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人惠端溪砚】作者:齐己 朝代:唐代
[谢人惠端溪砚]谢人惠端溪砚原文
端人凿断碧溪浔,善价争教惜万金。
砻琢已曾经敏手,研磨终见透坚心。
安排得主难移动,含贮随时任浅深。
保重更求装钿匣,闲将濡染寄知音。
[谢人惠端溪砚]诗词问答
问:谢人惠端溪砚的作者是谁?答:齐己
问:谢人惠端溪砚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谢人惠端溪砚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齐己的名句有哪些?答:齐己
[谢人惠端溪砚]齐己谢人惠端溪砚 书法图
谢人惠端溪砚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845-44
[谢人惠端溪砚]参考注释
[谢人惠端溪砚]端人
正直的人。《孟子·离娄下》:“夫 尹公之他 ,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赵岐 注:“端人,用心不邪僻。” 宋 秦观 《贺吕相公启》:“繇是端人坌集,异党寖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富翁》:“此人必善博,非端人也。”
[谢人惠端溪砚]碧溪
亦作“ 碧谿 ”。绿色的溪流。 唐 杜甫 《园》诗:“碧溪摇艇阔,朱果烂枝繁。” 唐 汤洙 《登云梯》诗:“谢客常游处,层峦枕碧溪。” 前蜀 韦庄 《鄠杜旧居》诗之二:“一径寻村渡碧谿,稻花香宅水千畦。”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之四:“薄暮渔樵人去尽,碧溪青嶂绕 螺亭 。”
[谢人惠端溪砚]善价
高价。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庞蜂生于山野……人以善价求之以为药。”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自尔凡遇鳞介鲜活者,常取以善价。”《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 王妈妈 将一应田地宇舍、什物器皿尽行变卖,止留细软东西,因恐误了儿子任期,不择善价,半送与人。”《红楼梦》第一○三回:“葫芦尚可安身,何必名山结舍……岂似那‘玉在匵中求善价,釵于匣内待时飞’之辈耶?”参见“ 善贾 ”。
[谢人惠端溪砚]争教
怎教。 唐 白居易 《遣怀》诗:“遂使四时都似电,争教两鬢不成霜!” 金 元好问 《雪谷早行图》诗之一:“雪拥云横下笔难,争教万景入荒寒?”《三国演义》第三四回:“髀肉復生犹感嘆,争教寰宇不三分?” 清 纳兰性德 《好事近》词:“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
[谢人惠端溪砚]万金
(1).极多的钱财。《列子·杨朱》:“ 卫端木叔 者, 子贡 之世也,藉其先貲,家累万金。”《史记·平準书》:“富商大贾……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 三国 魏 曹丕 《又与锺繇书》:“ 宋 之结緑, 楚 之 和 璞,价越万金。”
(2).用以形容贵重或比喻贵重之物。《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灌夫 ﹞身中大创十餘,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 唐 杜甫 《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明 方孝孺 《送太学赵孝先<从军诗>序》:“安知万金之非轻,秋毫之非重乎?”
[谢人惠端溪砚]砻琢
磨炼。 明 张居正 《贺少司寇少崖傅公三品奏最序》:“古之所为学道术者,将以礱琢其理性,而磨莹其瑕纇。”
[谢人惠端溪砚]曾经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情况是以前某段时间存在或发生过的,动词后面往往有助词[过]
我曾经做过小学教师
我曾经到过北京
[谢人惠端溪砚]敏手
(1).犹快手。谓动作快速敏捷。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捷趫夫之敏手,促华鼓之繁节。” 宋 曾巩 《祭黄君文》:“人皆敏手,捷取能併,君独於求,以死终病。”
(2).犹能手。指能干的人。 唐 韩偓 《八月六日作》诗之一:“日离黄道十年昏,敏手重开造化门。”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止议事官入朝》:“侍郎 于公 巡抚 河南 、 山西 ,妙年敏手,下视无人。”
[谢人惠端溪砚]研磨
(1) 用工具研成粉末
(2) 用磨料摩擦器物使变得光洁
[谢人惠端溪砚]坚心
(1).坚定的心志。 唐 孟郊 《择友》诗:“若是傚真人,坚心如铁石。” 赵朴初 《百字令·延安礼赞》词:“争话薪胆坚心,江河浩气,巖穴神州小。”
(2).犹一心。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四折:“我只待坚心招你做新郎。”
[谢人惠端溪砚]安排
事先规定的程序
[谢人惠端溪砚]得主
获得者
金牌得主
诺贝尔奖金得主
[谢人惠端溪砚]移动
改换原来的位置
[谢人惠端溪砚]随时
(1) 不论何时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去问他
(2) 指顺应时势
随时以行
[谢人惠端溪砚]浅深
(1).深和浅。《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虽浅深不同,详略各异,其褒德显荣,典章一也。” 宋 苏轼 《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其志不同,故其术有浅深,而其成功有巨细。” 郭沫若 《羽书集·由“有感”说到气节》:“悲歌 燕 赵 已消沉,沦落何须计浅深?”
(2).深厚。 宋 苏舜钦 《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自尔家事细微,必为賙给,使举族免於流转,得专孝思,其为惠浅深,以此可见。”
[谢人惠端溪砚]保重
注意保护身体健康
多多保重
[谢人惠端溪砚]钿匣
用金、银、玉、贝等镶嵌的小箱子。如镜匣、砚匣、书画匣等。 五代 齐己 《谢人惠端溪砚》诗:“保重更求装鈿匣,閒将濡染寄知音。” 后蜀 毛熙震 《酒泉子》词:“鈿匣舞鸞,隐映艳红修碧。”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出等真跡法书。两 汉 、 三国 、二 王 、 六朝 、 隋 、 唐 君臣墨跡……鈿匣盛。”
[谢人惠端溪砚]濡染
(1).沾染;受熏陶。 唐 欧阳詹 《出门赋》:“路实多岐,丝无定色,任玄黄之濡染,信疆理之南北。” 宋 苏籀 《栾城先生遗言》:“公言近世学问,濡染陈俗, 却人 虽善士,亦或不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后 文正 子 文清 相国, 文庄 子 山舟 学士,果濡染家学,八法冠时,碑版大书,照曜四裔。”
(2).谓描绘和表现。 闻一多 《诗与批评》:“ 杜甫 之后有了 白居易 , 白居易 不单是把笔濡染着社会,而且他为当前的事物提出他的主张与见解。”
(3).浸湿。常指运笔写字作画。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公退斋戒坐小閤,濡染大笔何淋灕!”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紫姑大书字》:“墨浆以大器贮,备濡染也。” 明 高濂 《玉簪记·手谈》:“[外]仙姑手中佳扇,为何无人题写?[旦]欲求足下濡染,未敢轻凟。” 郭沫若 《木笔》诗:“蘸足紫墨水,好向纸上写新诗,问谁在濡染大笔,这样地淋漓?”
[谢人惠端溪砚]知音
(1)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知心朋友
唐代,齐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