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新荷叶·薄露初零】_李清照 | 宋代

【新荷叶·薄露初零】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代

[新荷叶·薄露初零]新荷叶·薄露初零原文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书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

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

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新荷叶·薄露初零]诗词问答

问:新荷叶·薄露初零的作者是谁?答:李清照
问:新荷叶·薄露初零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清照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清照

[新荷叶·薄露初零]注释

[新荷叶·薄露初零]注释

⑴新荷叶:词牌名。
⑵[薄露]三句:意谓时值薄露初降、昼夜一般平的秋分之际。分停:平分。
⑶[绕水]二句:以传说中海上[篷莱]、[瀛洲]等神山比喻寿星家的亭台楼阁。
⑷[芝兰]三句:意谓前来祝寿的人中,既有子侄辈,亦有身居高官者,使寿诞为之生辉。芝兰:香草,喻指佳子侄。《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指谢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指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簪笏:官吏所用的冠簪和手板,这里指代众高官。
⑸娉婷:此指美女。
⑹鹤瘦松青:鹤鸟寿长谓之仙鹤,松柏常年青翠,故合用为祝寿之辞。
⑺日下:指京都。(详见《晋书·陆云传》)
⑻东山高蹈:一则以隐居会稽东山的晋人谢安比喻寿主;二则寿主晁补之之原籍齐州,即今山东一带。在宋朝,人们习惯地把齐州一带叫做东山、东郡或东州。当年苏轼称自己知密州为[赴东郡]或[知东州]。南渡后,李清照曾有诗句[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抷土],[东山]即指其原籍今之山东。
⑼[安石须起]二句:谢安,字安石。隐居后屡诏不仕,时人因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详见《世说新语·排调》)苍生:指百姓。这里借[时人]希望谢安[东山再起],以喻作者自己企盼正在[东山]隐居的寿主复出做官。

[新荷叶·薄露初零]诗文赏析

该词是为友人祝寿而作。寿者未点明是谁,从词义看,可知其人应是当时名儒,而且是直至此时尚隐而不仕者。有的评论人认为是工诗善词的名士朱敦儒。据史传称他[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后屡经诏聘,方于绍兴二年出山,赐进士出身在朝廷供职,是与李清照同时代人。这首词是近年一位学者从一部明代手抄本《诗渊》中新发现的,其确切的写作年代已不考。侯健《新发现的李清照词》:(这首《新荷叶》)可能是写给当时的词人朱敦儒的……李清照与他有过交往,朱敦儒词集《樵歌》中,有《鹊桥仙·和李易安金鱼池莲》一首便是佐证。而有人则认为寿者当时晁补之。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二十五岁(1108年,大观二年)。明诚、清照夫妇于青州"归来堂"读书、斗茶。明诚撰《金石录》,清照"笔削其间",心情舒畅,甘心终老是乡。大致于是年所作、以"别是一家"著称的《词论》,是清照继晁补之《评本朝乐章》之后的一篇词史上最早产生重要影响的词论。是年,明诚、清照或为隐居金乡的晁补之贺寿,清照遂作《新荷叶》词。
此词从明抄本《诗渊》录出,原词注明作者[宋李易安],是近年发现的,孔繁礼《全宋词补辑》收之。
这是一篇寿词,虽然也极尽褒誉,但却流露了忧国忧民之志,蕴含着一股壮气豪情。
上片交代时间地点、场面气氛,词清句丽,风格典雅。[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是指:正当薄露刚开始洒落,夜晚与白昼长短完全相同的这个不同一般的时候;处身环水而起、高耸入云的楼阁亭榭之内,宛如来到了传说中的蓬莱、瀛州海上仙岛。[长宵共永昼分停]句中的[分停],即[停分],中分之意;一年之中只有春分、秋分这两天是昼夜所占时间相等,古人称这两天为[日夜分]。这里并未指明是春分还是秋分,从[薄露初零]看,似是仲秋之月的[秋分],固为秋天到来,暑气渐退,昼热夜冷,容易有露水;然而再从下文馈礼中有兰花来看,或许是仲春之月的[春分];当然如果[芝兰为寿]中的[芝兰]仅作为一种象征高雅来说,只能认为是虚写,而[薄露初零]却是实况描述,所以很可能是秋分时候。
[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写的是友人在做寿,词人及众嘉宾来贺:大家献上了淡雅清香的兰花和益寿延年的灵芝,拜寿的人们簇拥着寿星老人一时间充塞了往日幽静的庭院,其中也不乏尚称风雅的达官贵人,他们的鲜明的服色、佩饰与名士清儒的布衣潇洒相辉映。寿筵开始了,气氛自是十分炽烈,但词作者却避开这些必然现象,笔下一滑,转向了筵席间穿梭般飞去飘来为客人倾酒捧觞的侍女们,[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之句,是作者从活动的大场面中捕捉的一个迷人的动作:她们像花一般柔媚,像玉一样晶莹,双手捧觞穿行席间向客人劝酒,翩翩风姿令人开怀一醉,表达了主人待客之真诚。上片寥寥数语,便将良辰、美景、主贤、宾嘉之乐都烘托纸上了。
下片是对寿者的祝愿之词,尾句显示出作者爱国爱民的心愿,写得委婉、曲折、含蓄、脱俗。[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先以两个比喻句起兴,再引出直面的颂扬:愿您体魄健壮如鹤之清癯矍铄,如松之耐寒长青,愿您精神光照万物与朗朗秋月竞比光明;您的品德学问历来是独领风骚、名噪京城。至此便将一位德高望重、受人景仰的典范人物的形象勾画了出来,下面[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仍是溢美之辞,仍是使用比喻手法,但却因借用现成典故,便将内容表达更进一步、更深一层。[东山高蹈],用的是晋代文学家、政治家谢安的故事。谢安,字安石,才学盖世,隐居东山,后应诏出仕,官至司徒。后人因以[东山]喻隐居之士;高蹈,在此也指隐居生活。该句是说:谢安隐居东山,却蜚声朝野,光耀无比,虽为王侯卿相,哪一个比得上他!以谢安隐居东山称比筵上的寿诞主人,可谓臻于至极了。尾句十分精彩,继续以谢安相比,赞誉、推崇之中加进了激励,且注入了以生民为重、迅速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急切心情,真是一句千钧:[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安石在东山隐居不肯应诏出仕之时,时人发出了[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的叹惋,词人就该语加以引发以激励眼前这位名士:您一定要像谢安一样快快挺身出仕,揭露奸佞误国,挽救在战乱中受尽 * 折磨的黎民。易安居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使这首以祝寿为内容的词作在主题思想上得到了升华。

,,,

  • 【沈朝议之渊挽诗】_蔡戡 | 宋代
  • 【沈朝议之渊挽诗】_蔡戡 | 宋代 >> 【沈朝议之渊挽诗】_蔡戡 | 宋代...

  • 【寄赵菊东山长三首】_熊禾 | 宋代
  • 【寄赵菊东山长三首】_熊禾 | 宋代 >> 【寄赵菊东山长三首】_熊禾 | 宋代...

  • 【咏野渡香片蟠梅】_卫宗武 | 宋代
  • 【咏野渡香片蟠梅】_卫宗武 | 宋代 >> 【咏野渡香片蟠梅】_卫宗武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