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_释清远 | 宋代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作者:释清远 朝代:宋代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原文

南阎浮提人,就中多闹乱。

无想四禅天,根性最迟缓。

迟速不同伦,染净难回换。

两个五伯文,元来是一贯。

贯贯,哑子拍手高声唤,聋人听得佯不管。

天明日出是夜半,智者大师谭止观。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诗词问答

问: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的作者是谁?答:释清远
问: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清远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清远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参考注释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阎浮提

梵语,即 南赡部洲 。阎浮,树名。提为“提鞞波”之略,义译为洲。洲上阎浮树最多,故称 阎浮提 。诗文中多指人世间。 晋 法显 《佛国记》:“吾却后七日,当下阎浮提。”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四:“﹝有一僧﹞自作祭文云:‘唯灵生在阎浮提,不贪不妬。’” 清 钱谦益 《〈宋文宪公护法录〉序》:“抑岂知其夙受付嘱,开华严法界於阎浮提,其为云龙风虎,又有大焉者乎?”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就中

(1) 从中;居中

就中调停

(2) 其中

这件事是他们三个干的,就中老李干的最多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闹乱

(1).喧闹貌。《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兵马浩浩澣澣,数百里之交横,金甲朎朧,银鞍焕烂,腾踏山林,奔波闹乱。”

(2).争吵。《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但你一来不识文理,二来与大众们闹乱一番,若即列在师弟师兄,反不和睦。”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无想

(1).无所思念。

(2).佛教语。为有部和法相宗心不相应行法之一。《金刚经·大乘正宗分》:“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餘湼槃而灭度之。”《法苑珠林》卷八七:“或求无色,或求浄居,或求无想,故识亦不乐住也。”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四禅天

佛教有三界诸天之说。三界,指欲界、 * 、无 * 。 * 诸天又分为四禅:初禅为大梵天之类;二禅为光音天之类;三禅为遍净天之类;四禅为色究竟天之类。色究竟天为 * 的极处。参阅《法苑珠林》卷五。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根性

(1).佛教语。佛家认为气力之本曰根,善恶之习曰性。人性有生善恶作业之力,故称“根性”。 唐 王维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宋 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凡见闻者,随其根性,各有所得。”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众生因缘、根性、福力,各各不同。”

(2).本性,本质。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惜夫 辜 氏志不在文事,而为宗室诗匠牢其根性也。” 茅盾 《子夜》十一:“他的希望,他的未尽磨灭的羞耻心,还有他的患得患失的根性,都在这一刹那间爆发。”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迟缓

缓慢

行动迟缓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迟速

慢和快;缓慢或迅速。《左传·昭公十三年》:“既闻命矣,敬共以往,迟速唯君。” 宋 欧阳修 《鉴画》:“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学使以快短明衡文》:“ 肃顺 问 碧湄 曰:‘子向来写作迟速何如?’”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四章:“宜於每时之中分十刻如息紧之比,每刻之中分十秒,每秒之中分十微,其针轮之迟速,即以此定之。”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同伦

(1).同一等第。《穀梁传·文公十八年》:“秋, 公子遂 、 叔孙得臣 如 齐 ,使举上客,而不称介,不正其同伦而相介,故列而数之也。”

(2).同类。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君臣同伦,异等同服,则上恶能不眩於其下?”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当念众生现富单那形、鳩槃荼形、夜迦形,或人生中粗弊如畜,福力轻微,或生疣赘,五官不全,同伦讥厌,己亦厌苦,我当巧术而以度之。”

(3).同一道德标准。《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孔颖达 疏:“行同伦,伦,道也,言人所行之行皆同道理。”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回换

调换;变换。《南史·宋南郡王义宣传》:“今之回换,更在欲为汝耳。”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 元宗 欲与改官,拜谢而请曰:‘臣女婿 王如泚 见应进士举,伏望圣恩回换,与一及第。’”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乡中多不熟地,卑使然,或回换得数顷高田常熟者,则婚嫁有所指望。”

亦作“廻换”。改易;变换。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八:“初送我君出户时,何言淹留节廻换。” 唐 顾况 《悲歌》:“今人昔人共长叹,四气相催节迴换。” 明 何景明 《元日言志》诗:“世事鉴倚伏,节候感迴换。”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四节:“所谓回换篇目,裨益句章,就是取原有道书,改头换尾,增添文句,算是新书。”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两个

两个钱的省称。指一些钱财。 康濯 《太阳初升的时候·买牛记》:“最近大秋刚罢,组长估摸着今年虽说雨水缺,他组里大家的收成也都够七成,加上副业甚么的,他们四家还都积攒了两个,多少有点底垫了;于是他拿了个主意:想让大伙碰股买头牛。”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五伯

五个霸主。(1)指 夏 昆吾 , 殷 大彭 、 豕韦 、 周 齐桓公 、 晋文公 。《庄子·大宗师》:“ 彭祖 得之,上及 有虞 ,下及五伯。” 成玄英 疏:“五伯者, 昆吾 为 夏 伯, 大彭 、 豕韦 为 殷 伯, 齐桓 、 晋文 为 周 伯,合为五伯。”(2)指 春秋 齐桓公 、 晋文公 、 宋襄公 、 楚庄公 、 秦缪公 。《吕氏春秋·当务》:“备説非六王五伯。” 高诱 注:“五伯, 齐桓 、 晋文 、 宋襄 、 楚庄 、 秦繆 也。” 明 沉采 《千金记·定谋》:“五伯当年势迭兴,读书牛角戴锄行。”(3)指 春秋 齐桓公 、 晋文公 、 楚庄王 、 吴王 阖闾 、 越王 句践 。《荀子·王霸》:“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故 齐桓 、 晋文 、 楚庄 、 吴 闔閭 、 越 句践 ,是皆僻陋之国也,威动天下,彊殆中国。”(4)指 春秋 齐桓公 、 宋襄公 、 晋文公 、 秦穆公 、 吴王 夫差 。《汉书·诸侯王表》:“故盛则 周 、 邵 相其治,致刑错;衰则五伯扶其弱,与其守。” 颜师古 注:“伯读曰霸。此五霸谓 齐桓 、 宋襄 、 晋文 、 秦穆 、 吴 夫差 也。”

(1).同“ 五百 ”。《新唐书·苏世长传》:“初在 陕 ,邑里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挞于廛,五伯疾其诡,鞭之流血, 世长 不胜痛,呼而走,人笑其不情。” 宋 岳柯 《桯史·蠲毒图》:“﹝ 王涇 ﹞减死黥流,杖脊朝天门,中使涖焉,方覬其速毙, 涇 货五伯下其手,卒得活。”

(2).指 东汉 邓彪 等五人,因字号中皆带“伯”字,故称。《后汉书·邓彪传》“ 邓彪 字 智伯 ……后仕郡,辟公府” 唐 李贤 注引《东观记》:“ 彪 与同郡 宗武伯 、 翟敬伯 、 陈绥伯 、 张弟伯 ,同志好,齐名, 南阳 号曰‘五伯’。”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元来

(1).当初;本来。 唐 张鷟 《游仙窟》:“元来不见,他自寻常;无故相逢,却交烦恼。” 唐 孙棨 《赠妓人王福娘》诗:“谩图 西子 为粧样, 西子 元来未得如。”

(2).来源,出处。 清 方苞 《书老子传后》:“著其子焉,著其孙焉,著其孙之元来焉,於其子孙元来仍著其爵焉。”

(3).表示发现原先不知的情况。 唐 方干 《题赠李校书》诗:“却是偶然行未到,元来有路上寥天。”《古尊宿语录》卷二十:“子细看时,元来青布幔里有人。” 元 耶律楚材 《万松老人琴谱》诗:“元来底许真消息,不在絃边与指边。”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元来只隔着 弱水 三千, 溟渤 风烟,在那 麟凤洲 偏, 蓬閬山 巔。”

(4).谓追溯原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元来 甄监生 二妾四婢,惟有 春花 是他新近宠爱的。”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一贯

一向如此,从未改变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哑子

哑巴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拍手

双手相拍或鼓掌

孩子们边跳舞边拍手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高声

叫嚷或咆哮;厉声地说

高声斥责他的船员

他的精力都花费在高声打电话上

一个女人在旅店门口高声叫骂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人听

(1).众人所知闻。《后汉书·朱浮传》:“ 浮 事虽昭明,而未达人听,宜下廷尉,章著其事。”《后汉书·徐稺传》:“伏见处士 豫章 徐稺 、 彭城 姜肱 ……德行纯备,著于人听。”

(2).即民听,指百姓的视听。《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孔 传:“言天因民以视听,民所恶者天诛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听断明允,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矣。” 胡三省 注:“人听,即民听。《晋书》史臣避 唐太宗 讳,改民为‘人’,《通鑑》因之。”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不管

(1)

不顾,不被相反的力量阻塞或阻止;无视不利的结果

不管身体好坏,他都工作到深夜

(2)

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副词[都][总][也]等跟他呼应

只看到他的一些缺点,认为这些缺点在他身上是不可饶恕的,而不管这些缺点在别人身上的情况如何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天明

天亮

天明登前途。——唐· 杜甫《石壕吏》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日出

指太阳初升出地平线或最初看到的太阳的出现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夜半

见[半夜]

今夜半。——明· 魏禧《大铁椎传》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智者

有智谋或智慧过人的人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大师

(1) 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棋手等

象棋大师

(2) 佛的十尊号之一。即天人师。佛教徒称佛,也用作对和尚的尊称

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史记·伏生列传》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止观

(1).停下来观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宋王 与 齐 仇也,筑 武宫 。謳 癸 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

(2).佛教修行法门之一。“止”为梵文(奢摩他)的意译,意为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观”为梵文(毗钵舍那)的意译,意为在“止”的基础上发生智慧,辨清事理。佛教主张通过“止观”即可“悟”到“性空”而成佛。 中国 佛教天台宗创始人 智顗 著有《摩诃止观》、《童蒙止观》等书。《法苑珠林》卷一○一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 齐 鄴 西 龙山 云门寺 释 僧稠 姓 孙 ,元出 昌黎 ……初从 道房禪师 受习止观。” 唐 杜甫 《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诗:“重闻西方《止观经》,老身古寺风泠泠。”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夫 思大 乃 天台 智者,本师亲受三种《止观》。”

,,

  • 【偶成】_杜范 | 宋代
  • 【偶成】_杜范 | 宋代 >> 【偶成】_杜范 | 宋代...

  • 【题永州思范堂】_戴复古 | 宋代
  • 【题永州思范堂】_戴复古 | 宋代 >> 【题永州思范堂】_戴复古 | 宋代...

  • 【台城杂诗七首】_曹勋 | 宋代
  • 【台城杂诗七首】_曹勋 | 宋代 >> 【台城杂诗七首】_曹勋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