采取此种形式。

[春感]关南

古地区名。 北宋 时指 瓦桥 、 益津 、 淤口 三关以南的地区。约当今 河北省 白洋淀 以东的 大清河 流域以南至 河间县 一带。《宋史·崔彦进传》:“领兵屯 关南 ,以功加检校太尉。是秋, 契丹 侵 遂城 , 彦进 与 刘廷翰 、 崔翰 等击破之,斩首万级。五年,车驾北巡,以 彦进 为 关南 都部署。”

[春感]壮气

(1).豪迈、勇壮的气概。《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寧 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 权 尤嘉之。”《北齐书·高昂传》:“﹝ 高昂 ﹞幼稚时,便有壮气。长而俶儻,胆力过人,龙眉豹颈,姿体雄异。” 唐 韩愈 《赠族侄》诗:“我年十八九,壮气起胸中。作书献云闕,辞家逐秋蓬。”《三国演义》第八二回:“ 先主 曰:‘朕正欲观汝壮气。’即命 关兴 前往。” 黄兴 《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之前因后果》:“然自此役后,同志不以挫折灰其壮气,图谋再举,弥增激厉。”

(2).旺盛发达的地气。堪舆家所称主世代兴旺的土地风水。《新唐书·杜正伦传》:“诸 杜 所居号 杜固 ,世传其地有壮气,故世衣冠。”

[春感]衰翁

老翁。 宋 欧阳修 《朝中措》词:“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宋 陆游 《晓出东城马上作》诗:“晓出东城数帜红,蒙茸狐貉拥衰翁。”

披着蓑衣的老翁。 宋 辛弃疾 《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词:“千尺蔓,云叶乱,繫长松。却笑一身缠绕、似衰翁。”

[春感]雪霜

(1).雪和霜。《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唐 李绅 《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诗:“渐喜雪霜消解尽,得随风水到天津。” 宋 程大昌 《感皇恩》词:“周遭松竹,任是雪霜长緑。”

(2).比喻一尘不染。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涤荡纷秽,表里雪霜。”

(3).比喻白色。 唐 刘禹锡 《望夫山》诗:“肌肤销尽雪霜色,罗綺点成苔蘚斑。” 唐 杜牧 《寄李播评事》诗:“春来烟渚上,几浄雪霜毫。”

(4).借指某些白色事物。(1)白发。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雪霜各满鬢,朱紫徒为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种杉竹》:“糟麴有神熏不醉,雪霜夸健巧相沾。”(2)芦花。 唐 黄滔 《题山居逸人》诗:“十亩餘芦苇,新秋看雪霜。”(3)盐。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王钦若 三司勾当,来 亳州 散食盐钱。知州有诗一句云:‘雪霜散处民心悦。’ 钦若 对曰:‘鼎鼐调时众口知。’”

[春感]萧飒

(1).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 唐 陈羽 《湘妃怨》诗:“商人酒滴庙前草,萧颯风生斑竹林。” 宋 王安石 《次韵酬朱昌叔》之六:“长以声音为佛事,野风萧颯水潺湲。” 清 纳兰性德 《唐多令·雨夜》词:“萧颯不堪闻,残妆拥夜分。”

(2).萧条冷落。 唐 杜甫 《相从歌赠严二别驾》:“ 成都 乱罢气萧颯, 浣花 草堂 亦何有。”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三:“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颯满僧窗。” 清 狄亿 《菩萨蛮》词:“萧颯不胜情,孤鸿三两声。”

(3).稀疏;凄凉。 唐 李白 《飞龙引》之二:“下视 瑶池 见 王母 ,蛾眉萧颯如秋霜。” 宋 陆游 《独立》诗:“白髯萧颯一愚公,独立濛濛细雨中。” 元 郝经 《巴陵女子行》:“诗成泪尽赴江流,蛾眉萧颯天为愁。”

(4).萧洒自然。 唐 白居易 《画竹歌》:“嬋娟不失筠粉态,萧颯尽得风烟情。”

[春感]蛟龙

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春感]郁屈

(1).盘屈。 唐 韩愈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惟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开笼听其去,鬱屈尚不平。”后以称代蛇。 宋 苏轼 《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诗:“几欲烹鬱屈,固尝饌鉤輈。”

(2).屈曲貌。 宋 苏轼 《怀贤阁》诗:“西观 五丈原 ,鬱屈如长虵。”

(3).形容攒聚之状。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正阳门庙》:“ 正阳门 庙者,祀 汉 前将军 关侯 …… 焦太史 竑 铭其庙碑曰:‘蒸哉 文皇 ,鹰扬启土。奠鼎 幽 燕 ,飞龙九五。鬱屈觚稜,穹窿禁籞。’”

(4).郁积,郁结。 清 唐孙华 《小病柬松》诗之一:“填膺鬱屈非能语,不遇 长桑 那得知?”

[春感]蟠胸

(1).满腹。 明 杨慎 《邓川杨少参两依庄》诗:“空餘蟠胸济世策,日对隣叟谈桑麻。”

(2).指广阔的心胸。 姚椿 《题杜陆两家诗集》诗:“朝廷尚多难,生理困愁疾;万象入蟠胸,隻字歌中律。”

[春感]烂熳

见“ 烂漫 ”。

[春感]强起

1.亦作"彊起",勉强起床。

汉 枚乘 《七发》:“高歌陈唱,万岁无斁,此真太子之所喜也,能强起而游乎。”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赵昌时》:“俄而天明,赵生渐醒,乃彊起。” 宋 王安石 《强起》诗:“推枕欲强起,问知星正明。”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继孟疾正剧,强起卧于舆,历八日夜而至临安。”

3.强行起用。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彊起之,使将击荆。”《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王闻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晋书·隐逸传·郭翻》:“安西将军庾翼,以帝舅之重,躬往造翻,欲强起之。” 宋 王禹偁 《右卫将军秦公墓志铭》:“诏书三下,强起公为尚衣使,澄心堂祗候。”

[春感]游蜂

飞来飞去的蜜蜂。 唐 韩愈 《戏题牡丹》诗:“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宋 梅尧臣 《刑部厅海棠见赠依韵答永叔》之二:“不为游蜂挠,即为狂蝶过。”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捧心》:“怕看窗外游蜂,簷前飞絮,想时候清明初过。”

指飞舞游动的蜜蜂。 唐 沉佺期 《芳树》诗:“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遍。” 宋 苏轼 《和孔密州五绝·堂后白牡丹》:“何似后堂冰玉洁,游蜂非意不相干。” 明 陈献章 《赛兰花开》诗之二:“曲栏砌下少人窥,戏蝶游蜂忽满枝。” 清 魏源 《寻梅》诗之三:“月下非梨影,游蜂且息机。”

[春感]叹息

(1) 叹气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闻琵琶已叹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仅叹息曰。——《资治通鉴》

御史叹息去。——清· 张廷玉《明史》

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清· 魏源《圣武纪》

(2) 叹美;赞叹

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儿女英雄传》

[春感]忽忽

(1) 失意貌

忽忽如狂。——《汉书·李广苏建传》

(2) 时间快速飞逝的样子

离开杭州,忽忽又是一年

[春感]暮年

人到老年

[春感]无踪

见“ 无踪 ”。

亦作“ 无踪 ”。没有踪迹或踪影。 唐 张乔 《送僧雅觉归东海》诗:“鸟行来有路,帆影去无踪。” 宋 惠洪 《效李白湘中体》诗:“雁字初成春有信,烟鬟空好雨无踪。”《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寅 ﹞被恶宦谋财害命……尸首无踪,滔天大变,万古奇冤。”

[春感]青钱

(1).即青铜钱。 唐 杜甫 《北邻》诗:“青钱买野竹,白幘岸江皋。”《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摸到床上,见一人朝着里床睡去,脚后却有一堆青钱,便去取了几贯。” 清 郑燮 《唐多令·思归》词:“官舍冷无烟,江南薄有田, * 山不用青钱。”参见“ 青铜钱 ”。

(2).喻优秀人才。 南唐 陈陶 《赠江南从事张侍郎》诗:“姻联紫府萧窗贵,职称青钱绣服豪。”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拜谒忠灵》:“幸科名选中青钱,展所学功崇紫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 柳泉先生 赠以二诗云:‘良工心苦选青钱,臚唱蝉联十二年。’”

(3).喻色绿而形圆之物。如榆叶、萍叶、苔点等。 后蜀 欧阳炯 《春光好》词:“风颭九衢榆叶动,簇青钱。” 宋 张先 《木兰花·邠州作》词:“青钱贴水萍无数,临晓 西湖 春涨雨。”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榆散青钱乱,梅攒翠豆肥。” 清 唐孙华 《长夏闲居杂感次随庵韵》之二:“萧条穷巷少人来,籹点青钱石上苔。”

[春感]三百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春感]幸可

犹言尽可。《北史·薛聪传》:“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戏谓 聪 曰:‘世人谓卿诸 薛 是 蜀 人,定是 蜀 人不?’ 聪 对曰:‘臣远祖 广德 ,世仕 汉 朝,时人呼为 汉 。臣九世祖 永 ,随 刘备 入 蜀 ,时人呼为 蜀 。臣今事陛下,是 虏 非 蜀 也。’帝抚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 蜀 ,何乃遂復苦朕。’”

[春感]烂醉

沉醉;酩酊大醉

喝个烂醉方休

[春感]郫筒

(1).竹制盛酒具。 郫 人截大竹二尺以上,留一节为底,刻其外为花纹,或朱或黑或不漆,用以盛酒。 唐 李商隐 《因书》诗:“海石分棋子,郫筒当酒缸。” 宋 杨万里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一出游山》诗:“万迭山连千涧水,双行缠伴一郫筒。” 明 谢榛 《送谢武选少安犒师固原因还蜀会兄葬》诗:“一对郫筒肠欲断,鶺鴒原上草萧萧。”

(2).酒名。相传 晋 山涛 为 郫 令,用竹筒酿酒,兼旬方开,香闻百步,俗称“郫筒酒”。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一:“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沽。” 仇兆鳌 注:“《成都记》: 成都府 西五十里,因水标名曰 郫县 ,以竹筒盛美酒,号为郫筒。《华阳风俗録》: 郫县 有 郫筒池 ,池旁有大竹, 郫 人刳其节,倾春酿於筒,苞以藕丝,蔽以蕉叶,信宿香达於竹外,然后断之以献,俗号郫筒酒。”一本作“ 郫筒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所恨 蜀山 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清 唐孙华 《送王诵侯之官成都》诗:“或言 锦城 天下乐,郫筒美酒丙穴鱼。”

,

  • 【咏蜡梅】_赵蕃 | 宋代
  • 【咏蜡梅】_赵蕃 | 宋代 >> 【咏蜡梅】_赵蕃 | 宋代...

  • 【书事三首呈郎中机宜】_廉布 | 宋代
  • 【书事三首呈郎中机宜】_廉布 | 宋代 >> 【书事三首呈郎中机宜】_廉布 | 宋代...

  • 【登金山】_李焘 | 宋代
  • 【登金山】_李焘 | 宋代 >> 【登金山】_李焘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