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道者】作者:张蠙 朝代:唐代
[逢道者]逢道者原文
纵意出山无远近,还如孤鹤在空虚。
昔年亲种树皆老,此世相逢人自疏。
野叶细苞深洞药,岩萝闲束古仙书。
只寻隐迹归何处,方说烟霞不定居。
[逢道者]诗词问答
问:逢道者的作者是谁?答:张蠙
问:逢道者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逢道者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张蠙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蠙
全唐诗:卷702-53
[逢道者]参考注释
[逢道者]纵意
肆意,随心所欲地
纵意高谈。——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逢道者]出山
(1) 到山外去
(2) 旧指隐士出任官职。借指出来主持某种事务或担任某种职务
[逢道者]远近
(1) 远处和近处
远近闻名
(2) 指距离的长短
(3) 指关系的亲疏
[逢道者]还如
恰似,好比。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一:“还如桃李发,更似凤凰飞。” 南唐 李煜 《子夜歌》词:“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须信离合悲欢,还如玉兔,有阴晴圆缺。”《西游记》第九六回:“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逢道者]孤鹤
(1).孤单的鹤。 隋炀帝 《舍舟登陆示慧日道场玉清玄坛德众》诗:“孤鹤近追羣,啼鶯远相唤。” 唐 武元衡 《立秋日与陆华原于县界南馆送邹十八》诗:“风入 昭阳 池馆秋,片云孤鹤两难留。” 宋 苏轼 《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 江 东来。” 元 于石 《我从山中游》诗:“柴扉不敢敲,恐惊孤鹤醒。徘徊踏月明,倚仗看松影。”
(2).比喻孤特高洁之人。 唐 皇甫曾 《秋夕寄怀契上人》诗:“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羣。”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一百韵》:“ 王绩 妇未娶,介洁翘孤鹤。”
[逢道者]空虚
里面没有什么实在东西的;不充实的
反对派所持的空虚的论点
[逢道者]昔年
前几年;从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逢道者]种树
(1).种植;栽种。《韩非子·难二》:“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史记·李斯列传》:“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汉书·文帝纪》:“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劝民不明也。”
(2).栽树。 晋 潘岳 《闲居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
[逢道者]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逢道者]自疏
(1).谓自求与之疏远。《楚辞·离骚》:“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北史·李彪传》:“臣虽今非所司,然昔忝斯任,故不以草茅自疏。”
(2).犹自解。 宋 苏洵 《六经论·书论》:“ 伊尹 摄位,三年而无一言以自解, 周公 为之,纷纷乎急於自疏其非篡也。”
[逢道者]深洞
深切了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佞倖建言可采》:“此疏深洞边情,使当时从 天和 议,则大虏深入,不待 曾铣 在事时矣。”
[逢道者]仙书
(1).道教论神仙之书。《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 弘景 末年一眼有时而方。” 明 高启 《题滕用衡所藏山水图》诗:“行尽万壑千岩中,仙书探得金匱空。”
(2).仙人所书的奇字。参见“ 仙书云篆 ”。
[逢道者]隐迹
见“ 隐跡 ”。
亦作“隐蹟”。隐藏踪迹。指隐居。《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弟子 程高 寻求积年,翁乃授之。 高 亦隐跡不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叶法善》:“汝当辅我 睿宗 及 开元 圣帝,未可隐跡山巖,以旷委任。” 王西彦 《静水里的鱼》:“哪里能够了解另一个隐迹山林的人的心境呢?”
[逢道者]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逢道者]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逢道者]定居
使在一个地方固定居住下来
使难民在农场定居落户
定居于北京的德国人
唐代,张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