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作者:释德洪 朝代:宋代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原文
数笔何处山,领略分树石。
远含千里姿,间见复层出。
我本个中人,惯卧苍崖侧。
借路行人间,勃土相欺得。
那知一幅中,见此晚秋色。
悠然欲归去,远壑谁同陟。
旁人笑绝缨,捲卷成陈迹。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诗词问答
问:《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七部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参考注释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领略
欣赏;晓悟
领略江苏风味
领略一会雪景
从所有这些观点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们卓越的思想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层出
连续不断地出来。《宋书·符瑞志下》:“紫气从景阳楼上层出,状如烟,回薄良久。”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神施鬼设,閒见层出。” 郭沫若 《高渐离》附录《剧本写作的经过》:“今晨起,开始写新第二幕,进行颇速,思绪层出,写到后来生了滞塞。”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个中人
此中人
平生自是个中人,欲问渔舟便写真。——苏轼《李颀画山见寄》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借路
借道。《史记·春申君列传》:“且王攻 楚 将恶出兵?王将借路於仇讎之 韩 魏 乎?”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相欺
相互蒙骗;蒙骗。《史记·穰侯列传》:“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东周列国志》第四二回:“君臣和协,共保社稷,倘有相欺,明神是殛!”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一幅
(1).表数量。用于布帛、纸张、图画等。《后汉书·符融传》“幅巾奋褒” 唐 李贤 注:“幅巾者,以一幅之也。”《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贵者綾锦裙襦,上施锦一幅。” 宋 王安石 《陶缜菜示德逢》诗:“ 陶 生画此共言好,一幅往往黄金百。”《朱子语类》卷一○六:“只以一幅纸,截作三片。”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十二:“在最近一期的黑板报中,针对矿山机关一些同志说得多,做得少的问题,刊出了一幅漫画。”
(2).表数量。用于景物。犹一片。 宋 陆游 《乍晴风日已和泛舟至扶桑埭》诗:“接罗一幅烟雾薄,舴艋八尺鳧鷖轻。” 元 揭傒斯 《楚山秋晚》诗:“一幅秋光舒復卷,谁教尘土涴人衣。”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秋色
(1) 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悠然
(1) 安闲、闲适的样子
悠然自得
(2) 深远的样子
(3) 形容韵味未尽
余韵悠然
(4) 久远的样子;辽阔的样子
年代悠然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旁人
(1) 称除自己或某人、某些人之外的其他的人、另外的人
(2) 旁边的人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陈迹
过去的事迹;旧迹;过去的事情(物)
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清· 袁枚《祭妹文》
六朝陈迹
宋代,释德洪