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文僧卷】作者:李咸用 朝代:唐代
[览文僧卷]览文僧卷原文
虽无先圣耳,异代得闻韶。
怪石难为古,奇花不敢妖。
调高非郢雪,思静碍箕瓢。
未可重吟过,云山兴转饶。
[览文僧卷]诗词问答
问:览文僧卷的作者是谁?答:李咸用
问:览文僧卷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览文僧卷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李咸用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咸用
[览文僧卷]李咸用览文僧卷 书法图
览文僧卷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645-37
[览文僧卷]参考注释
[览文僧卷]无先
无所谓在前的;前所未有。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太初何如?无后无先。莫究其极,谁识其根?” 南朝 梁元帝 《梁安寺刹下铭》:“尘沙无始,造色无先。” 南唐 李中 《书情寄诗友》诗:“诗情长若旧,吟事更无先。”
[览文僧卷]异代
(1).后代,后世。《文选·班固<幽通赋>》:“ 虞 《韶》美而仪凤兮, 孔 忘味於千载;素文信而厎麟兮, 汉 賔祚于异代。” 李周翰 注:“賔祚,谓礼其后祚也。异代,谓 汉 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大丈夫不能立功业,为异代之所称,岂可夺人爱姬,为己之嬉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 浚 终不得侑食,则 浚 在当时已有定论矣。岂有见摈於本国,而崇祀於异代者。”
(2).指后世之人。 唐 李咸用 《览文僧卷》诗:“虽无先圣耳,异代得闻《韶》。”
(3).不同时代;不同世代。 三国 魏 曹植 《辨道论》:“ 桀 紂 殊世而齐恶,姦人异代而等伪。”《南史·萧允传》:“ 允 又为长史,带 会稽 郡丞。行经 延陵季子 庙,设苹藻之荐,託异代之交,为诗以叙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夫圣人用心,异代同体。”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十二:“力振衰淫 伯玉 功, 卢 王 宋 沉 未为功; 考亭 异代真知己,特识曾推《感遇》工。”
(4).前代,前世。《新唐书·李绛传》:“圣人选当代之人,极其才分,自可致治。岂借贤异代,治今日之人哉?” 唐 周繇 《经故宅有感》诗:“异代图书藏几篋,倾城罗綺散谁家。”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 刘向 《列仙传》、 葛洪 《神仙传》、 沉汾 《续仙传》、 曾慥 《集仙传》,以异代事著于本朝者。”
[览文僧卷]闻韶
《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韶》,传为 舜 时的乐名, 孔子 推为尽善尽美。后以“闻韶”谓听帝王之乐或听美好乐曲。 唐 崔日用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宸极此时飞圣藻,微臣窃抃预闻《韶》。”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听此笙鏞,曷异闻《韶》之美;顾兹匏土,宛存《击壤》之风。” 傅尃 《次韵答令希见过王仙馆中留别》:“载酒有人来问字,传餐无肉笑闻《韶》。”
[览文僧卷]怪石
(1).似玉的美石。《书·禹贡》:“ 岱 畎,丝、枲、鈆、松、怪石。” 孔 传:“怪异好石似玉者。” 陆德明 释文:“怪石,碔砆之属。”《山海经·中山经》:“ 薄山 之首曰 苟牀之山 ,无草木,多怪石。” 郭璞 注:“怪石,似玉也。” 宋 苏轼 《后怪石供》:“ 苏子 既以怪石供 佛印 , 佛印 以其言刻诸石。”
(2).奇形怪状之石。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唐 方干 《题故人废宅》诗之一:“閒花旧识犹含笑,怪石无情更不言。”
[览文僧卷]难为
(1) 使人为难
她不会喝酒,你就别难为她了
(2) 施加压力
她会唱歌却不唱,就得难为她唱
(3) 用于感谢别人代自己做事的客套话
难为你给我提一桶水来
[览文僧卷]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览文僧卷]郢雪
见“ 郢中白雪 ”。
[览文僧卷]箕瓢
传说 许由 隐居 箕山 之下, 颍水 之阳,躬耕自食,以手掬饮,人遗一瓢,挂于树,风吹历历作声,以为烦,遂弃之。见 明 敬虚子 《小隐书·许由》。因以“箕瓢”为隐居思静之典。 唐 李咸用 《览文僧卷》诗:“调高非 郢 《雪》,思静碍 箕 瓢。”
[览文僧卷]未可
不可
[览文僧卷]云山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唐代,李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