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_李频 | 唐代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作者:李频 朝代:唐代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原文

风涛几千里,归路半乘舟。
此地难相遇,何人更共游。
坐经嵩顶夏,行值洛阳秋。
到寺安禅夕,江云满石楼。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诗词问答

问:《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的作者是谁?答:李频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李频的名句有哪些?答:李频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 书法图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_李频 | 唐代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588-50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参考注释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风涛

(1).风浪。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 唐 杜甫 《曲江三章章五句》诗:“ 曲江 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 何其芳 《树阴下的默想》:“但我却甘愿冒着风涛,带着渴望,独自在无涯的海上航行。”

(2).比喻艰险的遭遇。 唐 项斯 《欲别》诗:“归期无岁月,客路有风涛。” 元 刘因 《人情》诗:“人情云雨 九疑山 ,世路风涛 八节滩 。” 明 唐顺之 《与杨虞坡司马书》:“风涛兵戈倥偬中,因差人入京谢恩。”

(3).比喻规模大而气势猛烈的事件或现象。 鲁迅 《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风涛怒吼起来,刷洗山河的时候,这才能脱出这沉滞猥劣和腐烂的运命。”《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过去一年里,亿万 中国 人民经受了一生中最大最复杂的感情的风涛。”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归路

归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此地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相遇

遇见,遇到

这些候选人在许多讲坛上相遇进行辩论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洛阳

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西部,市区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97万。中国著名古都,有[九朝古都]之称,中国佛教祖庭白马寺位于市东,其南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河南省第二大城市,陇海铁路、焦枝铁路交汇于此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安禅

佛教语。指静坐入定。俗称打坐。 南朝 梁 张缵 《南征赋》:“寻太傅之故宅,今筑室以安禪。”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龙。” 宋 陆游 《病退》诗:“美睡三竿日,安禪半篆香。” 清 读彻 《送郎癯入匡山》诗:“偶向 匡 庐去,安禪第几重?” 清 黄景仁 《题上方寺》诗:“试问安禪者,能忘入世情?”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石楼

(1).石牌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淯水》:“水南道侧有二石楼,相去六七丈,双跱齐竦,高可丈七八,柱圆围二丈有餘,石质青緑,光可以鉴。其上欒櫨承栱,雕簷四注,穷巧綺刻,妙絶人工。” 清 黄生 《义府》卷下:“墓上石楼,盖即今石牌坊,又谓之牌楼。”

(2).石筑的楼台。 唐 韦应物 《至西峰兰若受田妇馈》诗:“聊登石楼憩,下观潭中鱼。” 宋 梅尧臣 《石楼》诗:“山腰古石楼,杳蔼石梯上。”

,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_李频 | 唐代
  • 【杂曲歌辞。妾薄命】_李百药 | 唐代
  • 【杂曲歌辞。妾薄命】_李百药 | 唐代 >> 【杂曲歌辞。妾薄命】_李百药 | 唐代...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_李频 | 唐代
  • 【聊城】_汪遵 | 唐代
  • 【聊城】_汪遵 | 唐代 >> 【聊城】_汪遵 | 唐代...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_李频 | 唐代
  • 【寄王侍御(一作奉御)】_张籍 | 唐代
  • 【寄王侍御(一作奉御)】_张籍 | 唐代 >> 【寄王侍御(一作奉御)】_张籍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