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九日南城郊行】作者:蒲道源 朝代:元代
[西江月-九日南城郊行]西江月 九日南城郊行原文
堤柳风前影瘦,池荷雨后香残。
高秋物色已阑珊。
落日孤烟微暗。
平野大家徐步,此身赢得长闲。
路逢俗子笑相看。
道我为欢冷淡。
[西江月-九日南城郊行]诗词问答
问:西江月 九日南城郊行的作者是谁?答:蒲道源
问:西江月 九日南城郊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西江月 九日南城郊行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蒲道源的名句有哪些?答:蒲道源
[西江月-九日南城郊行]蒲道源西江月 九日南城郊行 书法图
西江月 九日南城郊行书法作品
[西江月-九日南城郊行]参考注释
[西江月-九日南城郊行]柳风
指春风。 唐 温庭筠 《更漏子》词之二:“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元 贡师泰 《遣怀》诗:“日入柳风息,月上花露多。” 元 郭钰 《四时词》之二:“美人调笑渡江去,半榻柳风棊不收。”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万寿寺》:“柳风麦浪,涤荡襟怀,殊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致。”
[西江月-九日南城郊行]雨后
指谷雨后采制的茶叶。《宋史·食货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归州 、 江南 、 荆湖 ,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
[西江月-九日南城郊行]高秋
秋高气爽的时节
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南朝齐· 谢脁《谢宣城集·奉和隋王殿下》
[西江月-九日南城郊行]物色
(1) 牲畜的毛色
(2) 按一定标准去访求
乃令以物色访之。——《后汉书·严光传》
物色人才
为巡船所物色。——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瞅见;看到
免亲友物色
(4) 风物;景色
(5) 各种物品
[西江月-九日南城郊行]阑珊
(1).衰减;消沉。 唐 白居易 《咏怀》:“白髪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明 王錂 《春芜记·讯病》:“情思转阑珊,更粉消珠泪,翠锁眉山。”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三:“他像是个始终精进的人,意兴阑珊是同他绝对联不上的。”
(2).暗淡;零落。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十一:“南斗阑珊北斗稀, 茅君 夜著紫霞衣。”
(3).残,将尽。 宋 贺铸 《小重山》词:“歌断酒阑珊,画船簫鼓转,緑杨湾。”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完聚》:“云锁 巫 阳,霜凋 楚 关,堪悲乡梦阑珊。” 清 龚自珍 《浣溪沙》词:“香雾无情作薄寒,银灯吹处气如兰,凭肩人爱夜阑珊。”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此刻太平湖饭店之宴已近阑珊。”
(4).零乱;歪斜。 唐 李贺 《李夫人歌》:“红璧阑珊悬佩璫,歌臺小妓遥相望。” 清 纳兰性德 《一丛花·咏并蒂莲》词:“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綰红妆。” 清 洪昇 《长生殿·仙忆》:“字阑珊,模糊断续,都染就泪痕斑。” 清 李斗 《杨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周维伯 曲不入调,身段阑珊,惟能説白而已。”
(5).窘困,艰难。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 罗鄴 ﹞既而俯就督邮,因兹举事阑珊,无成而卒。”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词:“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西江月-九日南城郊行]落日
夕阳
[西江月-九日南城郊行]孤烟
远处独起的炊烟。 唐 陈子昂 《金门饯东平序》:“残霞将落日交暉,远树与孤烟共色。”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宋 柳永 《诉衷情近》词:“遥想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西江月-九日南城郊行]平野
(1) 城市以外平坦空旷的地区
(2) 广大开阔的土地
[西江月-九日南城郊行]大家
(1) 巨室,世家望族。古指卿大夫之家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犹言大作家,大专家
艺苑品题有大家之目,自论诗者推李杜始。——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
(3) 奴仆对主人的称呼
(4) 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称呼
(5) 知识渊博者,博学的人
[西江月-九日南城郊行]徐步
以缓慢的步伐
徐步走向前
[西江月-九日南城郊行]赢得
获得
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赢得独立
[西江月-九日南城郊行]俗子
俗人
凡夫俗子
[西江月-九日南城郊行]相看
亲自观看(多用于相亲)
明日接迎春家去住两日,以备人家相看。——《红楼梦》
[西江月-九日南城郊行]冷淡
(1) 不热情
他受到十分冷淡的接待
(2) 不热闹
在小教堂里他看起来好像最冷淡,但已被深深地感动了
元代,蒲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