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作者:谭处端 朝代:元代
[减字木兰花]减字木兰花原文
遇而不悟。
可惜惺惺逐欲去。
目下蹉跎。
教我如今怎奈何。
他时若到。
悔晚投玄亲妙道。
早早回修。
免向三涂六道游。
[减字木兰花]诗词问答
问:减字木兰花的作者是谁?答:谭处端
问:减字木兰花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减字木兰花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谭处端的名句有哪些?答:谭处端
[减字木兰花]参考注释
[减字木兰花]不悟
(1).没有觉察。《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 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 苏君 明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晋武帝 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
(2).不了解;不理会。《南史·江淹传》:“不悟明公见眷之重。”《隋书·史祥传》:“本即述职南蕃,宣条下国,不悟皇鉴曲发,备位少阳。”
(3).不觉悟。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封继妻》:“而 夏 不悟,妄度 河套 指日可復,作《渔家傲》一闋。”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 清 时,许多 中国 人似并不悟自己之为奴,一叹。”
[减字木兰花]可惜
怜惜;爱惜
他不愿吃那些零七八碎的东西,可惜那些钱。——老舍《骆驼祥子》
[减字木兰花]惺惺
指聪明机警的人
方信道,惺惺自古惜惺惺。——《西厢记》
[减字木兰花]目下
目前;现在;在此时
[减字木兰花]蹉跎
(1) 时间白白地去;虚度光阴
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晋书·周处传》
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三国 魏· 阮籍《咏怀诗》
日月蹉跎
(2) 失足
[减字木兰花]如今
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减字木兰花]奈何
(1) 怎么办
无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奈何饮于酒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惩治;对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减字木兰花]他时
(1).昔日;往时。《史记·秦始皇本纪》:“他时 秦 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 唐 杜甫 《九日》诗:“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唐 杜甫 《社日两篇》诗之二:“今日 江南 老,他时 渭 北童。”
(2).将来,以后。 宋 徐铉 《送郝郎中为浙西判官》诗:“若许他时作闲伴,殷勤为买钓鱼船。”《太平广记》卷一四○引《广德神异录·僧一行》:“ 唐 开元 十五年, 一行禪师 临寂灭,遗表云:‘他时慎勿以宗子为相,蕃臣为将。’”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辰 、 沅 、 靖 州﹞诸蛮惟犵狑颇强习战鬭,他时或能为边患。”
[减字木兰花]妙道
至道;精妙的道理。《庄子·齐物论》:“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 汉 枚乘 《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説而去也。” 宋 陆游 《感怀》诗:“妙道本自得,至言初不烦。”
[减字木兰花]早早
(1).比常时为早;很早。 唐 杜甫 《南楚》诗:“ 南楚 青春异,暄寒早早分。” 杨朔 《潼关之夜》:“马路两旁的店铺已经早早关上门。”
(2).及早,趁早。 宋 姜夔 《长亭怨慢》词:“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西游补》第九回:“你为何不早早打死了他,放他在世界之内,干出这样勾当!”
[减字木兰花]回修
迂远,迂回漫长。《艺文类聚》卷六引 南朝 宋 傅亮 《登龙冈赋》:“眺 江都 之广澨,究川陆之迴脩。”
[减字木兰花]三涂
(1).山名。在 河南 嵩县 西南, 伊水 之北,亦称 崖口 ,又称 水门 。《左传·昭公四年》:“ 四岳 、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 四岳 三涂 ,实不一姓;金城汤池,未若人和。”
(2).同“ 三途 ”。佛教语。《百喻经·夫妇食饼共为要喻》:“坠堕三涂,都不怖畏。”《新唐书·傅奕传》:“ 西域 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吓愚欺庸。” 明 张居正 《答宣大巡抚言虏求佛经》:“示之以三涂六道之苦,诱之以人天福果之説。” 清 蒋士铨 《临川梦·谱梦》:“情将万物羈,情把三涂繫,《小雅》《离骚》结就情天地。”
同“ 三途 ”。《西游记》第十一回:“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蒙诱愚蠢。”
[减字木兰花]六道
(1).谓耳、目、鼻、口及 * 之前后二孔。《管子·君臣下》:“四肢不通,六道不达,曰失。” 尹知章 注:“六道,谓上有四窍下有二窍也。”
(2).佛教语。谓众生轮迴的六去处: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南朝 陈 徐陵 《报德寺刹下铭》:“三心断缚,六道除怨。”《新唐书·傅弈传》:“ 西域 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吓愚欺庸。”
元代,谭处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