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作者:佘翔 朝代:明代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原文
火云蒸四野,局促将焉如。
折简劳相命,高会城东隅。
磊磊山中石,郁郁路傍榆。
悬崖暑气薄,况与同心俱。
竹下罗丰膳,万籁间吹竽。
长啸若凤鸾,馀音彻九衢。
翩翩二三子,旨酒足欢娱。
凉风吹我发,烦襟藉以舒。
鸣蝉集深林,倦鸟下前除。
今日不乐饮,含情1*1欲谁须。
人生天地间,贤愚同一区。
笑彼车马客,磬折竟焉趋。
登高能赋者,临眺且踌躇。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诗词问答
问:《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的作者是谁?答:佘翔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佘翔的名句有哪些?答:佘翔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参考注释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火云
红云。多指炎夏。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蕤宾五月》:“冻雨洗梅树之中,火云烧桂林之上。”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火云洗月露,絶壁上朝暾。” 仇兆鳌 注:“火云,朝霞也。” 明 刘基 《过闽关》诗之九:“岭上高秋生火云,狂雷送雨忽纷纷。” 郭沫若 《骆驼》诗:“看呵,璀璨的火云已在天际弥漫。”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四野
四周广阔的原野;也指四面八方
名闻四野
雪后,四野白茫茫的一片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局促
见“局促”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折简
(1) 写信
面缚水次,曰:[凌若有罪,公当折简召 凌,何苦自来邪?]帝曰:[以君非折简之客,故耳。]——《晋书·宣帝纪》
(2) 也作[折柬]
折柬招之。——《聊斋志异·婴宁》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相命
(1).互相传令。《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役人相命,各杀其长。” 杨伯峻 注:“互相传令。”
(2).谓诸侯盟会时互作誓言以相约束。《公羊传·桓公三年》:“夏, 齐侯 卫侯 胥命於 蒲 。胥命者何?相命也。” 何休 注:“胥,相也。时盟不歃血,但以命相誓。”
(3).和鸣。 唐 杜甫 《西阁》诗之一:“有鸟各相命,孤云自无心。” 宋 叶适 《徐道晖墓志铭》:“夫束字十餘,五色彰施,而律吕相命,岂易工哉!故善为是者,取成於心,寄妍於物,融会一法。”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会城
省城。《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知县登时签了解批,连夜解赴会城。”《儒林外史》第一回:“这 山东 虽是近北省分,这会城却也人物富庶,房舍稠密。” 清 林昌彝 《市价行》:“会城无兵革,其祸若为伍。” 郁达夫 《饮食男女在福州》:“只有会城各处在卖的鸡老酒,颜色却和绍酒一样的红似琥珀。”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东隅
(1).东角;东方。《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直室东隅。” 明 茅溱 《双调夜行船序·宴蓟镇宛在亭四景》套曲:“边境无虞,喜青阳布暖,斗指东隅。”
(2).古代指中原地区以东的小国。《逸周书·大匡》:“ 管叔 自作 殷 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 孔晁 注:“东隅自 殷 以东,旅謁各使,陈其政事者也。”《隋书·许善心传》:“ 李虔 僻处西土, 陆机 少长东隅。”
(3).指日本。 章炳麟 《韵文集自叙》:“余生残 清 之季,逃窜东隅。”
(4).亦作“ 东嵎 ”。因日出东隅,故以“东隅”指早晨,引申指始,初。《后汉书·冯异传》:“ 赤眉 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黽池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晋 陆云 《答兄平原书》:“昔我往矣,辰在东嵎;今我于兹,日薄桑榆。”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某惟有益鞭其后,再鼓而前,失东隅收桑榆,詎敢忘于愤悱。”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磊磊
(1).众多委积貌。《楚辞·九歌·山鬼》:“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文选·宋玉<高唐赋>》:“砾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 李善 注:“磥磥,众石貌。” 唐 张籍 《新桃行》:“明年结其实,磊磊充汝家。”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石磊磊以巉巖,木森森而耸秀。”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石崖中凹而旁哆,层石磊磊。”
(2).圆转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足使义明而词浄,事圆而音泽,磊磊自转,可称珠耳。”
(3).形容襟怀坦白,志节分明。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夫圣 唐 鉅迹,及贤士大夫事,皆磊磊轩天地,决不沉没。”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其仁与义磊磊然横天地,冠古今。” 明 唐顺之 《重修解州关侯庙开颜楼记》:“盖侯之大节磊磊如此。”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三臣谪戍》:“养就的是丹心,靖献的是葵诚,磊磊睁睁,巍巍耿耿。”
(4).高大。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高参政 子业 ,负奇气,博雅情,其为诗若磊磊乔松,凌风逈秀,响振虚谷。”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郁郁
(1) 生长茂盛
郁郁葱葱
(2) 形容忧伤苦闷
郁郁不乐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悬崖
陡峭山崖
悬崖之颠。——明· 顾炎武《复庵记》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暑气
盛夏的热气
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水浒传》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同心
(1) 思想或认识一致
同心同德
(2) 共一中心或核心
同心圆
同心度
(3) 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
神佛原有同心
(4)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昔时同心人,今日两离分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丰膳
亦作“ 丰饍 ”。丰盛的饭菜。 三国 魏 曹植 《箜篌引》:“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元 虞集 《跋吴廉使可堂说后》:“诸孙幼,太夫人甚爱之,每輟食以饲。每食,率先具丰膳,使足徧赐而有餘,随以精饌进,太夫人必悦而饱焉。” 明 何景明 《拟古诗》之十四:“厨人进丰饍,妙妓扬清謳。” 清 汪懋麟 《赠子静》诗之二:“丰膳罗珍饈,清商发浩渺。”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万籁
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响声;一切声音
万籁有声。——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万籁俱寂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吹竽
(1).吹奏竽。竽,管乐器。《战国策·齐策一》:“ 临淄 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
(2).谓滥竽充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长风之过籟, 南郭 之吹竽耳。”后亦用作自谦之词。 唐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某也孱资琐质,误恩偶及,亦復与吹竽之部。”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长啸
(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凤鸾
(1).泛指凤凰之类的神鸟。 唐 令狐楚 《游义兴寺上李逢吉相公》诗:“凤鸞飞去仙巢在,龙象潜来讲席空。” 唐 宋若华 《嘲陆畅》诗:“十二层楼倚翠空,凤鸞相对立梧桐。”
(2).比喻佳偶。 清 李渔 《风筝误·惊丑》:“主婚作伐两凭谁,如何擅把凤鸞缔。”
(3).指笙箫等乐器。《云笈七籤》卷二十:“建紫毛之节,驾飞云丹舆,前吹凤鸞,后奏天钧。”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九衢
(1).纵横交叉的大道;繁华的街市。《楚辞·天问》:“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王逸 注:“九交道曰衢。” 游国恩 纂义:“靡蓱九衢,即谓其分散如九达之衢也。” 唐 韦应物 《长安道》诗:“归来甲第拱皇居,朱门峨峨临九衢。” 明 刘基 《秋兴》诗之一:“九衢车马如流水,尽是 邯郸 梦里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飞扬跋扈,狗脸生六月之霜;隳突叫号,虎威断九衢之路。”
(2).草名。《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九衢之草千计,四照之花万品。” 刘良 注:“九衢草其枝交错,相重九出也。” 南朝 梁元帝 《为妾弘夜姝谢东宫赉合心花钗启》:“ 夜姝 昔往 阳臺 ,虽逢四照。曾游 澧浦 ,惯识九衢。”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二三子
诸位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旨酒
美酒。《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孟子·离娄下》:“ 禹 恶旨酒,而好善言。”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我有旨酒,与汝乐之。” 唐 李商隐 《祭吕商州文》:“华樽旨酒,綺席嘉肴。”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欢娱
欢欣娱乐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凉风
清凉的风
凉风掠面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烦襟
烦闷的心怀。 唐 王勃 《游梵宇三觉寺》诗:“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元 韦居安 《摸鱼儿》词:“垂钓饵,趁春水生时,賸有桃花鱖,烦襟浄洗。” 清 方文 《汤君谟读书敬亭寄此》诗:“何时就清盥,一洗烦襟开。”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藉以
谓凭借某种事物或手段以达到某一目的。 明 李贽 《复士龙悲二母吟》:“而婿与女又皆不幸早世,故两节妇咸以此孙朝夕奉养为安,而此孙亦藉以成立。”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鸣蝉
寒蝉;秋蝉。《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李善 注引《礼记》:“孟秋,寒蝉鸣。”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远路鸣蝉秋兴发,华堂美酒离忧销。”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深林
茂密的树林。《荀子·宥坐》:“夫芷兰生於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唐 贾岛 《咏怀》:“ 中岳 深林秋独往,南原多草夜无邻。”《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绕山走去,多是深林,仰不见天。” 叶圣陶 《倪焕之》五:“银杏和柳树都已绿叶成荫,树下有深林幽壑那样美妙。”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倦鸟
倦飞之鸟。亦以喻倦游之人。 宋 宋庠 《巡视河防置酒晚归作》诗之一:“天长倦鸟没,山晚跛牂回。”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倦鸟思一枝,櫪马志千里。营营劳生心,出入靡定止。”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前除
(1).上次的任命。《南史·刘瓛传》:“ 戢 谓 瓛 曰:‘上意欲以凤池相处,恨君资轻,可且就前除。少日当转国子博士,便即所授。’”
(2).屋前台阶。 唐 王勃 《观佛迹寺》诗:“頽华临曲蹬,倾影赴前除。” 前蜀 韦庄 《和人岁宴旅舍见寄》诗:“积雪满前除,寒光夜皎如。”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张隐君卿子》引 孙宇 台治 《题张卿子隐居》诗:“ 东城 何逶迤,树木纷扶疏。中有贤人室,緑水绕前除。”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乐饮
畅饮。《史记·高祖本纪》:“ 沛 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出有微行之游,入有管弦之懽,置酒乐饮,赋诗称寿。”《 * 词话》第十一回:“快看酒来,俺们乐饮三杯。”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含情
怀着感情;怀着深情(多指爱情)
含情脉脉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同一
(1) 相同;同样
同一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
(2) 一致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车马客
指贵客。 晋 陆机 《门有车马客行》:“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 唐 杜甫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诗:“虽有车马客,而无人世喧。” 唐 戴叔伦 《同兖州张秀才过王侍御参谋宅赋十韵》:“逢迎车马客,邀结风尘友。”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磬折
(1).弯腰。表示谦恭。《礼记·曲礼下》:“立则磬折垂佩。”《后汉书·马援传》:“ 述 鸞旗旄骑,警蹕就车,磬折而入。” 李贤 注:“磬折者,屈身如磬之曲折,敬也。” 唐 杜甫 《遣遇》诗:“磬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是夕月明,余步阶上,仰见树杪两红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渐没。” 章炳麟 《訄书·明独》:“总是杂术也,以一身教乡井,有贤不肖,或觵之,或挞之,或具染请之,皆磬折而愿为之尸,父师之独也。”
(2).犹言卑躬屈膝;受屈辱。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前四日板屋欲雨》诗之十三:“展转逢彼怒,磬折自心酸。” 章炳麟 《訄书·不加赋难》:“使八旗之无餉乾甲米,则岁节五百万而赢。今几十三万万矣。以是通商惠工而实军府,何功之不成,而何师之不举?其又磬折徒跣以承白人之頩怒也。”
(3).泛指人身、物体或自然形态曲折如磬。《周礼·考工记·韗人》:“为皋鼓,长寻有四尺,鼓四尺,倨句,磬折。” 郑玄 注:“磬折,中曲之,不参正也。” 唐 杜元颖 《玉水记方流》诗:“斗迴虹气见,磬折紫光浮。”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异时 浦港 磬折以趋海。”《隐居通议·诗歌四》引 元 黄载 《斗蟆图诗》:“髯翁磬折目胜负,突眼老嫗探头覷。”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三:“兴至则乔装挥麈,俯仰磬折,摹写曲情。”
(4).形容声音抑扬宛转。《文选·潘岳<笙赋>》:“诀厉悄切,又何磬折?” 李善 注:“磬折,言其声若磬形之曲折也。”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登高能赋
见“ 登高必赋 ”。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临眺
在高处远望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杜甫《登兖州城楼》
临眺林海
[夏日集东山同方员外黄山人黄给谏郑观察作]踌躇
(1) 犹豫不决
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 。——《三国演义》
(2) 思量,考虑
他两个眉来眼去,不由我暗暗踌躇,似这般哑谜儿怎猜做?——元· 关汉卿《鲁斋郎》
(3) 停留;徘徊不前
蹇淹留而踌躇。——宋玉《九辩》
(4) 得意的样子
踌躇满志
(5) 痛心;心情不愉快
望西都,意踌躇。——张养浩《山坡羊》
佘翔,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