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原文
秦皇汉武恒并称,吾谓其言未当也。
秦皇坑儒武重儒,一端足以定高下。
求仙封禅勤土木,黩武之类过弗寡。
然其大过在钩弋,理无因子杀其母。
祸防吕雉特忍残,投鼠忌器喻宁假。
表章六经黜百家,则其得在兴俊雅。
瑕瑜不掩斯可耳,汉史摘失其得舍。
入于蚕室怀恨深,载笔纪事由司马。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诗词问答
问:《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注释
1.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九
2. 去声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参考注释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秦皇
指 秦始皇 。 汉 班彪 《王命论》:“ 秦皇 东游以厌其气, 吕后 望云而知所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秦皇 灭典,亦造仙诗。” 唐 李白 《大猎赋》:“虽 秦皇 与 汉武 兮,復何足以争雄。” 金 元好问 《游泰山》诗:“ 秦皇 憺威灵, 茂陵 亦雄材。” 清 阎尔梅 《歌风台》诗:“屋上龙交生 汉祖 ,山中蛇斩应 秦皇 。”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汉武
汉武帝 刘彻 的省称。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六:“ 燕昭 无灵气, 汉武 非仙才。” 唐 李白 《大猎赋》:“虽 秦皇 与 汉武 兮,復何足以争雄?” 鲁迅 《坟·看镜有感》:“ 汉武 通 大宛 、 安息 。”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并称
(1).一齐称道。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於是诸大夫茫然丧其所怀来,失厥所以进,喟然并称曰:‘允哉 汉 德!此鄙人之所愿闻也。’” 汉 扬雄 《羽猎赋》:“喟然并称曰:‘崇哉乎德!虽有 唐 、 虞 、 大夏 、 成周 之隆,何以侈兹!’”
(2).相提并论。 明 李贽 《书决疑论前》:“十法界以佛界与九界并称,岂可即以娑婆世界为佛界,离此娑婆世界遂无佛界耶?”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坑儒
秦始皇 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 咸阳 坑杀四百六十余人。史称“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 汉 王充 《论衡·死伪》:“ 秦始皇 用 李斯 之议,燔烧《诗》、《书》,后又坑儒。”《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始皇 无道……坑儒焚书,使天下人民不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无罪而杀,是坑儒根苗。”
阬儒:秦始皇 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 咸阳 活埋儒生四百六十馀人,史称“阬儒”。《汉书·儒林传序》“燔《诗》《书》,杀术士” 唐 颜师古 注:“今 新丰县 温汤 之处号 愍儒乡 , 温汤 西南三里有 马谷 ,谷之西岸有阬,古老相传以为 秦 阬儒处也。”《后汉书·申屠传》:“昔 战国 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篲先驱,卒有阬儒烧书之祸。”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一端
(1).指物件的一头。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门口是一块活板,人一进门,踏着木板的这一端,塑在那一端的他便扑过来,铁索正套在你脖子上。”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我得了一支五彩漆管的铅笔,一端有个橡皮帽子。”
(2).指事情的一点或一个方面。 汉 王充 《论衡·实知》:“夫术数直见一端,不能尽其实。”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过半矣。” 清 方苞 《读邶鄘至曹桧十一国风》:“或同始而异终,或将倾而復植,岂可以一端尽哉?” 鲁迅 《呐喊·端午节》:“他自己说,他是自从出世以来,只有人向他来要债,他从没有向人去讨过债,所以这一端是‘非其所长’。”
(3).表布帛数量。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合为一匹,一端为半匹,其长度相当于二丈。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夫中国一端之縵,得 匈奴 累金之物。”《古诗十九首》之十八:“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币锦二两” 晋 杜预 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所谓匹也。”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张友正 ﹞与染工为邻,或问其故。答曰:‘吾欲假其縑素学书耳。’于是与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
(4).方言。表示一舀的数量。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七:“ 盛佳秀 舀了一端饲。”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足以
完全可以
凭他的成绩足以取胜
足以立事。——《资治通鉴》
力尚足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尚足以明。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高下
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求仙
(1) 求访仙人或仙方
求仙问卜
(2) 祝求神仙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封禅
封禅(封祀,封峦,封岳,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上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德,称禅)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土木
建筑工程,也指建筑方面的铺张浪费
土木之误。——清· 张廷玉《明史》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黩武
滥用武力;好战
既累为 所败,犹攻之不已, 虞患其黩武,且虑得志不可复制,固不许行。——《后汉书·刘虞传》
穷兵黩武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大过
太过分
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钩弋
(1).见“ 鉤樴 ”。
(2).见“ 鉤弋夫人 ”。
(3). 汉 宫名。《汉书·外戚传上·孝武钩弋赵倢伃》:“ 拳夫人 进为倢伃,居 鉤弋宫 。” 颜师古 注:“《黄图》 鉤弋宫 在城外,《汉武故事》曰在 直门 南也。”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无因
(1).无所凭借;没有机缘。《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梦至荒野,遇大河,欲渡无因。”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有待闻乾鹊,无因见皎蟾。”
(2).无故,无端。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世说新语·雅量》“ 宣武 与 简文 太宰共载”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帝﹞雅有局镇。尝与 桓温 、太宰 武陵王 晞 同乘,至板桥, 温 密勑令无因鸣角鼓譟,部伍并惊驰……帝举止自若。”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对坐论岁暮,絃悲岂无因。”
(3).犹无须。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拟驯鸥鸟,无因用弩机。” 唐 罗虬 《比红儿》诗:“轻小休夸似燕身,生来占断紫宫春。 汉 皇若遇 红儿 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投鼠忌器
投打靠近器物的老鼠怕伤了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怕伤害好人而不敢作为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表章
封建时代臣子呈交帝王的陈述意见的文字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六经
六部儒家经典。《庄子·天运》:“ 孔子 谓 老聃 曰:‘ 丘 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汉书·武帝纪赞》:“ 孝武 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颜师古 注:“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 汉 以来无《乐经》。今文家以为“乐”本无经,皆包含于《诗》、《礼》之中;古文家以为《乐》毁于 秦始皇 焚书。参见“ 六艺 ”。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百家
(1) 指许多人家、家族或家庭
(2) 各种学术流派(原指春秋战国时代的各种思想流派)
焚百家之言。——汉· 贾谊《过秦论》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俊雅
秀美文雅;俊秀文雅
玲珑俊雅的楼阁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瑕瑜
(1).瑕,玉之斑痕;瑜,玉之光彩。比喻人的短处和长处或事物的特点和优点。 唐 武翊黄 《瑕瑜不相掩》诗:“ 涇 渭 流终异,瑕瑜自不同。”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新旧唐书得失》:“ 宋 吴縝 作《<新唐书>纠谬》分二十目,层层驳辨,是矣!然瑕瑜不可尽掩。”参见“ 瑕瑜互见 ”。
(2).谓指出缺点和优点。 清 孙枝蔚 《送王筑夫北行兼呈李屺瞻》诗:“君文齐 欧 曾 ,予诗拟 应 徐 ;有作必相示,一字互瑕瑜。”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汉史
指《东观汉记》。亦泛指 汉 代史书。《后汉书·蔡邕传》:“收付廷尉治罪, 邕 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 汉 史。” 唐 卢纶 《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 汲 书 荀勗 定, 汉 史 蔡邕 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歷朝文字之盛,其名各有所归, 汉 史、 唐 诗、 宋 文、 元 曲,此世人口头语也。”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蚕室
(1).古代王室饲蚕的宫馆。《礼记·祭义》:“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 孔颖达 疏:“公桑蚕室者,谓官家之桑,於处而筑养蚕之室。”《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太后置蚕室织室于 濯龙 中,数往来观视以为娱乐。”《晋书·礼志上》:“ 汉 仪,皇后亲桑东郊苑中,蚕室祭蚕神。”参见“ 蚕宫 ”、“ 蚕馆 ”。
(2).古代执行宫刑及受宫刑者所居之狱室。《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李陵 既生降,隤其家声,而僕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 张铣 注:“蚕室, 汉 行割刑之室,使其避风养疮者。”《汉书·张安世传》:“初, 安世 兄 贺 幸於 衞太子 ,太子败,宾客皆诛, 安世 为 贺 上书,得下蚕室。” 颜师古 注:“谓腐刑也。凡养蚕者,欲其温而早成,故为密室蓄火以置之。而新腐刑亦有中风之患,须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为蚕室耳。” 明 杨珽 《龙膏记·脱难》:“险些儿遭刑来犯法,就便是对狱吏的 条侯 ,下蚕室的 司马 。” 清 宋琬 《诏狱行》:“古来万事难问天,蚕室谁怜 汉 司马 。”
(3).即蚕茧。 明 张鼎思 《琅琊代醉编·蚕室》:“然蚕以茧自衣,亦谓之室。《易林》曰:‘饥蚕作室’是也。”参见“ 蚕茧 ”。
(4). 春秋 鲁 邑名。在今 山东省 平邑县 。《左传·哀公八年》:“ 吴 师克 东阳 而进,舍於 五梧 ,明日舍於 蚕室 。” 杜预 注:“三邑, 鲁 地。” 杨伯峻 注:“﹝ 蚕室 ﹞今 平邑县 境内。”
(5).丛辰名。《协纪辨方书·义例·蚕室》引《堪舆经》:“蚕室者,岁之凶神也,主丝茧绵帛之事,犯之,蚕丝不收。”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怀恨
心存怨恨
怀恨在心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载笔
(1).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礼记·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 郑玄 注:“笔,谓书具之属。” 孔颖达 疏:“史,谓国史,书録王事者。王若举动,史必书之;王若行往,则史载书具而从之也。”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趋事辞宫闕,载笔陪旌棨。” 清 张廷璐 《恭和御制秋蒐杂 * 韵》:“从知蒐猎关戎政,载笔还须付 马 枚 。”
(2).借指史官。《新唐书·褚遂良传》:“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宋 苏轼 《赐翰林学士中大夫兼侍读赵彦若辞免国史修撰不允诏》:“卿学世其家,宜居载笔之地;官宿其业,已奏杀青之书。” 章炳麟 《信史上》:“近古之载笔者,固未有若 迁 固 者矣。”
南 北朝 时,韵文称文,散文称笔。后以载笔指史传、制疏、表奏一类文字。《梁书·任昉传》:“ 昉 雅善属文,尤长载笔。” 明 徐贲 《送曾伯滋赴西河将幕》诗:“知公能载笔,草檄报边声。” 刘师培 《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然艸野载笔,黑白混淆,优者足补史册之遗,下者转昧是非之实。”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事由
(1) 事情的原由
把事由交代明白
(2) 指本件公文的主要内容
(3) 〈方〉∶职业;工作
找事由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一·汉武帝]司马
(1)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姓
乾隆,汉武帝,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